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译工作坊”的建筑行业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析

2016-10-12 03:24陈秀春
文化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工作坊建筑行业

陈秀春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 广州 511325)



【语言与文化】

基于“翻译工作坊”的建筑行业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析

陈秀春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广州511325)

目前,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的实施以英文作为正式文件的用语,因而建筑翻译人才需求逐渐加大,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基于此,笔者力图探索出一种新的建筑行业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便是基于这种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在翻译实践中学会翻译,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建筑行业英语;翻译工作坊;教学;实践

一、“翻译工作坊”简介

(一)定义

“工作坊”原指一个小的群体从事某个特定或专门领域的实际工作,目的在于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以便解决实际问题。后来,“工作坊”引入翻译课堂,便有了“翻译工作坊”这一教学模式。译界名师李明教授对此教学模式做出如下解释:“一群从事翻译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就某项具体翻译任务进行见仁见智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的一种活动。”[1]

(二)教学特色

“翻译工作坊”是一种“弱化教师作用,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该模式具有两大教学特色:第一,实践性,强调“做中学翻译”;第二,合作性,团队合作,并从中获得合作、协调等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行业英语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一)行业英语的内涵

迄今为止,学界和教育界对行业英语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目前,广为接受的定义是,行业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些特定的行业相关的英语,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英语运用能力。[2]

(二)建筑行业英语翻译教学及研究现状

建筑行业英语是一门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国内许多高校都先后开设了与之相关的翻译课程,但其教学模式归根到底脱离不了“学生先做,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发放参考答案”的陈旧套路。此外,建筑行业英语具有术语词汇量大、词义多、句式结构复杂等专业特点。模式陈旧、教法单一、内容难懂等因素,已形成叠加负面效应,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欠佳。再者,从课题研究角度看,针对建筑行业英语翻译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极为稀缺,据笔者在中国知网上的文献搜索结果显示,迄今为止,涉及“建筑英语”+“翻译教学”的论文只有1篇,且研究力度过小。基于此,笔者主要探讨基于工作坊的建筑行业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力图将专业性、实践性及职业化融入教学中,强调“在翻译实践中学会翻译”,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建筑行业英语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

针对时下建筑行业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笔者认为“翻译工作坊”可以为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思路,这一思路的核心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翻译工作坊”运行流程图

(一)译前阶段:导入任务

译前阶段是翻译的准备阶段,可分三个步骤: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建筑行业英语的词汇特点、句法特点、文体特征等,积累实用的翻译理论与技巧;第二,教师选取具有时代气息且与学生所学专业需求相吻合的文本作为翻译材料;第三,组织学生成立翻译团队,学生根据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若干个小组,做好翻译计划、进度表等。在整个过程中,突出“小组分工合作,学生是活动主体”的特色,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对可能会遇到的翻译问题只作粗略介绍,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组织、协调和管理。

(二)译中阶段:仿真翻译

译中阶段是翻译工作坊工作开展的关键环节,可归纳为如下六个步骤。第一,团队成员各自仔细阅读原文,理解词与词、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遇到不太明白或有争议的疑难点,做好标记,留待小组集中讨论。如词汇问题,建筑英语专业术语词汇量大,一词多义现象常见,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共同推敲,通过上下文、词语搭配、词的语法形式和词类等方面对词义进行判断。第二,小组成员借助各类翻译工具进行初步翻译。第三,完成译文初稿后,组内成员之间交叉审核译稿,确定小组译文终稿。第四,教师组织各队代表展示翻译作品,剖析译文中的疑难点,其他小组成员则提出修改建议。第五,成员根据讨论意见进一步修改,完成译文二稿。第六,教师给予各团队一定的修改时间,在成员提交译文终稿后,才对译文的质量进行评定。

(三)译后阶段:任务评价

译后阶段是一个翻译思路火花碰撞的过程,教师组织成员就译文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剖析,重点指出问题症结所在,并总结翻译技巧。任务评价环节之后,学生须撰写一份翻译报告,报告的撰写思路可参照以下分析过程。本文因篇幅原因,此处只以一个句子作为分析样本。

原文:The analysis for gravity and wind loads is perform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usual methods for linear—elastic statically determinate and indeterminate structures.

学生对译文的评价可围绕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词汇方面。(1)专业词汇:“gravity and wind loads”译为“重力和风荷载”;“Statically determinate and indeterminate structures”译为“静定和超静定结构”;(2)名词化结构,如句中的“the application of”,名词化使用率较高,这是科技文体要求表达客观、行文简洁的要求使然。(3)语言“静—动”转换:“the application of…”须化静为动,译为“应用……”

第二,句式方面。(1)被动句的处理,如“…is performed by”采用“被动—主动”的转换;(2)长句的处理,对长句的处理要学会提取主干信息“The analysis… is performed by…”

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大家达成一致认识:该句子的主要成分是“The analysis…is performed by…”主语的中心词是“analysis”,谓语中心词是“perform”,而“by”引导的是一个方式状语成分,在翻译时宜整合成“……的常规分析法”,再结合英语多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多用主动语态的特点,在翻译时采取词序调整、词义增减、句式转换及语态转换等策略,最后得出译文:重力和风荷载的分析是应用线弹性静定和超静定结构的常规分析法来进行的。

以上三个阶段推演开来,便可得到一个优质的教学模式:“教学”,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组建团队、选定翻译材料、储备翻译理论与技巧的相关知识;“实践”,在团队合作中完成翻译项目,积累翻译技巧,同时多方位拓展除翻译之外的能力;“研究”,通过译后互评,进一步修正并完善译稿,集众人之智慧对翻译技巧加以书面总结。

四、结语

本文所探索的创新型建筑行业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突破了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旧模式。实践证明,“翻译工作坊式”的翻译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职业化翻译人才的教学模式。[3]这一新教学模式的构建,必将为更新翻译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建筑行业英语翻译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北京:中国翻译,2010,(4):32-36.

[2]李伟.民办高校中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相融合的策略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2):85-87.

[3]宋平锋.浅谈“翻译工作坊式”翻译实践教学模式[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1):140-143.

【责任编辑:王 崇】

H319.3

A

1673-7725(2016)07-0189-03

2016-05-05

本文系2014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GXJK179)部分研究成果;2014年度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1291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秀春(1976-),女,广东潮州人,讲师,主要从事英汉翻译、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工作坊建筑行业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BIM2.0探索在建筑行业的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