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2017-01-05 07:59武汉市蔡甸区第四小学吴学芳
成才 2016年12期
关键词:比喻蚂蚁习作

■武汉市蔡甸区第四小学 吴学芳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武汉市蔡甸区第四小学 吴学芳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一定不能忽视读与写之间的联系。我们的语文教材在编排中设计了每学期八篇课内习作,这些课内习作大多与单元课文有着密切联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要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就必须注重阅读教学渗透写作指导的科学设计。当然,我们也绝不能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学生没有生活体验,那么他们的作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写作而写作,而不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各不相同,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上,不可能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可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课文却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在这相同的文本中,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收获。

对于小学语文高段的阅读教学,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读起来不过几十个字,但是要想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其中的真谛,我们需要花不少功夫!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一要求与我们的学生习作有着密切联系。笔者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技巧,谈四点经验。

一、精美的篇章——模仿写

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皆文质兼美,在写作技法上各具特色,语言流光溢彩,有的选材精当,有的构思奇特,有的刻画鲜活,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在练笔中模仿借鉴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别具慧眼发现和发掘教材中的可仿点,引导学生去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朱自清的《匆匆》是一篇文字隽永注重修辞的经典之作。文中多次运用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原本抽象、无迹可寻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形象而真实。作者运用了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体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又用拟人的手法写太阳有脚,轻轻悄悄地挪移着,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将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正是由于作者恰当地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才使文章平淡中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极富感染力。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写一写母爱、亲情、不怕困难的精神等等抽象的事物,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将这些写得具体可感。有学生这样写母爱:“生病时,那抚摸我额头的手;下雨时,那撑在我头顶的伞;天黑时,那守候在家门前的身影。”不怕困难的精神写得更加丰富了:有人通过风雪中的梅花来表现;有人通过暴风雨后的小草来展开;还有人通过自己克服一道道难题来表达“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的思想……总之,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掌握了该怎样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的一点技巧。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对今后遇到类似的文章的阅读也有很大的帮助。课外阅读《暗香》一文就是通过桂花香表现一种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精神,学生就能很轻松地读懂了。应该说阅读教学指导了学生的写作,而写作又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升。

除了像《匆匆》这样的名篇可以模仿写以外,我还会选择一些特点非常明显的文章来学生来仿写,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布局谋篇的技巧。比如有总分总、首尾呼应、过渡段、插叙等技巧的文章都会让学生写一写。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习作还提出了这一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我也非常重视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学会选材、积累写作素材的训练。学完了《童年的发现》《囚蚁》这两篇文章之后,我让学生写一写童年的趣事,这对打开学生的思路非常有帮助,通过阅读教学学生的写作目的也更加明确。因为这两篇文章不仅写了童年的事,更重要的是通过叙事表达了一个中心。《囚蚁》就表现了“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这一中心。高年级的学生写作不仅要做到围绕中心选材写清楚事情,更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感人的留白——补充写

语文课文有很多都具有“留白”艺术,给读者留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背景。

《囚蚁》是学生们都很感兴趣的一篇文章,和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文章有一段对关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的描述非常细腻,将蚂蚁们惊惶不安的情态表现得活灵活现。于是我让学生想象:这些蚂蚁们在喊些什么?学生们都说的是蚂蚁抱怨被关起来了,想要逃出去等等。而我又换了一个角度问:“我”和妹妹是想养蚂蚁,为什么看到蚂蚁们这样的表现还不放它们出来呢?让学生进行补白,想象“我”和妹妹的心理活动,学生通过思考,有了更多的收获,而且明白了作者为什么以“囚蚁”为题的原因。由此可见,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通过读写结合更加深入地走进了文本,与文本对话。

三、不同的文体——尝试写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文本体裁多样,涉及到叙事、抒情性的文章,说明性文章以及诗歌。高年级的教材中每册都有诗歌的学习,虽然我们的课内习作以及考试时都不会考诗歌的写作,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我们应该让学生写一写诗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刚刚上完《想象》这首诗,学生反复诵读“天空应该一个劲儿的蓝,蓝成一块透明的水晶。云朵可以被我们呼来唤去,忧郁的时候喊一片来擦擦眼泪,快乐的时候唤一片去迎接阳光。”之后,马上能够吟诵“湖水应该一个劲儿的绿,绿成一块无瑕的翡翠。浪花可以被我们捧在手心,伤心的时候洗掉我们的眼泪,快乐的时候抛向天空。”好多学生课后自觉完成了整首诗的创作,他们读着自己的诗,特别有成就感,发出“写诗原来并不难啊!”的感叹。甚至学习古诗的时候,有学生也要大胆的动笔写。张志和的《渔歌子》,读起来音律极美,我便让学生尝试创作,利用押韵的“飞”“肥”“归”做韵脚来填一首词,很快学生便作出了“莲花湖畔小鸟飞,荷叶荷花莲藕肥。小花伞,塑胶鞋,狂风大雨也不归。”听起来还有那么几分味道。这样一来,不同地方的《渔歌子》纷纷出炉了。

四、独特的视角——及时写

小学高年段的课文,除了篇幅较之中低年段长以外,更重要的是内涵更加丰富了。很多文章的选材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通过作者的笔却写出了不一样的感受,而且这些感受往往还需要不断的理解才能吃透它。

《祝你生日快乐》是一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学生通过初读大多只能感受到“我”对约翰态度的变化,却不能明白妈妈对“我”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三个人物,学生就很难弄明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了,为什么作者要多次写到妈妈,仅仅是因为妈妈给约翰过生日吗?学生因为老师的质疑而困惑,通过不断地讨论分析学生最终明白了妈妈对“我”的影响。于是,我便顺势而为告诉学生,生活中很多事都不可能只发生在两者之间,我们也要尝试着写一写围绕一件事写多个人的作文。通过这次及时的指导,有些学生的作文中就出现了多个人物,而且彼此关联,写得更有生活情趣了。不过,大多数学生表示这种习作要求很难达到。

高年段的语文乐园每一学期都有四个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短小精悍,可是内涵却是非常丰富的。“运斤成风”这个成语是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但是学生却通过读文,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认为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功,还需要别人的帮助。还有人概括为“红花还要绿叶衬”!我非常高兴学生有这样的感悟,于是让他们写一写《“运斤成风”之我见》,好多学生都能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写出自己的见解。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准训练点,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在每一节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悉心呵护学生们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常动笔写一写,我们彼此静待花开!

责任编辑 郑占怡

猜你喜欢
比喻蚂蚁习作
比喻
买椟dú还珠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蚂蚁找吃的等
习作展示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