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5-04 01:13吕月马晶晶
浙江医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微量气管气道

吕月 马晶晶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吕月 马晶晶

目的 探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的44例气管切开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间断气管内湿化法护理的38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气道湿化效果及睡眠质量。 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无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等气道并发症发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气道湿化效果、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效果好、气道并发症少、对睡眠影响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气管切开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 临床效果

气管切开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会丧失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功能;吸入干燥气体后,会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可见气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通畅、维护正常呼吸功能的重要环节[1]。本院从2015年1月开始对部分气管切开患者改进气道湿化的方法,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代替传统间断气管内湿化法,发现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湿化效果好,对患者睡眠影响较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的气管切开患者44例(观察组),其中男42例,女2例;年龄42~72(61.34±7.67)岁。选择同期采用传统间断气管内湿化法护理的气管切开患者38例(对照组),其中男37例,女1例;年龄38~72(60.87±9.5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居住方式、手术方式、有无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切开原因:喉癌术后62例,喉部外伤10例,下咽癌术后8例,咽旁间隙感染2例。两组患者均无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本项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82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包括指导有效咳痰、饮食及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均按照相同的常规气道护理流程进行护理[2]。(1)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法,即用针筒抽取0.9%氯化钠溶液,每0.5h沿气管套管壁缓慢滴入3~5滴,并根据痰液黏稠度适当增减湿化液量,10~17ml/d。(2)观察组采用日产泰尔茂TE-135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将0.9%氯化钠溶液微泵维持在3~8ml/h,去掉头皮针头的软管并插入气管套管内3cm,妥善固定;并根据痰液黏稠度适当调节湿化液量,72~192ml/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气管切开术后14d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气道湿化效果及睡眠质量。

1.3.1 气道并发症 包括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及痰痂形成情况。

1.3.2 湿化效果判定标准[3](1)湿化满意: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出或咳出;导管内无痰栓;肺部听诊气管内无干湿性啰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患者安静。(2)湿化过度: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肺部听诊气管内大量痰鸣音;咳嗽频繁;患者较烦躁。(3)湿化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或咳出;肺部听诊气管内有干啰音;导管内易形成痰痂。若阻塞导管,患者可出现突然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1.3.3 睡眠质量判定标准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4]进行评价。PSQI由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以及日间功能等7个部分组成,共包含19个自评项目、5个他评项目,每个成分按0、1、2、3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即PSQI总分,总分范围0~21分,分数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PSQI总分≤7分认为睡眠质量较好,>7分认为睡眠质量差。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气道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均无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等气道并发症发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气道并发症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0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时PSQI总分为(4.48±1.21)、(4.57±1.10)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湿化后观察组(6.40± 1.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1±2.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P<0.05)。

3 讨论

上呼吸道是呼吸系统非特异性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保护气道和支气管黏膜,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气管切开后气体会经导管直接进入肺部,使湿化、加温、过滤等作用失常,导致呼吸道干燥、纤毛运动功能降低,痰液脱水变稠且不易咳出,从而逐渐形成痰痂或痰栓,最终引起气道阻塞及肺部感染,甚至有窒息的危险[5]。气管切开后保证良好的气道湿化很重要,可使痰液引流与呼吸通畅,以预防呼吸道感染,维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6]。正常的睡眠对机体恢复亦有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观察组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湿化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对患者睡眠影响较小。首先,微量泵为自动设计的给药泵,临床上用于药物静脉注射,能准确控制滴速。观察组应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其流速恒定,对夜间睡眠影响小,不仅增加了护理的安全性,并能使患者感觉舒适。这弥补了传统方法滴药不均匀的缺点,比如因突然滴药引起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水肿出血[7]、颈部切口疼痛等不良反应。0.9%氯化钠溶液匀速滴入气管,并可根据痰液黏稠度随时调节滴注速度(一般调节速度为5ml/h),痰液较稀时可调至3ml/h,痰液黏稠时可调至8ml/h,使湿化液持续均匀地吸入气管,不易形成痰痂。其次,微量泵控制气滴液具有持续性,符合人体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要。最后,微量泵采用与其匹配的密闭式输液器持续滴注,不需要重复操作和反复开放气道,减少了气滴液被污染的机会。观察组患者经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后,均无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等气道并发症发生,仅1例出现肺部感染症状,该患者术前有30年吸烟史,经加强翻身、拍背、排痰、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

笔者将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的临床应用体会归纳如下:(1)操作前、使用中均应认真检查微量泵的工作性能,熟练掌握微量泵的操作。(2)使用与微量泵相匹配的输液器皮管,每天更换输液器,严格无菌操作;湿化液皮管需妥善固定,湿化过程中要加强巡视。(3)根据痰液量及黏稠度调节滴速;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8]。(4)做好床头交接班;湿化液袋上贴上醒目的标记,且不与静脉输液等挂在同一根输液杆,以避免混淆。

总之,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优势明显,湿化效果好、气道并发症少、对患者睡眠影响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1]黄忠.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应用的效果观察应用[J].求医问药,2013,11(6):82-83.

[2]Merol J C,Charpiot A,Langagne T,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on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humidification after total larygectomy:External humidifier versus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J].The Laryngoscope,2012,122(2):275-281.

[3]段筱.中风病气道湿化的方法改进60例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报, 2012,14(10):192-193.

[4]吴萍,文燕,安丽萍,等.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21-423.

[5]杨秀章.气管切开病人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58:250.

[6]王文超,张玉侠,顾莺,等.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3):2145-2148.

[7]宋爱玉.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及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4, 16(27):57-58.

[8]范彩英.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上海护理, 2015,15(1):5-7.

2016-12-21)

(本文编辑:陈丹)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7.2016-1447

315000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吕月,E-mail:zhangzq200331@126.com

猜你喜欢
微量气管气道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