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智能制造促进漳州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2016-10-25 03:37吴海勇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漳州市漳州供给

吴海勇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福建 漳州 363000)



利用智能制造促进漳州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吴海勇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福建 漳州363000)

统计分析了漳州市装备制造业供给侧发展现状,漳州市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目前存在着结构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等主要瓶颈,根据漳州市产业结构特征,提出了利用智能制造提升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层次,创造新供给和优化供给侧要素配置等具体实践路径,推动装备制造业向供给链高价值端延伸,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结构改革。

供给侧;结构改革;智能制造;装备制造业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1]《中国制造2025》从顶层设计的视角,为今后十年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的结构改革与转型升级绘制了宏伟的蓝图。漳州自古就是花果鱼米之乡,因农业和生态而闻名。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漳州的工业起步较晚,底子薄,基础弱,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是影响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作为漳州市工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的装备制造业,是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与机遇。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漳州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的结构改革与转型升级对漳州市实施中国制造2025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漳州装备制造业供给侧发展现状

装备制造业又称为装备工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其产品范围主要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等7个大类。

据漳州市统计局的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相关报道显示,[2-5]近三年,漳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可统计如下:2013年漳州市装备制造业产值为672.94亿元,增长了10.9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85%,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了363家。2014年漳州市装备制造业产值为725亿元,增长了7.7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20%,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有小幅增加,达到了376家,增加了3.58%。2015年漳州市装备制造业产值为908.2亿元,增长了25.2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80%,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达到了421家,增加了11.97%,其中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为259.56亿元,增长了16.50%。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近三年漳州市装备制造业产值及其增长率

由图1不难发现,装备制造业在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占比较高且在进一步增大,可见其在漳州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13年和2014年漳州市的装备制造业的增长率均较低,而在2015年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通过调研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在2015年漳州市龙溪轴承高端关节轴承、常青机械高精密机床、豪氏威马海洋制备技术、福建明鑫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技术和佳龙科技智能包装技术等一批龙头装备制造企业加快了高新科技成果的对接和落地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漳州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如此,传统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得到了加快,例如,汽车钢圈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了35%,数字化仪器仪表制造业在全国同行领先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其中数字万用表是全国第二大的生产销售基地。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产业转型逐渐有所起效,从而促进了装备制造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 漳州装备制造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科学发展,漳州市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部分产业的产销量(例如钟表、汽车钢圈、关节轴承等)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但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对比省内外先进地区城市(如厦门、泉州、苏州等),漳州市装备制造业在诸多方面还是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装备制造业结构层次较低。

数控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漳州装备制造业中占据主要地位,漳州市装备制造业以民营企业和台资企业为主。随着闽台合作交流不断深入,特别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提出与实施,作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的漳州,借助闽台“五缘”优势,充分利用与台湾合作先行先试的有利契机,对口承接了台湾精密机械制造业的产业转移,给漳州数控装备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诸如台商创办的漳州东刚精密机械、漳州大同数控机械等数控装备企业,以及在国内LED龙头地位的立达信绿色照明和富顺光电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台湾精密机械制造产业转移漳州,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数控机床整机制造技术和功能部件制造技术,而且带来了先进的“数控一代”制造技术管理经验和方法。但是,通过前期调研发现,漳州装备制造业的大部分企业目前仍处于电气一代(工业2.0)技术水平,少部分为“数控一代”(工业3.0)的技术水平,也有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再集成创新,应用于研磨和自动焊接领域的装备制造企业(工业3.0+)。而以智能制造(工业4.0)为主的企业寥寥无几,这就反映了漳州市目前装备制造业供给侧总体结构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

2.技术创新能力有限,竞争力不足。

漳州市装备制造产业的产品主要涉及数控机床、小家电、石英钟表、光电、光伏等领域,涌现了富顺光电、万利达电子、恒丽电子、科华、立达信照明等较大规模企业。但是大部分企业依赖产能的扩大和叠加提升企业规模,大部分产品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高附加值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有定价权的产品较少。虽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是企业大而不强,漳州装备制造业本土企业中仍未有一家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不足。随着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的创新驱动尤为重要和紧迫。

3.装备制造业供给侧全要素生产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漳州市装备制造业供给侧发展模式多为劳动密集型,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的大环境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生产成本逐渐提高,资本、资源、环境等供给侧要素供给相对较为匮乏,综合因素导致了供给侧全要素生产率较低,降低了企业成长的空间,成为制约漳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 智能制造促进漳州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路径

针对装备制造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省内外先进地区纷纷提出引入新兴技术以助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包括“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其中通过“互联网+”将供给侧和需求侧互联互通,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无缝对接;而智能制造则更加突显出对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和升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去年,泉州市在成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城市后,推出了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各项举措,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迅速加快。与泉州、苏州等制造业先进城市相比,漳州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基于此,去年年底,漳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六条措施的通知》等纲领性文件,为漳州市智能制造发展指明了方向,利用智能制造促进漳州市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转型升级是一条有效方法。结合对装备制造业先进地区的调研考察,针对漳州市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和装备制造业产业特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路径进行改革与转型升级。

1.智能制造提升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层次。

自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发达国家为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重新重视了制造业,先后提出了利用先进制造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以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深度融合了新一代通信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智能制造,逐渐显示出了其强大的助力,为装备制造业的制造模式、制造流程、制造手段以及制造系统等多方面带来了质的飞跃。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都是制造业谋求新变革的典型示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先进生产模式和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情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我国的经济大环境下,漳州市的装备制造业也具有自身的产业特色,漳州的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小家电、数控机床、石英钟表、车轮钢圈等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仍较为粗放,在诸多领域仍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如何延伸装备制造业供给侧迈向产品价值链的中高端,提升产品价值和企业经济效益刻不容缓。

(1)利用智能制造发展服务型装备制造。

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不断深入,装备制造业逐渐以产品为中心向客户和市场提供需求,服务型制造主要体现为制造投入和产出的双向服务化,企业加大生产性服务以满足市场和客户对产品需求的不断更新,通过提升产品效能、延伸产品服务和创造新业态等方式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发展。[6]1-4通过加强企业品牌价值,提升产品质量,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品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互联网化等方式是迈向服务型制造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企业产品价值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

(2)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

智能制造融合了自动化控制、虚拟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在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服务等制造全流程中进行综合优化与决策,推动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对推动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展开:一是在企业研发设计、制造过程、服务过程和企业管理等环节加大技术改造,提升智能化水平。二是加快企业研发、引入和应用智能装备与装置,实现生产制造柔性化,生产调度协同化,故障诊断及时化,产品检测在线化,生产过程调度实时化。三是加大智能车间的建设,实现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市场需求—产品监控等环节的智能化,加大机器代工,提高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率,实现机器人与现有生产设备与工艺的无缝对接,推动智能化进程。四是强化示范效应,先行先试,鼓励企业。

2.利用智能制造创造装备制造业供给侧新供给。

通过智能制造的增值服务,创新能力扩大有效供给。使制造业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新产品、新服务,提高装备制造业供给侧产品附加值。

(1)推动智能制造软件环境的建设。

科技人才是制造业第一生产力,营造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软环境有助于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加快高校、科研院所对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激发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创造活力,建立校企产学研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加大对智能制造的研发、资金投入与政策倾斜,促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2)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侧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

通过智能制造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通过技术创新扩大市场需求侧对供给侧的有效供给。首先,通过智能化设计与制造,改进提升现有产品和服务,提高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的供给质量和性价比,对于漳州市装备制造业中的传统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譬如石英钟表企业,需要通过工业设计、智能设计制造等创新产品性能与服务,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不断创新,创造新的需求和新门类,开拓新市场,例如现有市场上的智能手环、智能家电等智能产品不断地涌现出来,对于漳州市传统小家电行业的冲击效应逐渐呈现出来,因此,必须采集用户数据,分析用户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发掘商机,为用户和市场创造更多的新供给。最后,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升级改造,使装备制造业生产具备模块化和柔性化能力,以满足市场对产品种类的各式各样的类型需求,实现快速、小批量以及“私人订制”地进行生产供给。

3.利用智能制造优化装备制造业供给侧要素配置。

通过智能制造的智能分析,智能优化装备制造业供给侧劳动、资本和资源等要素配置,从而提高装备制造业供给侧全要素生产率。[7]4-15

(1)优化要素配置,释放要素潜力。

智能制造用比自动化制造和数字化制造更高级的制造手段,利用智能制造技术具备的资源共享、能力制造全方位互联、共享服务的新模式,对装备制造业供给产业链中的人、机、物、技术、资金等全要素进行深度集成,引导更多生产要素配置到装备制造业供给侧体系优化升级的结构改革中,优化各要素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释放生产要素的潜力。

(2)优化供给侧结构,提升要素生产率。

通过智能制造对生产要素进行全方位的协同发展,对装备制造业供给侧全流程的生产要素进行智能优化与分析,避免出现要素重叠以及产能过剩,有效优化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生产要素配置与需求侧需求,缩短研发、设计、制造和供给的周期,减小要素生产成本,降低装备制造业供给侧要素生产风险,优化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从而有效提升要素生产效率。

结语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引擎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智能制造在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的应用,实现设计、生产、服务过程的智能化,创造装备制造业的新供给,利用智能制造促进发展服务型装备制造业,推动漳州装备制造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改革。

[1]李克强.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Z].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

[2]漳州市统计局. 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http://www.zzsldbzj.gov.cn/.

[3]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网. 福建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暨项目对接会在漳州举行[EB/OL]. http://www.618.gov.cn/News/ShowNews.aspx?ID=23685.2016-03-24.

[4]闽南日报. “漳州制造”将亮相第十三届福州6.18成果交易会[EB/OL]. http://zz.mnw.cn/news/927615.html. 2015-06-17.

[5]闽南日报. 2013年漳州规模工业总产值3227亿,新增企业贡献凸显[EB/OL]. http://zz.mnw.cn/news/726076.html. 2014-02-03.

[6]李晶莹. 装备制造业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模式与路径[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5,28(6).

[7]龚关,胡关亮. 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J]. 经济研究,2013(4).

Class No.:F207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for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Zhangzhou With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Wu Haiyo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Automation,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We analyzed statu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Zhangzhou. The bottleneck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Zhangzhou city lies in the low level structure, the lack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low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Zhangzhou, we proposed that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dustrial structure should be upgraded with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creasing new supply and optimizing supply side factors allocation. The aim is to promote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a high value of the supply chain and the structural reform.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吴海勇,讲师,博士,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

2016年度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16-32)。

1672-6758(2016)10-0065-4

F207

A

猜你喜欢
漳州市漳州供给
印 玺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康漳州龙
印 玺
福建漳州面煎粿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