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推动浙江对口支援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6-09-03 10:43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海涛
浙江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对口浙江交流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陈海涛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推动浙江对口支援工作迈上新台阶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陈海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五大发展理念,对于推进“四个全面”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做好浙江的对口支援工作,要求我们必须要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实质,并贯穿于对口支援工作中。

坚持创新发展,竭力增强受援地发展后劲。当前,对口支援已经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帮助受援地发展方式已经难以持续,迫切需要我们运用创新的思维,竭力增强受援地发展后劲。一是创新援建观念理念。着眼受援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锁定受援地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丰富、创新对口支援的理念,变“输血式”支援为“造血式”支援,不单是关注项目建设和资金支持,更加注重受援地干部人才的培养,更加关注建立、健全受援地区的产业体系,培育、拓展受援地发展的动力和空间。二是创新援建方式方法。随着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受援地硬件建设正不断加强和完善。为切实发挥援建项目的效益,软件建设将成为对口支援的重点。这就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援建项目结构,增加软件项目比例,提升援建项目内涵品质。切实把各类教育、培训、交流交往工作纳入规划,统一实行“项目化”管理,使柔性项目进一步得到资金支持,确保各类软项目扎实、有序、持续推进。三是创新援建体制机制。从“重长远、管根本”着手,重点建立健全资金项目管理、相关配套对接和项目服务督导等工作推进机制,主动适应“交钥匙”向“交支票”转变趋势,“交支票”不交责任,努力确保援建质量和效益。

坚持协调发展,助推受援地实现发展平衡。国家层面的协调发展,着重强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对口支援工作也要服从服务于这一主线。目前受援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城镇集聚功能偏低。针对这一现状,需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开展脱贫攻坚。坚持“一地一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支持农牧民发展效益农业、精品农业,培植“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村一品”,通过提高农牧业效益达到帮助增收致富的效果。二是更加关注民生。始终突出服务民生改善,大力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健康普惠、关爱温暖、城乡饮水等十大民生工程,使受援地区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是加大倾斜力度。编制“十三五”对口支援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时,在坚持向民生和基层倾斜的基础上,根据受援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项目资金,注重受援地不同区域间、城乡间的发展平衡。四是助推城镇发展。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帮助受援地区编制城镇建设规划和逐步确立城镇化理念,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及路网等建设,不断推动城镇化建设和人口集聚。

坚持绿色发展,帮助受援地培育优势产业。绿色发展的要义是保护生态,受援地区相对东部地区而言,生态更为脆弱,要避免东部地区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一是借鉴浙江绿色发展经验。把“五水共治”、“四换三名”、“腾笼换鸟”等成功的经验做法,移植、嫁接到帮助受援地发展的实践,影响和带动当地干部群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二是提高产业项目引进门槛。有选择地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项目,纺织业、低端制造业等项目,要坚持区分良莠,高污染、高排放项目禁入,杜绝追求产值和唯GDP论。已经准入的项目和企业生产力求低排放、零排放,坚持清洁发展、绿色发展,保护好受援地区的山山水水,维护好新疆、西藏、青海这一“安全屏障、生态屏障”。三是帮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立足受援地优势,结合受援地普通群众就业需求和特点,以纺织服装、资源、农牧产品、旅游等为重点,突出电子商务等的带动作用,嫁接浙江资本、浙江技术和浙江市场,扶持具有受援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

浙江省单体最大的援疆项目——浙江能源投资的上百亿煤制气项目 图/王强

坚持开放发展,促进区域民族间互信融合。对口支援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不同区域民族之间的融合。实践证明,靠受援地的自身发展,短期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很大,这就需要支援方与受援方多开展交流交往活动,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大交融大团结。一是完善高层互访交流制度。强化两地高层互访交流,确保浙江省领导和受援地主要领导每年至少一次互访,及时沟通解决有关重大事宜。鼓励相关地市和省直单位部门看望慰问挂职学习干部人才,深入对接工作,增进感情交流。二是积极推进民间交往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团、考察团、疗养团、科普团、夏令营、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力推动区域间、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鼓励年轻一代开展结对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向困难群众、基层干部职工、老党员“送温暖”活动,切实关心群众生活。三是着力加强文化交流支援。通过开展文化走亲等活动,在浙江省内加大对受援地少数民族文化、高原文化的宣传推介力度。组织文艺团体和新闻单位相互交流,推动浙江与受援地文化部门和团体交流常态化。开展实施一批文化项目,促进受援地传统文化建设,推动民族团结和融合发展。建设和修复一批重要文保单位,抢救一批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帮助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坚持共享发展,服务援受地实现共同发展。共享发展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浙江的对口支援工作始终围绕这一根本目标,全力助推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力求让受援地更多的普通群众享受到援建成果。同时,中央在对口支援关系安排时,也考虑到支援方与受援方的发展互补性。浙江需要抢抓机遇,以受援地的“资源优势”弥补浙江“空间不足”,以浙江“资本优势”激活支援省区乃至国外的“巨大市场”,认真做好“援”当地“助”浙江这篇文章,实现互利共赢。一是携手开展互为战略支点合作。新疆、青海是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省份,战略地位突出、能源资源富集、优惠政策集中,要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把受援地作为浙江省走出国门的战略支点,与受援地共同开展互为战略支点合作,鼓励浙江纺织服装等产业赴受援地投资兴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受援地发展种植、养殖到加工、仓储、运输等全产业链的经营,鼓励电子商务等信息产业参与建设“信息丝绸之路”,带动受援地产业培育和经济发展,并且积极推进在外浙商反哺回归浙江。二是加强支援受援地和涉及受援地工作联动。在加快经济发展联动的同时,加强社会稳定联动,做好新疆籍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建设等工作,创新浙江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切实服务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三是让更多的浙江人享受援建红利。进一步把那曲冬虫夏草、黄蘑菇,阿克苏苹果、核桃、大枣,青海枸杞,及受援地牛羊肉和其他优质农林产品,端上浙江广大居民的餐桌,有序引导浙江人民赴受援地旅游,感受祖国大美山川。

猜你喜欢
对口浙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