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围术期护理

2016-12-13 02:00戴庆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经脐结扎术疝囊

戴庆妍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心医院 儿科, 江苏 徐州, 221009)



小儿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围术期护理

戴庆妍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心医院 儿科, 江苏 徐州, 221009)

围术期; 综合护理;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 预后

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其发生同先天性鞘状突未闭相关[1],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是促进患儿病情转归的关键[2]。由于腹股沟斜疝患儿普遍年龄较小,缺乏疼痛自控及沟通性差,如何通过围术期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提高患儿预后质量成为研究的重点[3-4]。本研究选取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48例。常规护理组中途脱落4例,共44例有效病例,其中男34例,女10例;年龄为2~10岁,平均(5.2±2.1)岁;患侧:单侧38例(左侧10例,右侧28例),双侧6例。综合护理组中途脱落3例,共45例有效病例,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为2~10岁,平均(5.4±2.0)岁;患侧:单侧37例(左侧9例,右侧28例),双侧8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患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 ① 符合《实用儿科学(第8版)》中小儿腹股沟斜疝相关诊断标准; ② 年龄为2~10岁的患者; ③ 符合《小儿外科学(第5版)》[5]中相关腹腔镜手术治疗适应证者; ④ 直系亲属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⑤ 经医院伦理协会通过者。排除标准: ① 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器质性病变、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或恶性肿瘤的患儿; ② 相关治疗禁忌证的患儿; ③ 年龄不足2岁或超过10岁的患儿。脱落标准: ① 治疗依从性不足的患儿; ② 中途转院、更改术式或随访期失联的患儿; ③ 自愿剥落病例。

1.2 护理方法

2组受试患儿均参考《小儿外科学(第5版)》[6]中相关要求及操作规范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2组患儿均在围术期给予体征监测、病历记录、医嘱传达、按时给药、出院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护理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

1.2.1 术前心理护理:对有沟通能力的4~10岁患儿予以术前心理干预,包含2个方面;一是患儿的心理干预,通过倾听其主诉、聊天等方式了解其不良情绪产生原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计划。二是患儿家属的心理干预,通过告知其手术风险、注意事项、治疗必要性、安全性等方式加深患儿家属对该术式的了解程度,以此缓解其焦虑心理,辅助医护人员安抚患儿情绪。2~3岁儿童则可通过同其谈论感兴趣话题、观看动画片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轻术前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手术的影响。环境护理:为患儿营造干净、舒适、整洁、安静的术前环境,被褥、衣物应当洁净柔软;遵循“三轻”原则,即进出房门、交谈、放置物品需轻声;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加强病房内的空气流通,改善空气质量。术前脐部皮肤护理:术前加强脐部清洁,使用沐浴露或肥皂清洁脐部,轻拭水珠后使用碘伏消毒,注意脐部褶皱深处的清洁消毒。

1.2.2 术中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及病房护理人员应当做好交接工作,提前调试手术室温度及湿度至良好的体感水平;由患儿较为熟悉的护理人员送入手术室,期间通过注意力转移等方式减轻其恐惧、紧张感。

1.2.3 术后护理: ① 术后体位指导:患儿回房后需去枕平卧,帮助其将头部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顺畅;待患儿完全清醒且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其采用半卧位,叮嘱患儿家属0.5~1 h调整其体位1次,避免压疮或压迫术口。② 术后疼痛护理:腹腔镜手术创口小、预后快,对部分疼痛感剧烈或疼痛不耐受的患儿,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镇痛药物,对可耐受患儿予以注意力转移干预,以讲故事、观看动画片等方式转移其对疼痛的过度关注,以减轻术后疼痛。③ 并发症护理:对术后出现呕吐、恶心症状的患儿予以对症护理,叮嘱其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呕吐后及时清理,维持呼吸顺畅;术后应鼓励患儿在机体耐受的前提下及早活动,通过深呼吸等方式加快腹腔内残余气体的排出;术后时刻关注腹腔镜穿刺孔渗血情况,一旦发现需及时更换敷料,以加压、缝合等方式抑制出血继续发生;关注患儿术后呼吸状态(深浅、频次等)、血压变化情况,警惕腹腔出血及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发生。

1.3 评估标准及观察指标

以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调查表(NSNS)[7]作为本次护理满意度的评估依据,由患儿陪护家属在其出院前填写、由当天值班护士回收,此次回收率为100%。该量表包含护理时间、工作能力、巡房频次、服务态度、隐私保护等共计19项内容,均采用1~5分的5级评分法评估,总分记19~95分,得分越高则护理满意度越高。

比较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呕吐、腹腔出血、穿刺点出血、高磷酸血症、感染、肩痛等)、术后12个月内复发率差异,记录其入手术室前10 min时体征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结果,比较其总住院时间、护理满意评分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相关数据输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综合护理组患儿入手术室前10 min的HR、SBP、DBP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 见表1。常规护理组术后发生呕吐7例,腹腔出血2例,穿刺点出血4例,高磷酸血症2例,感染3例,肩痛4例;综合护理组术后发生呕吐1例,腹腔出血0例,穿刺点出血0例,高磷酸血症0例,感染1例,肩痛0例。综合护理组患儿呕吐、穿刺点出血、肩痛等并发症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儿(P<0.05)。综合护理组患儿术后3、6、12个月均无复发病例;常规护理组3、6、12个月复发例数依次为0、1、3例。综合护理组患儿总住院时间为(4.2±1.2) d, 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患儿(7.5±1.5) d(P<0.05); 综合护理组NSNS评分为(88.6±3.4)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儿的(76.3±2.7)分(P<0.05)。

表1 2组患儿入手术室前10 min体征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3 讨 论

腹股沟斜疝是腹外疝的常见类型之一,其患病比例占腹股沟疝的95%以上,以男性患儿较为多见。受年龄因素影响,患儿多具有手术耐受性差、免疫力低下等特点,临床治疗难度较高。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作为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术式[8], 能减轻手术创伤,有利于患儿预后恢复。该微创术式相较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而言,虽治疗费用较高,但创伤小、出血少、预后恢复快、术后腹股沟结构完整[9], 患儿耐受良好、患儿家属接受度高,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本研究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对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预后的影响,选取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发现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患儿进入手术室前10 min体征状态均较为平稳,血压、心率等指标较正常范围波动幅度较小;而常规护理组患儿术前上述指标均明显增高,考虑与其情绪波动剧烈相关,与张川波等[10-11]报道结论基本一致。证实术前予以患儿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对平复其不良情绪、改善术前紧张、焦虑状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具有积极影响。腹股沟斜疝患儿多年龄偏小,术前护理工作开展较为困难,通过注意力转移法可快速、高效地缓解其不良情绪,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12]。本研究还发现,术后予以并发症护理措施,对降低术后呕吐、穿刺点出血、肩痛等并发症具有积极影响,于患儿预后恢复有利,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风险、维护医疗秩序的稳定。

除上述结论外,本研究还就2组受试患儿预后复发情况展开探究,发现围术期护理方案的差异并未对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复发率造成明显影响,综合护理组患儿术后12个月内无1例复发病例,而常规护理组中复发率为6.8%, 与王莹等[13]报道结论相悖。该学者认为,围术期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改善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患儿预后的有效途径,接受该护理方案的患儿术后6年内复发率普遍低于常规护理患儿,同本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差异,考虑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与两项研究随访时间、受试样本量不同相关,可缩小或排除相关干扰因素后予以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将围术期综合护理方案应用于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干预工作中,对降低其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总住院时间、调节术前体征状态等具有积极影响。

[1] 刘湘, 潘祖安. 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4, 19(7): 395-397.

[2] 汤明生, 李建宏, 张镟, 等. 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疗进展[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11): 884-886.

[3] 王以东, 龚航军, 韩刚, 等. 解剖型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5, 5(1): 23-25.

[4] 李晓梅. 宫外孕患者腹腔镜术围术期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08): 196-199.

[5] 胡亚美, 诸福棠. 实用儿科学[M]. 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458-461.

[6] 蔡威, 孙宁, 魏光辉. 小儿外科学[M]. 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263-266.

[7] 杨益. 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实施[A]. //2008年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全国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与心理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8: 112-117.

[8] 姜井颂, 张锡山, 钟先荣, 等.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式选择与效果[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 21(2): 196-199.

[9] 林莲女. 腹腔镜与开放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比较疗效与护理[J]. 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8): 1276-1278.

[10] 李经珒, 杨桦, 杜吉义. 经脐整形切口手助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应用20例分析[J]. 贵州医药, 2016, 40(03): 289-290.

[11] 张川波, 张秋月, 李薛颖, 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对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术中的应用[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6(10): 176-178.

[12] 贾冰, 郭焕菊, 徐春梅, 等.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超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22): 2054-2055.

[13] 王莹, 杜易芳.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系统化整体护理效果观察[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11): 1311-1313.

2016-03-20

R 656.2

A

1672-2353(2016)22-218-03

10.7619/jcmp.201622081

猜你喜欢
经脐结扎术疝囊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3D与2D腹腔镜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