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除夜作》及其英译本的概念功能

2016-10-12 03:24刘淑亚
文化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原句英译本英译

刘淑亚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语言与文化】

唐诗《除夜作》及其英译本的概念功能

刘淑亚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中国古诗词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我国艺术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功能文体学视角下,运用Halliday的概念功能理论,对唐诗《除夜作》及其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古诗英译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除夜作》;英译;概念功能

一、概念功能

Halliday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为三种: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1]概念功能由多个语义系统构成,最重要的是及物性系统。及物性系统是以动词为中心的语法系统,它将体现及物过程的小句成分划分为“过程”“参加者”和“环境”。过程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物质过程,做事的过程;心理过程,情感、认知和感觉等非动作过程,参与者是感觉者和现象;关系过程,一物体与另一物体或情境的关系或物体的性质、特征等,参与者是载体和属性;言语过程,说话人、受话人及说话内容等;行为过程,典型的人类生理或心理行为过程;存在过程,某事物的存在或发生。[2]

二、《除夜作》的概念功能分析

以概念功能来分析《除夜作》的构成过程,见表1。

表1 《除夜作》的过程构成

句(1)是存在过程,诗句中省略了载体“我”,即作者。“独不眠”是作者的状态,“旅馆”表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寒”字照应了标题中的“除夜”,表明当时是最冷的寒冬腊月时节。“灯”,暗示了时间是在晚上。“旅馆”和“寒灯”属于环境成分。

句(2)是行为过程。“客心”是动作的发出者,“转”是具体的动作,“凄然”是动作完成后的状态。这句承接上句而来,追问产生孤寂凄凉心境的原因;同时也是一个心理过程,独在异乡身为客的诗人,在这个除夕之夜,不禁感到伤感,这是作者的心理转变过程。

句(3)是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主体表面上看是“故乡”,实质上仍是“我”。传统佳节,思乡之情更为急切。诗人别出心裁,不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却反过来写故乡亲人对自己这个漂泊在千里之外的人的热烈情思。

句(4)包含动作过程和关系过程。“鬓”是动作的主体,“霜”是指主体呈现为白色,同时也是一个变化过程。“明朝”指明天,是载体,“又一年”是属性,这是存在过程。

三、译文的概念功能分析

以概念功能来分析《除夜作》英译本的构成过程,见表2。

表2 《除夜作》英译本的过程构成

句(1)是存在过程。省略了载体,根据上下文可以获知载体是“I”,属性是“sleepless”。“alone”“at an inn”“by cold lamplight”是环境成分。表达作者无眠的状态。句(2)是存在过程。载体是“a roamer”,属性是“feel so sad and drear”,表达作者内心的伤感。句(3)是物质过程。这里省略了逻辑主语“I”,“I”是动作的发出者,目标是“my home”,“tonight”是表示时间的环境成分。同时也是一个心理过程,“Thinking of”表达了内心的思念,感觉者是“I”。句(4)是物质过程。动作者“I”,目标是“more frosty hair”,“in the new year”是表示时间的环境成分。

四、原译文对比分析

原句(1)是存在过程,译文也采用存在过程,二者保持了一致。从参与者来看,译文巧妙采用第一人称“I”,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融入作者所创造的情景中,从而引起读者共鸣。

原句(2)是行为过程和心理过程,译文中处理为存在过程。这种处理方式充分考虑了原诗的意境美。译者使用了情态动词“should”,should有“应该”之意,也表示“究竟”“令人惊讶”之意。根据上下文,思乡乃人之常情,有“应该”的之意,也可理解为“竟然”,更加反衬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原句(3)是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译文仍是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二者再次保持一致。都没有出现主体“I”,同样是环境成分的“tonight”也没有改变。

原句(4)是动作过程和关系过程,译文处理为物质过程。译者巧妙转化,用将来时“will”也符合原文本意。虽然过程上没有完全一一对应,但却有效地传达出了原诗的韵味。

五、古诗英译的启示

中国诗歌,是独有的一种凝练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翁显良认为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传统、民族心理要见其同,更要见其异,观其外表,知其内在。[3]翻译中要突出中国美学的整体性、同一性和互动性,即情、景、意。翻译活动是具体的、个别的,有其特殊性,故翻译标准不可等同。就诗歌而言,译者必须对作者的生平、作品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三美”“三化”“三之”是许渊冲的观点,通过概念功能对翻译作品进行语言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一些翻译问题。

[1]Hallidy M A.Introducing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London Anord,1985.106-107.

[2]胡壮麟.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79-100.

[3]丛滋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M].北京:国防部工业出版社,2007.9-10.

【责任编辑:王 崇】

I207.6

A

1673-7725(2016)07-0187-02

2016-05-05

刘淑亚(1990-),女,河南许昌人,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原句英译本英译
摘要英译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解题策略
强调结构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