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文化企业的人才危机及其破解

2016-09-03 10:43杨旭丹
浙江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宋城华策文化产业

杨旭丹

民营文化企业的人才危机及其破解

杨旭丹

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营文化企业专业人才缺乏现象日益凸现。民营文化企业只有求新求变,跟上时代发展潮流,转变人才理念,进行重大的战略布局,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尤其最近10多年来,浙江民营文化企业异军突起,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目前浙江省有规模以上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投资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员100万人,已经涌现出了华策影视、宋城演艺、华谊兄弟等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民营文化龙头企业。当前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浙江省委、省政府已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十三五”需要大力发展的万亿产业。但是,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营文化企业专业人才缺乏现象日益凸现,“人才危机”严重阻碍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民营文化企业发展。面对互联网浪潮的来袭,浙江民营文化企业只有求新求变,跟上时代发展潮流,转变人才理念,进行重大的战略布局,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民营文化企业人才危机已显现

浙江是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之一,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禀赋。这些年来,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放松,浙江民营文化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现有人才的整体素质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其内在的人才缺陷和劣势在文化产业大发展时代日益显现,已成为发展的最大瓶颈。

人才危机意识不强,人才战略眼光缺乏。浙江民营文化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大多数民营文化企业缺乏长远眼光,人才危机意识不强,没有明确的人才战略和人才整体规划,也不愿为员工提供在职培训或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其结果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产品质量不高,没有叫得响的文化品牌,不能适应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和企业经营发展战略需求,严重阻碍企业快速发展。

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人才吸引力和稳定性不够。大多数民营文化企业基本上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初创期或成长期很少得到银行、风投等的青睐,融资普遍困难,因而很少有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的投入,倾向于“人才即招即用”。而民营文化企业的体制外特点客观上存在的诸多局限,对人才的吸引力没有外企、国企大,人员流动性大,总是处于人力资源短缺状态。

专业人才缺乏,创意创新能力较弱。民营文化企业虽然逐步树立起了自主创新的意识,努力推进文化创新,但因其发展历史较短、人才培养和引进困难,大多数仍处于产业较低层次和水平。浙江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不多,素质全面的文化高端拔尖人才缺少,文化产品创作尤其是精品创作后继乏人。随着影视、出版、动漫、艺术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高素质、复合型、经营型人才更显不足。

破解人才危机需多管齐下

文化产业是高增长、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正以其强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文化产业说到底是以人力资本创造高增长、高附加值的产业,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资源。文化企业的竞争实质为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文化产业大潮涌动的大背景下,人才已不仅仅是民营文化企业的一项有价值的战略资产,而且已经成为了文化企业赢得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因素。对民营文化企业而言,只有补齐人才短板,构筑人才“高地”,才能持续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转变人才战略思维。《人力资本》主编孙虹钢认为,企业老板应首先探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即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一个经由无形(老板的理念)到有形(制度)再到无形(习惯)的过程。民营企业需要通过多样的文化活动,加深员工理解企业经营理念,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股东创造效益、为社会承担责任;通过制度文化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进而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行业的特点和经营理念,提炼最核心的精神,形成独树一帜、得到广泛认可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凝聚力,实现“文化留人”。要创新人才战略,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并植入互联网思维,提高战略决策水平,提升执行力和协同力,使企业的人才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领军型专业人才。如今进入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谁拥有高端专业人才就拥有文化产业的未来。民营文化企业必须创新理念,用新思路培养新人才,提高人才创意素养和专业能力,特别是培养顶尖的文创人才。一要持续加大对人才培养投资力度。而政府要通过全部列入成本或部分税前抵扣等扶持方式,鼓励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入。二要借鉴外资企业良好的培训机制、优厚的报酬和科学的人才管理方式,引进、培育领军专业人才。三要加强与高校、大型文化企业的协同推进,注重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建设,开展订单式培养。四要开拓视野,培养一批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懂得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懂得国际惯例的高层次人才。通过人才的资源整合,做到人才构成国际化、人才素质国际化、人才活动空间国际化。

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要建立以市场导向、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以公开招聘为路径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二要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建立一种基于胜任力的人才选拔模式。通过对岗位工作进行分析,把握岗位匹配度,选拔最适合岗位的人才,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推行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参与收益分配,通过奖励、提成、入股等多种激励机制吸引留住高端人才,通过授权、沟通交流、职业规划及酬薪福利等多种途径培养企业人才的忠诚度,让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图/金川

优秀民营文化企业的成功经验

尽管民营文化企业的人才问题普遍存在,但省内一些知名民营文化企业仍创造出了成功的人才管理案例。比如华策影视集团和宋城集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对其他民营文化企业有着借鉴和启发的意义。

人才招募方面。华策影视以签约、战略合作、成立工作室等方式,与众多业界专业级大咖、新生代人才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保证企业的创造源泉;设立“伯乐奖”,用于奖励为企业引荐“千里马”的员工,鼓励全员做伯乐,共同寻找人才。

人才培养方面。华策影视通过实施公益性人才培养项目、成立育才基金会以及举办系列高端专业培训班三种主要方式,实现对员工全方位、多层次的提升。华策影视还与桐乡市共建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探索政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宋城集团配备了一支强大的企业内训师团队,帮助员工分析自身能力,建立系统的职业生涯培训与规划制度。

人才激励方面。华策影视和宋城集团都对优秀员工给予公开表彰、薪金奖励、职级晋升、外派培训等多种激励措施。2011年,华策影视公布了股权激励草案,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留住了传媒行业资深人士邓昌明和余海燕。宋城集团则建立公平、透明的竞争激励体系,坚决推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流动机制。通过技能考核、技术比武、KPI关键业绩指标分析等多种手段获取员工的业绩信息和胜任能力。宋城集团还建立健全薪酬福利保障,力求达到横向平衡、纵向激励的效果。同时兼顾基础保障与个性福利的宋城福利体系,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险与带薪休假福利,并给予个性化福利配套。

从宋城集团、华策影视这样一些成功企业看,民营文化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求新求变,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关键在于人才理念的转变和人才战略的布局,尤为重要的是要加强人才危机应对能力,从而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状况的人才战略发展道路。

浙江传媒学院;本文系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浙江民营文化企业人才危机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5N090)的研究成果,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民营文化企业危机形成及管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LY13G03003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宋城华策文化产业
华策影视:成也IP,败也IP
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华策X-1
宋城千古情
在夏天后再次相遇吧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华策影视布局二次元
宋城演艺跨入视频社交 26亿并购六间房
华策去年净利增五成 年内将拍27部剧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