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几何图形——“半搬角”

2016-09-09 05:51湖北武汉第三寄宿中学何亚琴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对角平分线道题

☉湖北武汉第三寄宿中学 何亚琴

神奇的几何图形——“半搬角”

☉湖北武汉第三寄宿中学何亚琴

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教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笔者在数学习题课教学时常常进行一些有效的尝试,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的前提下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下面我将一类被学生命名为“半搬角”的习题的探求过程呈现如下.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这一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正方形ABCD中,∠EAF=45°,角的两边分别交边BC和边DC于点E、F,探求线段DF、BE和EF之间的大小关系.

学生经过短暂的交流与讨论后,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延长线段CB到H,使BH=DF,连接AH,证明△ABH≌△ADF,再证明△AEH≌△AEF,得到EH=EF,所以BE+ DF=EF.实际上是将△ADF绕A点旋转90°,这时线段AD与线段AB重合,并且C、B、D、F四点共线,这是问题的根本.

当然,这道题中我们还可以得到FA是∠DFE的角平分线,EA是∠BEF的平分线,这个结论为后续的变换提供了依据.当我把“角的两边分别交边BC和边DC于点E、F”改为“角的两边分别交直线BC和DC于点E、F”探求线段DF、BE和EF之间的大小关系时,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纷纷画图.很快有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了图2,并告诉同学们“形变法不变”,证法基本相同,属于基本的图形变换题.

图1

图2

图3

图4

学生探求至此,应该是有收获的,但并没有领悟到此题的本质.这里的正方形能否进行替换?如果替换,哪些条件会跟着一起换?

观察图3,四边形ABCD中,∠EAF=45°,角的两边分别交边BC和边DC于点E、F,___________添加四边形ABCD的边和角必须满足的条件),线段DF、BE和EF之间的大小关系依然成立!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有小组提出∠BAD必须是90°,还有小组提出∠BAD的对角必须也是90°,马上又有学生提出必须保证两组对角都互补,最终学生共同探究的结果是:∠BAD必须是90°,∠BAD的对角必须也是90°.

那么四边形ABCD的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呢?

我让学生回忆上一题中的证明过程,我们在证明△ABH≌△ADF时,实际上是将△ADF绕着A点旋转了90°到△ABH,为了确保线段AD和线段AB重合,这里必须有AD=AB.

至此,我们可以将课本习题改为“四边形ABCD中,∠EAF=45°,角的两边分别交边BC和边DC于点E、F,∠BAD=90°,∠BCD=90°,AD=AB.请问:线段DF、BE和EF之间有何大小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对这个结论的由来已经非常清楚明了,变形后的证明也轻而易举了.如图8,当∠EAF的两边分别交边BC和边DC的延长线于点E、F时,图2中的结论依然成立.

提出了对角互补这个条件的小组依然坚持自己的见解,并将此题进行了进一步变形,他们提出当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时只用将∠EAF的度数改成∠DAB的一半,也就是将题目改变成:四边形ABCD中,∠EAF的两边分别交边BC和边DC于点E、F,∠EAF等于∠BAD的一半,∠BAD+∠BCD=180°,AD=AB.请问:线段DF、BE和EF之间有何大小关系?

很快有其他的小组给出了证明.当然证明思路不变.并且马上有学生翻出了课本中的图5这道题,说明这道题就是刚才变换后的一种特殊情况,这道题目是这样的: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以BC为底作等腰三角形BDC,使∠BDC=120°,BD=DC,∠EDF=60°,∠EDF的两边交直线AB和AC于点E和F,请问:线段BE、EF、FC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

图5

图6

图7

图8

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确属不易,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发现,这时又有学生将本题改编成图6的变换形式.图5中BE+FC=EF,图6中FC-BE=EF.当然ED和FD也是∠BEF和∠EFC的角平分线.

此时又有小组在课本中找出了图7,他们提出实际上这道题也属于此题范围,题目是这样的:已知AB∥CD,E为AD的中点,∠BEC=90°,问:线段AB、CD及BC之间有何大小关系?我让学生阐述理由,他这样告诉我:这里的EA=ED,∠BEC等于∠AED的一半,解题方式一样,相当于将△ABE绕E点旋转180°,(也可看成中线倍长)这里AB∥CD,∠A与∠D互补,能够确保旋转后线段AB和线段CD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然很容易证明AB+CD= BC,当然两条角平分线依然成立,它们就是BE和CE.而且学生还发现这里共有五个条件,已知AB∥CD:∠BEC= 90°,BE平分∠ABC,CE平分∠BCD,E为线段AD的中点,AB+CD=BC,这五个条件只要给定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就可推出其他三个.

对于学生提出的发现,我没有马上进行肯定,而是让学生下课后继续研究后验证该发现是否正确.这激起了他们的探索欲望,还有学生提出图4也属于本题范畴,题目是这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B=AC,∠EAF=45°,∠EAF的两边交BC于点E和F,问:线段BE、EF、FC有何大小关系?

这里∠EAF为∠BAC的一半,同样有AB=AC,我们逆时针旋转△ABE90度到线段AB与线段AC重合,但此时A、C、B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原因就是∠B和∠C的和不是180°,此时线段BE、EF、FC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这道题研究到这一步,我觉得学生从动手实践再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与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也让学生喜欢.为了巩固研究成果,我号召学生给这道题取个名字,最后入选的名字叫“半搬角”,我觉得这个名字形象、生动地解释了这个图形的内在本质!就是一半的角在大角内旋转搬动所形成的图形.“半搬角”——真是一个神奇的图形!

猜你喜欢
对角平分线道题
误会
玩转角的平分线
与对角格空时码相关的一类Z[ζm]上不可约多项式的判别式
角平分线形成的角
多用角的平分线证题
会变形的忍者飞镖
折叠莫忘角平分线
这道题谁会做
Q博士课堂
折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