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微创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

2017-08-23 14:10骆子安江西省安义县人民医院江西南昌3305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三角肌肩峰肱骨

骆子安 江西省安义县人民医院 (江西 南昌 330500)

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微创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

骆子安 江西省安义县人民医院 (江西 南昌 330500)

目的:对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微创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0例,对照组采取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均较对照组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应用外侧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肩关节功能快速恢复正常,安全且可靠,值得应用。

肩关节脱位 肱骨大结节骨折 低切迹锁定小钢板 外侧入路

肩关节脱位属于常见的关节脱位,占全身关节脱位的50%,多发于男性青壮年,本病发生的原因与关节囊松弛、关节活动范围大、遭受外力机会多等多种因素有关,极易伴有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上通常采取徒手复位肩关节脱位后保守治疗,但效果欠佳。据报道,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内固定在肩关节脱位伴胧骨大结节骨折治疗上的效果明显,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功能锻炼,改善生活质量[1]。基于此,本文对本院40例患者应用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依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对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内接诊的80例经CT、X线检查确诊为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0~70岁。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5~65岁。两组均排除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研究,其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取45˚沙滩椅位,利用沙袋垫高患侧,进行全麻、常规消毒,前臂双层小单包裹,起自喙突沿三角肌、胸大肌肌间沟取“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充分显露三角肌、胸大肌肌间沟,分别将胸大肌、三角肌与头静脉向内侧、外侧牵开,切开深筋膜,向内侧牵开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内旋肩关节,然后沿者骨膜剥离软组织,显露肱骨大结节,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固定。

观察组接受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内固定治疗:体位、麻醉、前臂包裹方式同对照组。从肩峰顶端沿外侧向下取一条平行肱骨干的纵行切口,长度<5cm,避免损伤腋神经,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显露三角肌,顺着三角肌纤维方向从肩峰以“纵向”钝性分离三角肌,以免损伤胸肩峰动脉,将三角肌牵开至两侧,以便暴露三角肌下囊,然后“纵行”将其切开,暴露肱骨大结节。直视下骨折复位后,置入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并采用2~3根克氏针针进行临时固定。术中在C形臂X射线机作用下对骨折线、钢板位置等情况进行确定,然后拧入锁定螺钉,缓慢活动肩关节,以便确定骨折块坚强固定、螺钉是否进入关节腔等。针对合并肩袖损伤者予以修复。术后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止血,逐层缝合组织。所有患者在术后均将患肢悬吊于胸前,术后3d进行康复训练,按照被动外展、旋前、旋后运动;2周后开始进行主动活动;3周后进行较大范围的前屈、前屈、外展、上举、后仰等动作。术后12周可以正常负重,叮嘱患者定期随访。

表1.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出血量的比较(±s)组别 例数 平均手术时间(min) 平均出血量(ml)观察组 40 53.40±5.05 60.93±8.75对照组 40 78.50±9.23 105.01±9.13 t 15.088 22.046 P 0.000 0.000

表2. 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s)组别 例数 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 40 91.75±3.05对照组 40 85.10±2.15 t 11.271 P 0.000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析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包括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骨不连、内固定物断裂、周围神经损伤。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均较对照组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两组膝关节评分

观察组膝关节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未出现感染、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骨不连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1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2.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2]。由于肱骨大结节为肩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的附着点,在肩关节外展、外旋、上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发生时以骨折块移位、血管神经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先肩关节复位,但肱骨大结节易随着肌肉牵拉变化位置,如果给予保守治疗,易发生骨折畸形愈合、肩袖肌肉短缩、肩关节僵硬等不良症状。所以,应把加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作为该病的治疗原则。目前临床上以肩关节镜下螺钉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作为治疗肱骨大结节的主要方法,肩关节镜属于微创,但局限性较多,如早期功能锻炼会出现骨折块移位、断钉等情况。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创伤大,是由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体积大,致使剥离范围广,加上肱骨大结节解剖位置位于外侧,前侧入路难以直接暴露大结节,需在肩关节内旋时向外侧剥离,加重创伤。另外,由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厚、肱骨大结节位置偏上等原因导致钢板低放出现骨折块固定松弛;高放会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据报道,在肱骨大结节骨折治疗上,经外侧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效果较经前侧入路好。本文采用低切迹锁定小钢板是一种针对肱骨大结节设计的解剖钢板,其体积小,便于减少剥离面积,从而降低创伤程度;经外侧小切口入路,可以直接暴露肱骨大结节,成功避免了过多的组织剥离。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较对照组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桑斗[3]相关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说明此方法有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早日恢复正常的功能锻炼,改善生活质量。虽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发生1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由于低切迹锁定小钢板较薄,钢板上缘达到大结节上缘,能够完全盖住大结节,有效保证钢板与肩峰的距离,成功预防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生,加上三角肌、胸大肌肌间沟入路会损伤腋动脉与神经,因此外侧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采用低切迹锁定小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部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1] 曲波,史振涛,杨志广.空心螺钉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32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3):156-157.

[2] 赫英龙,李保龙,王天航,等.不同方法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4):151-152.

[3] 桑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不同治疗方式对功能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4):131-132.

1006-6586(2017)14-0034-02

R687

A

2017-05-26

猜你喜欢
三角肌肩峰肱骨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劈开三角肌入路治疗肩胛颈骨折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不同类型肩峰下骨赘对肩袖肌腱病关节镜治疗的影响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