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2016-12-13 01:59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乳汁乳头母乳喂养

曹 平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 产科, 江苏 盐城, 224100)



循证护理在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曹 平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 产科, 江苏 盐城, 224100)

循证护理; 母乳喂养; 泌乳始动时间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食物和饮料,能满足4~6个月婴儿全部营养所需。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婴儿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仅37%,这与WHO“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全面实施计划”中的到2025年将生命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至少5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科在临床实践中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母乳喂养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自然分娩的产妇3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纳入标准: 产妇年龄21~39岁,孕足月、单胎、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无基础疾病、无妊娠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无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无哺乳禁忌证、产妇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新生儿胎龄37~42周、体质量2 500~4 000 g、出生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均为8~10分。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和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包括产前心理护理、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建立母乳喂养信心、产妇乳头评估、新生儿断脐后的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2]、按需哺乳、产后42 d及6个月的电话回访。比较2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泌乳始动时间(娩出胎儿至产妇自觉乳胀,挤压乳房时第1次有乳汁排出的时间)、VAS评分、出院满意度以及产后72 h、42 d、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

2 循证护理

2.1 确立循证护理问题

通过观察及评估,根据产妇和新生儿的情况,与诊疗组长、床位医生及产妇、家属沟通,确定母乳喂养中的问题。产妇方面原因主要为: ① 产妇母乳喂养信心不足; ② 乳头扁平或凹陷; ③ 乳汁分泌不足; ④ 乳房胀痛; ⑤ 乳头皲裂、乳头疼痛。新生儿方面原因主要是新生儿吸吮能力欠佳,此外主要还有护士和社会环境原因使得母乳喂养未能得到有效倡导和执行。

2.2 建立循证支持

利用计算机在本院图书馆网站、CBM、知网、维普中进行检索,输入“循证护理”“母乳喂养”,经筛选,并对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出评价,得到有价值的文章12篇,结合临床实践和本院情况制定相应护理措施。

2.3 护理措施

2.3.1 产妇因素: ① 产妇母乳喂养信心不足。通过产前宣教和健康教育,使母亲树立正确的母乳喂养观念和积极态度,有效提高纯母乳喂养水平[3]。从确立早孕开始,发放宣传材料,利用每次产前检查的机会,进行口头和书面宣传母乳喂养,使孕妇知道乳房解剖、生理泌乳过程、母乳喂养优点、正确喂奶姿势、乳房护理、孕产期营养等,并邀请产妇及家属加入微信群、QQ群。Arora等[4]研究认为,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的态度和行为对母亲是否采用母乳喂养具有很大影响,尤其是丈夫的态度,所以应要求夫妻共同参加; 鼓励定期参加本院产科每周二、周五的孕产妇课堂,利用乳房模型进行模拟操作,互动交流,保证母乳喂养咨询门诊正常开放; 保持母乳喂养热线电话畅通,使孕产妇减轻焦虑、紧张情绪,建立母乳喂养信心。② 乳头扁平或凹陷。产前产后使用本院乳头评分表进行乳头评估,对包括乳房外形、乳头大小、乳头突起情况、乳头扁平或凹陷程度进行评分,总分12分,小于12分必须及时处理。可轻轻捏住乳头向外牵拉,或进行乳头周围皮肤伸展练习,十字法轻轻牵拉乳头周围皮肤和皮下组织,使乳头突出,每次至少5 min; 也可使用10 mL或20 mL注射器2个, 2个输液器乳头用输液管连接,拔掉一侧注射器针栓,密闭扣在凹陷乳头上,抽拉另一注射器针栓吸出乳头。两种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更好。此外,可使用辅助乳头喂奶。保证首次吸吮时间大于30 min, 是乳头缺陷者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5]。③ 乳汁分泌不足。产妇最初乳汁少,新生儿需要量也少,随着新生儿的不断吸吮刺激,可使产妇垂体产生催乳素和催产素,催产素作用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将乳汁泵出,进入新生儿口中。频繁吸吮乳头,可刺激母亲产生更多乳汁。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环节[6]。新生儿在出生后30 min内正处于兴奋期,吸吮反射最强。关于首次吸吮成功的最佳时间,阴道分娩者为产后30 min, 剖宫产则为产后1 h[7]。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有利于乳汁分泌和成功母乳喂养。产妇产后虚不受补,所以最初10~15 d内应给予清淡的半流质饮食,如番茄蛋汤、丝瓜汤、青菜汤等,以后可给予鸡汤、猪蹄黄豆等促进乳汁分泌。另外,产妇良好的心情、充足的睡眠也是保证乳汁分泌的必要条件。产妇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加强,促进乳汁分泌[8]。此外,护理时应摒弃传统做月子的各种陋习,为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探视。④ 乳房胀痛。乳汁淤积在乳管内,可引起乳房胀痛。关键是新生儿要进行频繁有效的吸吮,喂奶时先喂奶胀的一侧,吸吮前湿热敷并按摩乳房5 min,手C形握住乳房,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向胸壁一压一放,依次挤压乳晕,挤出少量乳汁,便于宝宝吸吮,至少3 h挤奶1次。乳房胀痛严重者,减少汤汁类饮食。⑤ 乳头皲裂、疼痛。最主要的原因是新生儿吸吮不当和产妇喂奶姿势不正确。婴儿头与身体应成一直线,脸朝向乳房,身体面对并贴近母体身体,母亲抱紧婴儿,使婴儿的头和颈得到支撑,对刚出生的婴儿应托着其臀部。母亲用乳头触碰刺激婴儿嘴唇,待婴儿产生觅食反射嘴张大时,帮助婴儿吸吮到乳头。有效吸吮的判断为婴儿嘴张得很大、下唇向外翻、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面颊鼓起呈圆形、婴儿口腔上方有更多的乳晕、慢而深的吸吮、能看到或听到吞咽。哺乳完毕,不要强行牵拉乳头,用手指轻压婴儿下巴退出。每次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均匀涂于乳房皲裂处,自然晾干。乳头疼痛及损伤可能导致产妇精神抑郁和情绪失调,最后甚至停止母乳喂养[9]。产前应进行针对母乳喂养姿势及新生儿乳头含接技巧的教育,以预防或减少母乳喂养所致乳头疼痛[10-11]。产妇可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己对乳头疼痛评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每次哺乳时洗净双手,可用温湿毛巾清洁乳头和乳晕,切忌用肥皂、酒精之类物品。

2.3.2 新生儿因素: 排除疾病因素,新生儿吸吮能力欠佳,新生儿在出生1 h内未给予有效早接触、早吸吮,未能建立有效的觅食和吸吮反射。对此,产妇要有信心和耐心配合新生儿频繁吸吮乳头,不要使用奶瓶和乳头安慰物,以免形成乳头错觉及影响牙齿发育。

2.3.3 护士因素: 护士流动性较大,低年资及新进护士缺乏母乳喂养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加之护士紧张,协助喂奶处于某一姿势少则0.5 h、多则1 h,耗时费力,因此建议在增加人员的同时,加强医护人员母乳喂养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将母乳喂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2.3.4 社会环境因素: 明令禁止代乳品的广告和宣传,延长产妇产假、哺乳时间,单位设哺乳室,全社会形成促进母乳喂养的良好氛围。

3 结 果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观察组产后72 h、产后42 d、产后6个月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出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VAS、出院时母乳喂养

4 讨 论

母乳喂养对婴儿、母亲以及家庭、社会都有积极作用,包括纯母乳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指除母乳外,不给其他任何食物和饮料包括水(除维生素、矿物质、药物、滴剂); 部分母乳喂养指既喂母乳又喂其他食品。循证护理是在得到有价值的、科学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将循证护理应用在母乳喂养工作中,根据孕产妇和新生儿产前、产时、产后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床边式护理,可避免护理工作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加上产妇和家属的主动参与,可融洽医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使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妇满意度明显提高,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有效实施。

[1] 郑晓龙, 章瑶, 徐鑫芬, 等. 泌乳启动延迟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3): 340-344.

[2] 陈坤荣, 江燕, 曹树荣, 等. 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的影响及效果评价[J]. 重庆医学, 2015, 44(19): 2724-2725.

[3] 雷明, 王燕, 周婉平. 乳头凹陷者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11): 1036-1038.

[4] 包卫红. 循证护理在预防产后乳房胀痛的应用[J]. 工企医刊, 2014, 27(5): 1036-1037.

[5] 雷明, 王燕, 周婉平. 乳头凹陷者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11): 1036-1038.

[6] 黄瑛. 浅谈剖腹产产妇的母乳喂养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7): 170-171.

[7] 雷明, 王燕, 周婉平. 乳头凹陷者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11): 1036-1038.

[8] 杨宁, 郭惠玲, 柳燕瑛, 等. 提高高危妊娠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循证护理[J]. 护理学杂志: 外科版, 2015, 30(4): 26-28.

[9] 梁洁容. 循证护理对改进母乳喂养相关乳头疼痛及损伤预防的效果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1): 103-105.

[10] 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与母乳喂养相关的乳头疼痛和(或)损伤的管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2): 204-206.

[11] 张俊平, 周英凤, 周敏俊, 等. 提高与母乳喂养相关的乳头疼痛或损伤管理的循证实践[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9): 1062-1065.

2016-06-14

R 473.71

A

1672-2353(2016)22-203-03

10.7619/jcmp.201622075

猜你喜欢
乳汁乳头母乳喂养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被宝宝咬住乳头,怎一个“痛”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