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联合牛磺酸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观察

2017-02-11 01:16邢巍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牛磺酸黄连素胰岛

邢巍巍



黄连素联合牛磺酸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观察

邢巍巍

目的 探讨黄连素联合牛磺酸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105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人,随机分为黄连素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组,各35例,黄连素组给予黄连素片0.5 g,每日3次。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片0.5 g,每日3次,饭前口服。联合组在黄连素组基础上加用牛磺酸片1.2 g,每日3次,饭前口服。3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变化。观察3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3组BMI、FPG、HbA1c、TC、LDL-C、TG、H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HOMR-IR、TG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HDL-C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素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17.14%),二甲双胍组出现不良反应10例(28.57%),联合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2.86%),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黄连素组、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素联合牛磺酸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TG,提高HDL-C,不良反应少,更易被病人接受。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黄连素;牛磺酸;血糖;血脂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外界或遗传造成胰岛素分泌减少,体内血糖升高,蛋白质、脂肪等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体内长期高血糖导致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各个脏器受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应高度重视糖尿病的治疗[1]。

2010年中国医药指南提出治疗2型糖尿病首选药物是二甲双胍,但是多数病人会在治疗早期出现疲倦、乏力、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2],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腹胀,占20%~30%[3]。近年来很多药理研究报道:黄连素、牛磺酸与二甲双胍均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4]。本研究主要观察黄连素联合牛磺酸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人10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黄连素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组,各35例。黄连素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5岁~65岁(53.3岁±6.2岁);病程3年~10年(5.9年±2.8年)。二甲双胍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45岁~65岁(54.1岁±6.1岁);病程3年~10年(5.8年±2.7年)。联合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45岁~65岁(53.9岁±6.0岁);病程3年~10年(5.7年±2.7年)。3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糖尿病1999年WHO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者餐后2 h(2 hPG)≥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合并糖尿病症状。②符合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中心性肥胖,腰围男≥90 cm,女≥80 cm;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1.03 mmol/L,女<1.29 mmol/L;三酰甘油(TG)≥1.7 mmol/L;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或者舒张压≥85 mmHg;空腹血糖≥5.6 mmol/L。③所有病人停药1周进行分组治疗。

1.3 方法 黄连素组给予黄连素片(东北制药厂生产,批号201307022)0.5 g,每日3次。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片(山西千汇药业生产,批号130301)0.5 g,每日3次,饭前口服。联合组在黄连素组基础上加用牛磺酸片(河南博泰制药厂生产,批号130801)1.2 g,每日3次,饭前口服。3组疗程均为12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治疗前后FP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变化。HOMA-IR=FPG×FINS/22.5。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2 结 果

2.1 各组治疗前后BMI、FPG、HbA1c、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3组BMI、FPG、HbA1c、TC、LDL-C、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BMI、FPG、HbA1c、TC、LDL-C、TG、H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HOMA-IR、TG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HDL-C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组别BMI(kg/m2)FPG(mmol/L)HbA1c(%)FIN(μIU/mL)HOMA-IRTC(mmol/L)LDL-C(mmol/L)TG(mmol/L)HDL-C(mmol/L)黄连素组 治疗前28.21±3.249.17±1.039.42±1.4125.38±4.9813.26±3.235.47±0.863.68±0.672.67±1.381.07±0.32 治疗后23.26±2.851)7.23±0.651)8.03±0.891)9.12±3.151)8.23±1.961)4.36±0.461)2.36±0.451)2.13±0.431)1.48±0.371)二甲双胍组 治疗前27.11±3.689.20±1.159.33±1.5226.15±5.1212.89±3.345.66±0.953.81±0.582.73±1.371.05±0.43 治疗后22.57±2.391)7.08±0.581)8.12±1.011)9.87±4.031)8.54±1.981)4.78±0.651)2.96±0.561)2.16±0.671)1.34±0.231)联合组 治疗前27.26±3.169.19±1.239.50±1.3024.86±5.6813.49±3.685.75±0.763.76±0.542.59±1.341.06±0.42 治疗后23.12±2.461)7.01±0.531)7.98±0.981)8.85±3.191) 6.08±1.351)2)3)4.13±0.471)2.14±0.341) 1.43±0.261)2)3) 1.86±0.651)2)3)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黄连素组治疗后比较,2)P<0.05;与二甲双胍组治疗后比较,3)P<0.05。

2.2 各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黄连素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17.14%),二甲双胍组出现不良反应10例(28.57%),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好转。联合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2.86%),未予特殊处理自行好转。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3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3 讨 论

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发病率较高,多数合并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即中心性肥胖、高TG、低HDL-C。 而高TG和低HDL-C是胰岛素抵抗的特征,也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汪艳芳等[5]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时,FINS与HOMA-IR都相对偏高。国内外研究也证实糖尿病病人脂代谢紊乱加重了胰岛素抵抗。有研究学者认为:2型糖尿病病人体内的节能基因变异导致发病,节能基因一直在储备能量,使体内能量过多加重胰岛负担,最终使胰岛功能发生缺陷或者丧失[6]。因此治疗上应着重保护及修复胰岛功能。

研究证实[7]:黄连素能修复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黄连素的降糖机制越来越明确,黄连素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酵解、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地降低血糖、血脂[8]。同时黄连素具有抗氧化,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9]。

近年来,研究发现牛磺酸具有胰岛素样效应,它与胰岛素受体的非结合点结合,调节葡萄糖摄取,促进糖原合成及细胞代谢[10]。牛磺酸还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细胞渗透压平衡等功能。它在机体血糖升高时保护并修复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释放[11],增加胰岛素耐受性,能够更显著地抑制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升高,抑制体重和腹部脂肪的增加。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糖异生,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12],并没有保护及修复胰岛功能,而且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较多。本研究结果显示:黄连素联合牛磺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同时明显降低TG,提高HDL-C,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良反应较少。该结果与吴丹等[13]研究学者的结果一致,提示了中药的联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报道,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体内牛磺酸水平偏低有直接关系[14],而牛磺酸是由膳食摄入和体内合成而来,它在体内的合成能力非常低,因此外源性补充牛磺酸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黄连素联合牛磺酸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TG,提高HDL-C,不良反应少,更易被病人接受。

[1] 周辉林.中药降糖3号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3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4):64-65.

[2] Yeung CW,Chung HY,Fong BM,et al.Metformin-associat-ed lactic acidosi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Ⅱ diabetes[J].Pharmacology,2011,88(5-6):260-265.

[3] 张金华,冯玉欣,裴薇,等.二甲双胍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J].疑难病杂志,2009,12(8):768.

[4] 陈丽.二甲双胍缓释片的临床应用与评价[J].药品评价,2011,8(1):25.

[5] 汪艳芳,马书平,张春玲,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1):11-13.

[6] 章福宝,陶怡,宁静,等.中药自拟方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2):186-187.

[7] 丁怡敏,闫威,王怀颖,等.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群瘦素、脂联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22):4461.

[8] 唐偲,张嬿,涂翔,等.黄连素降低2型糖尿病血糖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2,27(7):850-851.

[9] 陈璐,张洪.黄连素肿瘤2性糖尿病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268-270.

[10] 韩正强.牛磺酸的生产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2,39(3):110-112.

[11] 门秀丽,赵利军,孔小燕,等.葛根素联合牛磺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J].天津医药,2011,39(8):730-732.

[12] Grzybowska M,Bober J,Olszewska M.Metformin-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use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Postepy Hig Med Dosw,2011,65(2):277-285.

[13] 吴丹,魏敬.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9,29(5):736-7738.

[14] 刘鸿.牛磺酸在糖尿病中的抗氧化作用[J].现代畜牧兽医,2011(11):66-67.

(本文编辑郭怀印)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辽阳 111000),E-mail:putishub@sina.com

引用信息:邢巍巍.黄连素联合牛磺酸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90-92.

R587.1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01.027

1672-1349(2017)01-0090-03

2016-04-21)

猜你喜欢
牛磺酸黄连素胰岛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牛磺酸真有用吗?
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牛磺酸, 猫和人都需要的营养素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黄连素非中药 儿童应慎用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一药多用黄连素
血管内皮细胞与胰岛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