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经桡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2016-12-13 01:58丁小伟陈海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桡动脉植入术心绞痛

丁小伟, 陈海燕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镇江, 212002)



延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经桡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丁小伟, 陈海燕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镇江, 212002)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对冠心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住院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取电话随访、家庭随访、微信平台、面对面座谈会等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并通过冠状动脉支架术后1~3d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再入院率、心绞痛发作情况、遵医行为进行验证评价。结果 观察组桡动脉局部麻木疼痛、肢体肿胀、烦躁失眠等不良反应及再入院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心绞痛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可以促进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全面康复,降低了再入院率。

冠心病; 桡动脉; 支架植入; 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PCI)植入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诊疗方法[1-3], 由于术后仍有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可能,出院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并要坚持合理的饮食、运动[4]。由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质量[5]。因此,如何使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得到延续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护理干预方式对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4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区住院,经桡动脉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入选标准: ① 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症; ② 年龄30~75岁,心功能Ⅰ~Ⅲ(NYHA); ③ 住居在镇江市区; ④ 患者在手术前后均使用常规的抗凝药; ⑤ 患者知情,愿意接受调查及随访; ⑥ 患者接受调查及随访期间未发生重大生活事件。排除标准: ① 未解决的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瓣膜性心脏病、扩张型、限制型或肥厚型心肌病; ② 严重的或近期未控制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③ 心力衰竭失代偿期,需要静脉用强心药的; ④ 肝功能异常(转氨酶高于正常上限值的2倍); ⑤ 严重的肾功能异常(血肌酐>2.5mg/dl, 肌酐清除率<25mL/min); ⑥ 恶性肿瘤患者,预期寿命<2年者。

研究过程中失访10例,其中观察组3例因外地居住失访;对照组7例,拒绝随访 4例,无法取得联系3例。成功随访170 例,观察组87例,其中男49例,女38例;对照组83例,其中男 46例,女37例。

1.2 实施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第 2 天,由研究者向患者说明研究的目的及内容,取得患者的同意并签字,完成基线资料收集。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及术后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活动与用药指导,使用温馨提示卡告知患者正确活动,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血肿、能否触及桡动脉搏动及搏动情况、术侧肢体颜色与肿胀度等,观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有无出血现象。出院时责任护士发放爱心联系卡、爱心袋、出院小结、出院带药并对患者进行出院教育、心脏康复指导, 1周内责任护士电话随访,告知患者定期门诊复查。

1.2.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遵循整体护理的理念,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实施连续护理。①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常规护理外,患者回室后随即使用上肢抬高垫摆放术肢至术后12h,术侧上肢掌面朝上[6]。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橡皮球,术后4h内将橡皮球放入手掌中,手指弯曲,弯曲度以手指可包住橡皮球为度,每半小时活动1次,每次10~20次,术侧手腕部不可弯曲,4h后嘱患者左捏橡皮球动作,握捏橡皮球时以将皮球内气体全部挤压到球囊外为度,每半小时活动1次,每次10~20min, 但术侧手腕部仍不可弯曲[7]。② 健康档案的建立:出院当天责任护士建立随访登记本与电子健康档案,录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居住地址、电话号码、诊断、病变部位、介入时间、出院时间、所用药物名称与用法、管床医生、责任护士等内容。患者或家属加入护心苑微信平台,心血管专科护士每2d发放PCI术后用药、活动、饮食等健康教育知识,出院3~7d责任护士电话随访, 1个月家庭随访,每半年参与由科主任组织的PCI术后患者联谊会,面对面沟通交流,及时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对于年龄较大、不易沟通、对自我管理满不在乎的患者、有特殊情况的患者由责任护士增加家庭随访次数,随访时间12个月。回访内容包括合理饮食、运动与休息、用药指导、心理调适、体质量控制、遵医行为。了解有无胸闷胸痛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等。

1.3 评价指标

术后1~3d责任护士观察、评估并记录患者有无心律失常、低血压、穿刺点疼痛麻木、出血和血肿、术侧肢体肿胀、烦躁失眠发生情况。1年内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情况。干预1个月后,进行组内自身比较心绞痛发作率。术后1年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 PCI 术后遵医行为的调查,内容包括:合理饮食、正确服药、康复锻炼、戒烟限酒、心理调适、按时复诊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统计软件录入所有数据,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PCI术后3d不良反应及1年内再入院情况比较

患者桡动脉穿刺术后局部麻木疼痛、肢体肿胀、烦躁失眠不良反应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有了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1年后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显著下降(P<0.01), 见表1。

表1 2组患者PCI术后3d不良反应及1年内再入院情况比较[n(%)]

2.2 2组患者PCI术后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通过不同方式的持续干预,在合理饮食、正确服药、康复锻炼、戒烟限酒、心理调适、按时复诊等行为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PCI术后遵医行为比较[n(%)]

2.3 2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心绞痛发作率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后均下降,但观察组心绞痛发作率干预后下降幅度更大(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局部疼痛麻木、肢体肿胀、烦躁失眠等症状,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这表明,延续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还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循证护理减少了经桡动脉行PCI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舒适度,术后使用上肢抬高垫,保持术侧上肢抬高30°, 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搏动减弱或不能触及立即重新包扎,观察穿刺处有无疼痛麻木、术侧肢体肿胀,有无皮下出血、血肿,监测氧饱和度,指导患者作松握拳动作。出现皮下淤青、瘀斑及硬块作好标记立即汇报医生并加强交接班。通过橡皮球正确指导患者活动术侧肢体,有效减轻了患者手指、手掌的肿胀。通过实施护理措施,患者桡动脉穿刺局部麻木疼痛、肢体肿胀、烦躁失眠不良反应均有了明显改善。

研究[8]指出,对可预防性或临床期疾病管理,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或疾病提醒策略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仍然会出现不同程度胸痛及胸部不适感,可能与血管壁的过度扩张有关[9], 部分患者因担心心绞痛复发造成术后活动不便,进而影响PCI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10]。有效的延续护理干预使经桡动脉行支架植入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胸痛症状得到控制,胸闷症状得到缓解。但很多患者因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血管狭窄虽然未达到75%, 但仍然存在部分狭窄,若不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的原支架部位甚至其他血管仍有病变加重再次入院放支架的可能,再次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研究[11]表明, PCI术后患者需遵医嘱长期规范服药,可防止冠脉再狭窄及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预防冠心病有积极意义[12]。术后有效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脂治疗,配合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康复锻炼及心理调适是患者长期存活的保证[13]。患者出院后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遵医嘱服用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及降血脂药物,防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发现皮肤或胃肠道出血、疲乏无力等症状,立即就诊。每2~3个月复查1次血压、血糖、血脂、血粘度等,使这4项指标能够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专科护士通过定期微信平台发布健康教育知识或电话回访。责任护士上门回访与评估。科主任主持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互动座谈会,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戒烟限酒、按时复诊。研究[14]显示,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即自我管理越好,遵医行为就越好,生活质量越高[15]。

[1] 彭描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28(28): 32-33.

[2] 雷斌. 阿托伐汀钙预治疗对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心肌损伤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24): 68-7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2[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4] 韩雅玲.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本)[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12, 4(12): 50-59.

[5] 徐蓓蓓, 朱丽萍.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20(17): 104-105.

[6] 张文杰, 周栋雯, 李鑫, 等. 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7(48): 636-637.

[7] 王曲月, 自制橡皮球在有效减轻冠状动脉造影术桡动脉穿刺后患肢肿胀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外渗, 2009, 25(21): 3327-3328.

[8] Zhou Z, Jason F. Recommended care adherece: improved by patient reminder letters but with potential attenuation by the healthcare process complexity[J]. Quality in Primary Care, 2012, 20(2): 149-164.

[9] Guildford A L, Stewart H J, Morris C, et al. Substrate-induced pheno-typic switches of human smooth muscle cells: an invitro study of in stent retenosis activation pathways[J]. J R Soc Interface, 2011, 8(58): 641-649.

[10] Lavie C J, Milani R V, Blumenthal J A. Exercis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postacute coronary syndrome depression[J]. JAMA In?tern Med, 2014, 174(1): 165-166.

[11] 吕树铮, 汪国忠. 2011美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解读[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12, 4(6): 41-48.

[1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1): 3-22.

[13] 包艳, 全程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4, 10(28): 3661-3663.

[14] 张文婷, 刘俊连, 杨婷婷, 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研究, 2009, 23(2B): 432-433.

[15] 张红旭, 殷洪涛, 薛萍, 等. 我国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J]. 护理研究, 2013, 27(11): 3705.

Correlation study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fter 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DING Xiaowei, CHEN Haiyan

(ZhenjiangFirstPeople′sHospitalofJiangsuProvince,Zhenjiang,Jiangsu, 21200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fter 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80 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Conventinal nursing was adopted in control group, while evidence-based nursign was givne to experiment group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ncluding continuous nursing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elephone and home follow-up, Wechat and meet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reaction after 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at one to three days, readmission, attack of angina pectoris, and complianc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such as numbness, pain, swelling, insomnia and readmission, attack of angina pectoris, and complianc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at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 Continuous nursing can promote rehabilitation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fter 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reduce readmissio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adial artery; coronary intervention; continuous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2016-05-25

R 473.6

A

1672-2353(2016)22-005-03

10.7619/jcmp.201622002

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个方便、有效、性价比高的护理干预手段。

猜你喜欢
桡动脉植入术心绞痛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经桡动脉实施冠心病介入诊疗发生经桡动脉痉挛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