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互补性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的年序数据分析

2016-10-25 03:38陈雅芹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互补性显性制品

陈雅芹

(福州理工学院 管理工程系,福建 福州 350506)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互补性研究
——基于比较优势的年序数据分析

陈雅芹

(福州理工学院 管理工程系,福建 福州350506)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中国应对发达国家贸易壁垒、为促进中国经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化程度高,资源禀赋各异,具有天然互补性。以2009-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年序数据,从比较优势视角,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与“一路一带”国家经济有着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合作潜力、空间巨大。

一带一路;比较优势;年序数据;互补性

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日益密切,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并于2010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对外贸易国。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通过逐步调整自身对外贸易规则,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就目前来看,仅TPP就涉及12个APEC国家,同时TTIP包含的欧盟,都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市场和外资来源国。一旦相关协定开始发挥作用,美国将构建起一个超越WTO规范的全面性的贸易壁垒,掌握全球地缘政治经济优势,这将对中国对外贸易的生存空间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新的贸易壁垒,积极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在2013年提出了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合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共涉及1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贸易国横跨欧亚大陆,包括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独联体以及中东欧等多个次板块,是强化中国与周边各国经济往来,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重要举措。当前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研究很多,既有宏观层面的分析,也有微观层面的探讨,但对贸易层面尤其是具体到出口的行业层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2009-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年序数据,从比较优势视角,揭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出口贸易的实况与互补性,以期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贸易合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 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为了了解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本文选取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指数)对我国出口商品分类进行比较优势测算。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也称出口绩效指数,是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产品的外贸比较优势时的一个测度指标,其计算公式为(Xi/Xt):(Wi/Wt),其中Xi/Xt为某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出口值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而Wi/Wt则指此种产品全球出口值占全球出口总值的比重,RCA是这两种数据的比率,当RCA的值大于1时,表示该国或地区在此种商品上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反之,则表明该国或地区在此种商品上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表1 中国分品类显性比较优势指数(2010-2014年)

本文数据根据海关数据库数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统计局数据和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数据,整理而得。表1共列举了包括农产品、服装、食品、矿产、化工、钢铁、药品等12大产品门类,其中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高于1的有服装制品、纺织制品、办公及电信设备、机械电子设备、钢铁及其制品(2011年以后超过1)等,这表明我国在上述产品领域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而在能源、药品、燃料和矿产品等领域,RCA值远低于1,这表明我国在上述领域极度缺乏显性比较优势。另外,从表1还可看出:(1)纺织、服装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一大批失地农民涌入城市,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了发展空间,纺织服装行业就是典型代表,然而,新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以及城镇化的加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消减,显性比较优势也在逐步弱化,呈明显下滑态势。(2)机械设备、电信设备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虽然显性比较优势不如纺织、服装等突出,但却呈现出明显的上扬态势。这与政府的政策导向以及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有着密切关联,事实上,我国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国机械设备出口产品中,低端产品仍占据主流,中高端产品数量极其稀少,而且大量关键技术部件难以自己生产,基本依赖外国进口,利润空间极其有限,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资本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逐年增长,而利润空间却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3)能源、矿产、动植物、食品、药品等领域我国产品缺乏显性比较优势,RCA值均低于0.5,能源领域更是低于0.01,这些产品除药品以外,都属于资源密集型产品。尽管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耕地与能源储备逐年递减,加之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这些都影响到了农产品、矿产、能源等行业的比较优势。

三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贸易互补性指数(Trade Complementary Index)是用来衡量两国之间在某种产品领域内贸易互补程度与紧密关系的指标。贸易互补性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ij=Σ[(RCAxik×RCAmjk)]×[Wk/W],其中RCAxik表示国家i在产品k出口上所具备的显性比较优势,RCAmjk表示国家j在产品k的进口上所具备的显性比较优势,Wk表示k产品的全球贸易额,W则表示全球所有产品的贸易总额,一般情形而言,Cij高于1,则表明两国之间贸易互补性高,反之,则表明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一般或互补性差。“一带一路”作为我国的宏观战略布局之一,它并不特指某一块国际空间区域,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目前包含的国家主要集中于亚洲以及欧洲部分地区,主要包括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独联体以及中东欧等地,这些地区经济基础、发展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与中国的贸易互补的领域也有着较大的差别,表2显示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表2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互补指数分析(2010-2014年)

表2数据清晰地呈现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在各领域的贸易互补情形。

第一,纺织制品与服装制品的互补性较为明显。纺织业与服装业是我国比较优势的产业,数据显示无论是东南亚、南亚还是中东欧、西亚等国,与我国均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其中纺织制品的互补性为最,其与东南亚地区贸易互补指数更是长期大于10,中东欧也在4~6之间。但不难发现,同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制品与服装制品在对外贸易互补性方面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一点在东南亚尤为明显:在东南亚地区纺织制品的贸易互补程度非常高,相比较之下,服装制品的贸易互补程度却相当低,这与东南亚诸国更多地是“从中国进口纺织材料自行制作服装,而非直接从中国进口服装”有关。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面临着转的问题,将加工厂迁移至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了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主动选择,这势必将波及到我国的服装行业,如何合理处理这一问题是未来研究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第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政策倾斜的重点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因而,我国机械设备、电信设备的显性比较优势获得了较大的提升,贸易互补指数也得到了不小的提高,尤其是在东南亚、中亚地区表现得较为明显。这一方面表明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我国对周边国家经济的影响力正逐步提升。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西亚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方,是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力量之一,但是我国对其在诸多领域的贸易互补程度都相对较低,即使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机械设备、电信设备领域)也不例外,互补指数均小于1,这可能与西亚经济自身的不平衡性及封闭性所致,对此,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逐步提升与周边国家经济的交流合作水平,以促进我国对外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第三,在动植物、食品以及能源矿产等领域,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补程度都不算高,互补指数均低于1,甚至0.1、0.05。以能源领域为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互补指数最高,却只维持在0.1,但相比于西亚等国而言,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跟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率低这一基本国情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我国尽管幅员辽阔,拥有各类型的能源,但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长期走的是高能耗模式,所需要的矿产资源非常之多,这就使我国在能源出口上具有很大的阻力。通过对亚洲各地区与中国在能源矿产领域的互补指数分析,可知亚洲各国在矿产资源的分布有着较大的不平衡性,对此,我国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出口战略,从而实现为国家储备能源的战略目标

此外,钢铁及其制品也是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互补指数较高的领域,尤其是与东南亚与中亚地区存在较为显著的互补性,这固然和我国钢铁产量快速增长有关,但最重要的是随着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强,“一带一路”国家对钢铁的需求在逐年增加,可以预见,钢铁及其制品的互补指数仍会持续上升。

四 结论与建议

从出口结构上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性与本国出口比较优势基本相似,贸易互补较强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办公通讯设备和纺织、服装制品,钢铁制品也开始具备较强贸易互补性;从地理区域来看,沿线国家中与中国地理位置越近的地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越紧密,以东南亚地区居首;从发展前景看,中国已经开始逐渐实现输出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产能过剩部门的贸易互补性都在逐渐增强,将来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基于上述研究,为了实现与“一路一带”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文章以为在未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中,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保持现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前提下,寻求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将部分过剩产能转移到与中国贸易互补性不强的地区,形成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新型产业链,并提高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整合能力。第二,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技术领域合作,改变出口商品结构,转原材料出口、初级产品出口为技术出口、品牌出口,鼓励国内生产率低的企业出国办厂,使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提高利润率。第三,通过与沿线国家的政治沟通,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同时通过亚投行、APEC、SCO、CAFTA等组织推进基础建设的互通互联,发挥已有的多边合作机制作用,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互利共赢。

[1]冯江茹.“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挑战与应对[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5(6):25-28.

[2]陈建飞.中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J].青年科学:教师版, 2014(10):35-38.

[3]韩永辉,等.“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J].世界经济研究,2015(3):44-45.

[4]徐梁.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比较优势的贸易动态分析[J].管理世界,2016(2):170-171.

Class No.:F740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Trad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China and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untries——Based on Chronological Data Analysis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

Chen Yaqin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F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zhou, Fujian 350506,China)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 put forward by China is to promote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Howev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along One Belt and One Road are different, especially in the resource endowment. Based on the chronological data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from2009 to 2014,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we calculated the 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 between China and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untrie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conomy between China and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untries has a strong complementarity, which bring China in a great cooperation potential.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mparative advantage; chronological data; complementarity

陈雅芹,硕士,助教,福州理工学院。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1672-6758(2016)10-0078-4

F740

A

猜你喜欢
互补性显性制品
浅谈食品接触之“竹纤维”制品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中韩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中国园林欣赏的两种模式及其互补性——对陈从周园林欣赏理论的环境美学反思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家族发作性睡病伴性染色体显性遗传1例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H2O2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