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血压变异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的影响

2016-12-13 01:59高瑞英高润英皇甫卫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变异性左室收缩压

高瑞英, 高润英, 皇甫卫忠

(1.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2.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 内一科, 内蒙古 乌兰察布市, 012000)



昼夜血压变异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的影响

高瑞英1, 高润英2, 皇甫卫忠1

(1.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2.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 内一科, 内蒙古 乌兰察布市, 012000)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监测; 影响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害有直接关系,研究[1]显示,血压变异性(波动性)过大或过小,均可加重靶器官损害。临床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昼夜变化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旨在观察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异性(BPV)特点,探讨BPV对心脏、血管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治疗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97例,女83例,年龄42~78,平均(54.6±9.3)岁,均符合WHO/ISH的诊断标准,即在非同日至少测血压≥3次,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2]。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房纤颤及严重肝肾器官疾病者。另取4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患者及正常健康志愿者采用德国希勒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袖带法),监测前避免受试者情绪应激及剧烈运动,并于监测3 d前停用降压药,监测参数包括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 白昼(7: 00~23: 00)每30 min测1次,夜间(23: 00~7: 00)每60 min测1次,有效测试次数≥38次,否则重测。BPV指标包括[3]: 24 h收缩压变异性(24-ABPVs)、24 h舒张压变异性(24-ABPVd)、日间收缩压变异性(d-ABPVs)、日间舒张压变异性(d-ABPVd)、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ABPVs)、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ABPVd)。所有入选者均进行超声心动、颈动脉超声、24h动态心电等临床检查,记录相关测量结果。

1.3 评价标准

以血压标准差(SD)作为长时BPV的指标,正常值:日间收缩压变异<13 mmHg、舒张压变异<10 mmHg; 夜间收缩压变异<10 mmHg、舒张压变异<8 mmHg。计算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并采用夜间血压下降率表示。夜间血压下降率=(日间值-夜间值)/日间值,以≥10%定义为杓型, <10%为非杓型,即昼夜血压曲线消失。

2 结 果

2.1 2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

观察组正常血压节律者(杓型)76例(42.2%); 异常血压节律者104例(57.8%), 其中非杓型46例,晨峰20例,反杓型19例,浅杓型10例,深杓型9例;对照组40例均为杓型血压。观察组杓型血压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日间及夜间平均SBP 及DBP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昼夜血压状况比较 mmHg

2.2 昼夜血压变异与各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左室肥厚患者(113例)BPV 较无左室肥厚患者(67例)BPV 显著增高;而颈动脉内膜-中膜(IMT)增厚患者(143例)24-ABPVs、24-ABPVd值与正常者(37例)比较有显著差异。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 ST 段改变者(123例)的BPV 24-ABPVd、n-ABPVd 值明显高于无改变者(5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长期高血压可促成一系列靶器官损害,其中心脑血管病变是高血压造成靶器官损伤的重要方面,危害性极大。因此,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在控制血压水平的基础上,积极预防和逆转靶器官损害,控制和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肾损害。血压变异(BPV) 为标准差/均数比值,表示不同时间阶段血压波动的程度,可以反映患者交感神经激活情况和血压昼夜波动的规律[4]。血压昼夜节律已成为判断高血压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大量资料显示,正常人24 h血压表现为生理节奏性波动,昼间高于夜间血压波动曲线

表2 昼夜血压变异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发病的相关性比较

为两峰一谷的杓形,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表现为生理性波动较明显,大多存在明确的昼夜(清醒/睡眠)模式,重度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波动相对较小,夜间睡眠后血压仍处于较高水平,造成体内血管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血管内皮受损,更易造成靶器官损伤[5]。临床研究[6]表明,昼夜血压变异与隐性及临床症状明显的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较血压升高本身对靶器官的损害更为严重。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能够帮助临床判断患者BPV频度和程度。本组研究中,受试180例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显著高于正常人,大多数血压节律均为异常, 24 h血压负荷值增高,夜间血压水平较正常人水平明显增高,提示血管调节机制紊乱明显。BPV与靶器官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夜间血压下降减少可能在某些靶器官损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如左室肥厚和劲动脉壁增厚。本组研究中,根据超声心动、颈动脉超声、24 h动态心电等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BPV增高与与左室肥厚(LVH)、ST段改变、颈动脉血管壁增厚等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血压变异越大,上述心脑功能受损程度也越严重,与相关报道[7-8]一致。分析其原因,高血压患者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加,大动脉弹性减退顺应性差,总外周阻力增加,从而造成LVH。本组病例中颈动脉血管壁增厚患者其血压变异明显增大,说明BPV与血管粥样硬化存在相关性,这可能与夜间血压持续升高,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失衡,影响血管弹性,动脉血管平滑肌长期处于收缩状态有关。另外本研究中, ST段改变,其血压变异也明显增大,进一步说明了BPV在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意义。

[1] 郭知学, 李 鹏.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10, 12(2): 129-30.

[2]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 高血压杂志, 1999, 7(2): 97-100.

[3] 王荣, 杨瑞雪, 殷乐, 等. 24 h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异[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4(2): 353-354.

[4] MANCIA G, PARATI G, CASTIGLIONI P, et al. Daily life blood pressure changes are steeper in hypertensive than in normotensive subjects[J]. Hypertension, 2003, 42: 277-282.

[5] 杨联芳. 郭美娜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7, 9(16): 832-833.

[6] 彭军, 李娟. 老年高血压患者94例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及变异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11(31): 4242-4243.

[7] 于佳岚, 姜东炬. 血压变异性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探讨[J]. 医学综述, 2012, 18(20): 3368-3369.

[8] Miao C Y, Yuan W J, Su D F. Comparative study of sinoaortic denervated rats and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J]. Am J Hypertens, 2003, 16: 585-91.

2016-06-01

内蒙古医科大学科技百万工程(YKD2014KJBW006)

高润英, E-mail: 240526377@qq.com

R 473.5

A

1672-2353(2016)22-141-02

10.7619/jcmp.201622045

猜你喜欢
变异性左室收缩压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