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在胸外科快速康复中的作用

2016-12-13 01:59王爱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胸管腹式胸外科

王爱梅, 李 方, 袁 慧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胸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在胸外科快速康复中的作用

王爱梅, 李 方, 袁 慧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胸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呼吸功能锻炼 快速康复 胸外科 肺功能

近年来文献报道,肺部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需手术患者不断增加,使得原本较紧张的医疗资源变得更加紧张,由此快速康复理念应运而生,目的就是使得在保证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病床利用效率,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及减少患者住院费用[1]。据文献[2]报道,胸部大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 而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能否有效排痰有关。快速康复应用于胸外科已被证实行之有效,且安全可靠[3]。护理人员在术前术后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正确评估,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增加呼吸肌力,有利于术后排痰,促进肺扩张,缩短胸管留置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4]。现就本科术前护理工作中的呼吸功能锻炼在快速康复理念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5年5月—2016年3月微创行右上肺切除的所有患者162例,男78例,女84例,平均年龄58.41岁。排除术前有明显肺部感染、肺心病、胸廓畸形及有胸部手术史的患者。随机分组为A组和B组, A组患者给予术前呼吸功能锻炼, B组按传统方式未行术前呼吸功能锻炼。2组患者根据住院号随机分组,均行右上肺切除(微创),在年龄、性别因素上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瓶无明显气泡溢出且连续2d引流量低于100mL, 胸片无明显残腔及积液,给予拔除胸管。查血常规及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者给予出院。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患者因环境陌生,对疾病知识不了解,对手术效果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往往内心充满焦虑和恐惧。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善于发现患者的顾虑,给予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5]。例如经常和患者沟通,告知疾病相关知识,术前积极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对疾病愈后的重要作用,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1.2.2 呼吸功能锻炼内容及方法: ① 吸烟者术前戒烟2周[6]。② 术前完善肺功能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③ 入院后即教会患者腹式深呼吸:腹式呼吸的方法为先让患者取半卧位,双腿屈曲(此时腹部处于最放松状态),一手放于胸部,一手放于腹部,感受腹部的呼吸。掌握后再坐位行腹式呼吸,坐位掌握后再行站位腹式呼吸。目标是使患者的呼吸方式由胸式呼吸完全转变为腹式呼吸[7]。腹式呼吸的优点是可以使膈肌下降,增加胸廓的上下径,从而提高其肺活量;另外可以减轻患者胸部肌肉做功所产生的耗氧量[8]。④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呼吸训练器:护士根据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计算出患者的潮气量,让患者托着训练器,呼气后用嘴含着吸气管的口含嘴缓慢深吸气,到达设定目标后(如不能到达设定目标就是吸不动为止)保持吸气状态停留5~10s, 待活塞下降到最底部,松开口含嘴,吸气。5~10min/次, 3~5次/d[9]。呼吸功能训练器携带方便,患者易于掌握其使用要点,呼吸功能锻炼效果好,使用者可随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好[10]。⑤ 入院后即教会患者及家属有效咳嗽的方法:先行3次腹式呼吸,再进行2~3次哈气[11], 最后再进行有效咳嗽。⑥ 激励式肺量计的使用:入院时即告诉患者激励式肺量计的使用方法,30个有质量的呼吸训练/组,3组/d(有质量的呼吸训练,即在控制好速度的同时达到个性化的潮气量,达到潮气量后并停留3~6s再吐气)。⑦ 运动:让患者行平地步行运动及爬楼训练,如出现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即停止。⑧ 治疗:术前配合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1.2.3 抗感染治疗:若患者术前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择期手术。术前1日和手术当日晨预防性使用含银离子漱口液漱口,能有效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

1.3 手术操作

患者取左侧卧位,三孔法,切断下肺韧带,切开纵隔胸膜,分离显露右上肺静脉,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解剖斜裂、水平裂,分别予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切开肺动脉鞘,显露尖前段动脉及升支动脉分别予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游离上叶支气管,在距上叶支气管开口约0.5cm处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右上叶支气管。完整切除右肺上叶。检查切端支气管内壁光滑,肉眼未见肿瘤残留。系统性清扫淋巴结,超声刀清除第2、4、7、10、11组淋巴结。

1.4 术后护理

术后尽早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呼吸功能锻炼还能使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方法,使患者咳嗽有力,提高肺活量和腹肌力量,促进痰液排出,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从而有效降低胸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2]。患者术后完全行腹式呼吸,麻醉完全清醒后即行咳嗽流程。术后第1天即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并可配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踝泵运动,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13]。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逐渐增加下床活动时间及距离。首次下床应在护士的帮助及严密监测下进行。下床活动时需密切观察患者血氧及心率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停止。协助及教会患者对疼痛的护理。于术后尽早使用镇痛药物,帮助患者固定好引流管,避免牵拉引起的疼痛。教会患者咳嗽时如何保护切口,减轻疼痛。鼓励患者术后尽早实现生活自理。术后第1日晨即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洗漱、进食等活动。

1.5 统计学方法

围术期2组患者血气分析p(O2)与p(CO2)情况,患者6min步行试验、术后患者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患者住院天数、术后患者胸管引流量等。6min步行试验方法:病房后走廊划30米做试验场地,患者的每次试验在15:00—16:00进行,试验前后测脉氧、脉搏、血压。记录患者步行往返次数,计算患者总步行距离。若提前终止,让患者立即休息,记录中止时间、地点、原因。试验完成后用Borg分级评价患者呼吸困难和全身疲劳情况。试验结果根据步行距离划分为4个等级: 1级<300米, 300米<2级<375米, 375米<3级<450米, 4级>450米。分级越高心肺功能越好,3级和4级患者心肺功能趋于或达到正常。采用SPSS18.0软件对上述资料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入院当日2组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A组患者经严格术前呼吸功能训练, B组按传统方式行术前准备,术前1日和术后第2日统计2组患者血气结果及6min步行试验,显示2组患者血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6min步行试验术前1日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第2日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第5日, p(CO2)、6min步行试验和胸管引流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 p(O2)、术后住院天数和胸管留置时间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血气结果、6min步行实验等各指标比较

3 讨 论

快速康复理念是基于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的一种全新理念,能够提高医院医疗与护理水平。近年来提出的人文医疗及无痛病房理念,均是医疗的进步体现。改善术后肺功能的方法之一是及早对患者进行术前呼吸肌及呼吸功能锻炼[14],能有效改善术前患者身体条件,促进术后早期康复,及早拔除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极大减轻了患者疼痛,无论是在快速康复理念,还是在人文医疗及无痛病房理念中都有重要作用,未来胸外科医疗与护理的进步发展应与术前呼吸功能锻炼紧密相连。

[1] 王晓飞. 加强呼吸道管理在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报导, 2014, 20(1): 113-116.

[2] 锦贤. 胸部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J]. 医学综述, 2007, 15(4): 309-311.

[3] 吴婧, 陈婷, 杨银玉.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12): 3379-3381.

[4] 邵剑, 张馨, 黄黄, 等,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6): 401-403.

[5] 孙桂英. 32例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方法与措施[J]. 全科护理, 2014, 12(3): 1534-1535.

[6] 刘艳, 向军, 魏曙亮, 等.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胸外科围术期护理[J]. 全科护理, 2015, 13(11): 3133-3134.

[7] 孙党红, 孙丽, 姚燕, 等. 吹气呼吸功能训炼对心脏围手术期患者术前呼吸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6): 75-79.

[8] 张红改. 呼吸功能锻炼器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 26(9): 136-138.

[9] 刘茜, 湖佩琳, 翟文佳, 等. 呼吸功能锻炼仪在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4, 30(10): 31-33.

[10] 姜阿青, 贺彩云. 呼吸功能锻炼器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12): 21-22.

[11] 臧枫益, 邓慧. 开胸患者术前呼吸功能锻炼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22(7): 187-189.

[12] 杨孝军, 张惠勇, 薛鸿浩. 呼吸锻炼在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J]. 医药前沿, 2014, 4(7): 45-47.

[13] 杨东东. 心胸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护理干预[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31(11): 218-219.

[14] 张小惠, 黄樱. 呼吸功能锻炼器在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 2016, 20(5): 31-32.

2016-05-25

袁慧

R 473.6

A

1672-2353(2016)22-175-02

10.7619/jcmp.201622061

猜你喜欢
胸管腹式胸外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 m 跨径直腹式小箱梁的开发应用
自制胸管固定带在肺癌术后患者胸管管理中的应用
肺上叶切除手术单根胸管引流与两根胸管引流对比
肺癌患者胸管注入化疗药物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肺楔形切除术后不留置胸管患者快速康复护理策略研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