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措施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改善的效果研究

2016-12-13 01:58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疗效

柴 琼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 湖北 武汉, 442000)



综合护理措施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改善的效果研究

柴 琼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 湖北 武汉, 442000)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0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前2组CPR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 2组CPR指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护理后心率、心脏指数、平均血压和静脉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率和改善预后。

综合护理; ICU; 感染性休克; 疗效

感染性休克(SS)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而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高达50%的死亡率,主要是患者微循环发生障碍,导致各组织的灌注不良,从而激发了炎症,最终引发患者的各项功能器官发生障碍,导致患者死亡[1]。近年来,国际上提出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死亡率和尽早恢复[2]。目前,随着中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和走向国际化,对综合护理的理解不断加深,正逐步的将综合护理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能有效的降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致死率。目前,对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主要采用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治疗疗效,使ICU患者尽早恢复。资料[3-4]显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预后的改善效果。因此,研究综合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选取本院80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80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密切护理和对症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0~78岁,平均(52.7±7.6)岁。基础疾病:溃疡穿孔8例;重症肺炎9例;重症胰腺炎5例;大面积烧伤并感染12例;其他疾病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1~79岁,平均(53.6±7.9) 岁。基础疾病:溃疡穿孔7例;重症肺炎10例;重症胰腺炎6例;大面积烧伤并感染13例;其他疾病4例。2组者性别、年龄以及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过程密切关注及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病原因。同时,对所有患者都进行密切护理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护理,综合护理包括以下方面[5]。①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突然发病,导致患者产生巨大心理压力, 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往往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细致耐心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向患者多展示一些成功的案例以稳定患者情绪,提升患者的信心,使患者全心身配合护理和治疗。② 生命体征护理:由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每15 min对ICU患者的血压和脉搏测量1次,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护理。③ 药物干预: 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适当的药物来维持血压稳定,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大对患者的药物护理。在药物护理过程中应先尽量小剂量,然后慢慢加量。需时刻记录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监控各组织器官的灌注情况。④ 机械通气护理: 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适当的机械通气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后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及患者病原菌清除率。疗效评价:显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消失并恢复意识,病情在24 h得到控制;有效:表示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恢复意识,病情在48 h得到有效控制;无效:患者病情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或者抢救无效死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PR的变化情况以及比较护理前后心率(HR)、心脏指数(CI)、平均血压(MAP)和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变化情况。

2 结 果

2.1 2组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5%, 明显高于对照的67.5%,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2组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前后血清CPR指数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CPR指数为(15.71±2.61), 对照组为(15.85±2.70); 护理后,观察组CPR指数为(5.34±0.96), 对照组为(7.27±1.11)。护理前2组CPR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护理后CPR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前后各项临床指数比较

2组患者护理前心率、心脏指数、平均血压和静脉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 而观察组护理后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组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前后各项临床指数比较

3 讨 论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容易全身组织器官衰竭导致死亡,而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可达50%的死亡率[6-7]。近年来,对于感染性休克的研究[8]取得一定成果,对其发病原因机制、抗菌药物的治疗以及患者临床治疗的营养支持都有了好多的研究,但是在临床治疗ICU感染性休克患者过程中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如何降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死亡率是广大医护人员的研究重点。研究[9-11]表明,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采用综合护理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改善预后,使患者尽早恢复。综合护理指的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消除患者对自身症状的恐惧以到达增强患者自身的自信,在治疗过程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护理方式,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护理。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适当的药物来维持血压稳定,应加大对患者的药物护理使患者尽早恢复。研究综合护理措施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预后的改善效果的情况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愈合,还可以为提高综合护理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资料[12-13]显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痊愈概率以及改善预后的效果。本研究表明, 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没有影响,说明不同护理方法之间具有可比性。进一步分析显示,采用综合护理的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5%, 而采用常规护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7.5%, 综合护理组明显较高。综合护理的护理模式更加多样,能够更加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情况,体现人文关怀。综合护理能快速建立患者与护理人员信任的通道,并提高护理的效率。同时通过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治疗前后血清CPR指数比较,综合护理患者CPR指数明显较低,综合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血压实时调整用药,及时反馈治疗,能够动态监视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时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

[1] 李忠勇, 包新月, 廖培军, 等. 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7): 1662-1664.

[2] 赵菁, 赵树娟. 综合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3): 284-286.

[3] 胡成文, 黄家丽, 叶祺, 等. 基于住院患者直接护理时间的综合护理分级可行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6): 521-523.

[4] 马静.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11): 1830-1832.

[5] 陈希萍, 潘杰, 李子萍, 等.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1): 88-89.

[6] 杨志伟, 石瑞春, 尹文, 等. 急诊ICU感染性休克脉压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14): 3241-3242.

[7] 徐颖, 顾勤. 液体管理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2, 25(7): 738-741.

[8] 李婷, 阚艳敏, 马琳, 等. 应用床旁超声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J]. 天津医药, 2016, 44(4): 470-473.

[9] 毛晓润, 杜文娟, 徐月贞, 等.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社区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5): 575-578.

[10] 叶惠燕, 丁晔, 马颖君, 等. 综合护理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9): 4231-4232.

[11] 王玲. 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孕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20): 3468-3470.

[12] 张小培, 张广清, 蒋革新, 等. 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防治的效果[J]. 广东医学, 2012, 33(2): 293-295.

[13] 钱小芳, 刘桂华, 欧萍, 等.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婴儿智能发展及母亲情绪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26): 4279-4282.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on the curative efficacy and improvement of prognosis of ICU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CHAI Qiong

(ICU,TaiheHospitalofshiyanAffiliatedHospitalofHubeiMedicalCollege,WuhanHubei, 442000)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on the curative efficacy and improvement of prognosis of ICU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Methods A total of 80 septic shock patient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evidence- based nursing.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7.5%,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PR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bu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in CPR index (P<0.05). The changes of heart rate, heart index,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s obvious, and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fection rat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so it is worth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nursing; ICU; septic shock; curative effect

2016-06-18

R 473.5

A

1672- 2353(2016)22-030-03

10.7619/jcmp.201622010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疗效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思考心电图之177》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