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广州市部分医院为例

2017-03-08 18:11陈学华邓彩欣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社工志愿志愿者

陈学华,邓彩欣

(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系, 广州510521)

医院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广州市部分医院为例

陈学华,邓彩欣

(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系, 广州510521)

在医院内开展专业医院社会工作,对缓和医患矛盾、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以及促进社会工作在医疗领域的介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医院社会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医院社会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从医院社会工作的现状出发,基于医院社会工作本身、志愿者服务和政府管理引导的角度,分析医院社工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

医院社会工作; 志愿者服务; 政府管理

本文主要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医院社会工作的相关资料,并选取广州地区内有代表性的省、市、区三级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和各类专科医院除外),广东省人民医院(省级)、南方燕岭医院(二级甲等、市级)、广州市天河区红十字会医院(区级)以及天河区龙洞人民医院(街道)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医院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一) 医院社会工作认知度不高

调查问卷对医院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进行了数据收集。180个受访者中,表示对医院社会工作十分了解的仅占比11 %,36 %的人表示不知道或只听说过医院社会工作。而对于医院社会工作对医患关系是否有实质性帮助,29%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医院社工这一新兴社会公益事业有着重要的社会作用,但人们对于它的认知度并不高,社会宣传不广泛、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医院社工机构数量不多等都是医院社工未能走进人们生活并为人们所熟识的原因。

(二) 医院社工供求现状及问题

1.医院社工需求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5 %的受访者本人或身边的人与医院发生过矛盾,存在1~2次医患纠纷的占到54.45 %。当被问及“如果在医院遇到困难,医院社会工作者主动帮忙,您是否会接受”时,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会或者可能会,选择“不会”的仅占3.33 %,这个选择倾向反映了受访者对医院社会工作的整体主观印象是积极正面的。当被问及“您认为医院需不需要引进医院社工”时,90 %的受访者认为很需要医院社会工作者。但据实地调查了解,广州市内政府购买的医院社工仅开设1个试点,配备1名督导和5名专业社工[1]。据官方数据显示,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开放病床有1 000多张,相比于医疗卫生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国家之医院社工与医院床位配备比(1∶100),该试点全医院只配备5名专业社工明显是不能满足病患需求的。医院社工供不应求,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不完善与医院社工专业性不足是重要原因,政府政策支持和对机构的资金支持也是机构项目得以存续的重要因素。

2.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不完善

专业社工人才培养与吸纳低效,不能形成专业人才在高校与机构之间的输出对接。2016年10月由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明确指出:我国专业社会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基础还比较薄弱,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还不高,尤其是专业岗位不规范、数量较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较低,成为制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壮大和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瓶颈。

3.医院社工专业性不足

在人才来源及专业性方面,我国医院社会工作者大多数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或实习生,90 %的社工从业人员为80后的本科毕业生,从业时间均为2~4年[2],实践大部分靠自己摸索,实际可操作性不大。另外很多医院引入医院社工的时间很短,发展不成熟,且医院社会工作者多由医护人员转岗而来,又缺乏专业人士的带领,真正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人才进入医院等医疗机构少之又少,不能满足庞大的社会需求。

4.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的医院社工是在政府购买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政府购买对机构的资金支持有着双重的影响,在两个方面影响着医院社工的发展。其一,政府以国家财政为保障给医院社工机构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可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其二,政府财政审批程序繁复、项目拨款耗时长,容易使机构项目陷入资金断流的状况,从而影响服务和救助效果,反过来又影响医院与政府对机构的服务评估。

(三) 医院志愿服务体系不完善

医院社工发展采用与志愿工作“两工协作”的机制,医院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着医院社工的发展。据有关学者的调研,广州市19家三级甲等医院中,94.7 %的医院有志愿者管理规章制度。各医院志愿服务发展不平衡,志愿者注册人数不等,有3家医院无注册志愿者,而最多的有1 800名志愿者注册[3]。

1.服务内容单一重复,服务项目缺乏创新

有学者对我国11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志愿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医院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较为简单,主要集中于秩序维护、患者咨询和健康宣传教育等,服务项目缺乏创新。

2.志愿者素质不高

志愿者素质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大部分志愿者并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几乎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且其服务动机并不与志愿服务的初衷相配。有些志愿者未树立正确的服务动机,部分高校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是想以此来提高综合成绩,或因为学校硬性要求必须完成一定的社会服务时长,此类的志愿者在活动过程中缺少主动性,影响志愿服务的整体效果。

3.医院志愿服务流动性大,未能建立长效机制

医院志愿服务流动性大,未能建立长效机制。医院场所的特殊性质,以及我国民众深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加之医院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我国志愿者参加医院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服务长效性差;规范管理缺失,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之间存在多头交叉管理,造成服务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权利与义务意识淡弱,法律对志愿者的权益保护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志愿服务证明的提供和服务时长的登记等方面也存在不确定性。

二、促进医院社会工作发展的对策

(一) 积极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

对医院社工社会认知度低的问题,需要借助政府本身强大的公益宣传功能进行必要的社会宣传。积极丰富宣传途径,除了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制作网页、在公告栏上张贴纸质海报外,还需利用人们日常接触最频繁的电视和网络媒体传播,制作公益广告,以及引资制作影视作品,借助影视剧强大的信息传递和事物形象塑造功能,达到广泛宣传的效果。

(二) 增加医院社工的供给

1.建立完善人事、新酬制度,吸引人才流入

要在人事制度上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才激励保障工作。从制度建设上肯定社工的职业专业性,完善社工行业的职业架构及拓宽其职业发展空间,建立筛选、留人、晋升的配套政策。同时,要提高社工的薪酬待遇和社会福利,在医院内可以参考医护人员的薪酬待遇为医院社工制定合理薪酬体系。

2.提高医院社会工作者的职业专业性

促进广州医院社工的发展需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已在广州的一批高校中开设,其中部分高校在开设专业社工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还积极开办首批高校社工服务机构,以政府购买的方式参与试点工作[4]。同时,应积极从香港、新加坡等医院社工发展较快的地区引进专业人才,完善督导制,增强导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在各大医院增加医院社工的试点,加快医院社工的岗位开发,满足社会对医院社工的需求。

3.完善机构资金管理

单一的资金来源容易造成医院社工机构资金断流,引起项目中断。政府可以适当放宽民间筹款的限制,完善医院资助与社会募款制度。医院社工机构资金流向要实行透明化管理。要做好项目服务评估与监督、审计与财政信息披露,完善政府、医院、大众传媒和社会公众等主体的多元监督。同时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项目评估机制,考虑服务工作的长期性和深入性,不能停留于对机构行政与财务审查及服务量的统计。

(三) 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

1.开展实际有效可行的特殊服务项目

美国医院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范围较为广泛,包括服务、研究、教育和行政四大领域。而加拿大医院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则集中在“非医疗性服务”领域,包括诊断与评估、咨询与辅导、寻求整合资源等。不同国家志愿服务范围各有侧重,我国医院在开展志愿服务项目之前,应当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立足本土实际情况,将医院社工与志愿者两大群体的优势相结合,齐心协力开展特色服务项目。

2.打造专业的医院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队伍

打造优秀的志愿者团队,是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前提,志愿者的准入条件、筛选和培训,在志愿服务前期显得至关重要。在志愿者库内,积极性不高者应予以及时劝退,以便将更多的名额留给新的力量,保证志愿者队伍的活力。另外,要探索新型的志愿者招募渠道,采用不同方式号召有能力有意愿的大众加入志愿者大军。治愈的患者对医院社会工作和医院志愿服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也是潜在的优秀志愿者。

3.完善体系,建立长效志愿服务机制

要完善医院志愿者的培训和教育机制,并且建立出一套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体系,形成长效的服务机制。在志愿者的评估和激励方面要及时对志愿者服务进行正确的评估。在服务项目的安排上,要避免志愿者的重复工作,可以将志愿者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安排到不同的服务项目,体验不同的服务岗位,保持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新鲜感。这样既有利于对志愿者综合能力的提升,又保证了服务项目的多样性。定期整理志愿者活动记录,整理汇编存档,方便后来者查阅及借鉴经验。

医院社工顺应现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趋势,我国以先进包容的社会治理理念,以通力合作的资源整合姿态,必然能推动医院社工的健康发展。

[1] 张慧珍,周鹏.广州创新“医社模式”助病友走出困境[J].广州社工,2016(1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EB/OL].[2017-04-15].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jd/201611/20161100002396.shtml

[3] 吴文博.广州市医院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的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5.

[4] 曲蓬心.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27-28.

[5] 罗观翠,王颖,王壬.广东社会工作发展总报告[M].广东蓝皮书·社会工作,2014.

2017-04-15

2015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医院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项目编号:201511540037)

陈学华(1994-),女,广东汕头人,研究风向为行政管理,电话:18819284063。

R197

A

1671-4733(2017)04-0125-02

猜你喜欢
社工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青春社工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