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对待学生差异

2016-11-07 14:48陶建英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生差异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陶建英

摘 要: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于是造成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活动多、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等现象的发生,笔者在此主要就数学合作学习中如何对待学生差异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学生差异;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新课标极力提倡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就需要合作的内容进行交流,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在愉快、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接受新知程度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所以很容易造成合作学习变成少数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那么,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如何应对这种差异,才能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合作效果的目标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合理分工是前提。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安排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程度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只有这样,才能为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奠定基础。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小组成员的组成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小组成员的具体状况进行分组、分工,每个小组的优、中、差学生比例要适当,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合作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在遇到相关数学问题的合作学习时,才会在优生主导、中等生跟上、后进生参与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让小组长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时都能够有事情可做,进而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想提高合作学习成效,在小组成员组成以后,教师一定要让合作小组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学习内容的需要做好明确分工,以使小组成员中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从而有利于听取不同学生发表的意见,进而在合作资源的交流共享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尊重差异,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思维发展比较缓慢,教师就要留给他们充足思考的时间,唯有如此,才能使小组成员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在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增强自信,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如在教学《可能性》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认知,教师主要采取了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当教师提出:从一个装着黄白两色球的袋子里,一定能取出黄色的球吗?这个问题教师没有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给学生预留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再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回答或者学习。这样一来,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了充分思考的时间,所以对于不同差异的学生来说,无论问题回答得正确与否,都是经过个人思考所得,从而有效避免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优生唱独角戏的现象的产生,学生学习效果显著。

由此可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当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交流活动时都能够有话可说,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所提高。

三、尊重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

在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学生合作学习价值的最大化,教师就要设计出一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合作意愿并且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的层次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把这种差异降到最低,提升学生合作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厘米和米》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使学生能够掌握测量物体的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主要采取了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测量黑板长度的时候,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教师让中等学生参与拉尺,让优等生与后进生同时参与读数,再让其他中等生对黑板长度的读数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着重对各层次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或必要的指导。这样一来,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人人有事可做,再加上教师的分层指导,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上述教学案例中,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着重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这样教学,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了明确的合作目标,又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分层点评指导下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

四、尊重差异,对小组进行科学评价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因学生差异而造成学生合作流于形式现象的产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上,教师要通过一些制度的设立,使学生产生荣辱与共的思想意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发每个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进而真正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如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汇总》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据汇总的基本方法,教师主要采取了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在数据汇总方面,以班级学生的出生年月、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等作为学生汇总的主要内容,教师主要让小组之间展开竞争,比一比在数据汇总方面,哪个小组的汇总速度快、汇总数据清晰全面。这样一来,小组成员中每个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生怕自己成为“拖后腿”的对象,有助于小组成员的合作共赢,取得理想的合作学习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以竞争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这样一来,小组成员们纷纷献计献策,各个勇于争先,都想得到教师对自己小组合作情况的认可。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合作学习效果显著。

总之,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然后根据这些差异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进而实现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目标。

猜你喜欢
学生差异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差异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