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清洗方法对可重复使用器械的清洗效果观察

2017-08-23 14:10张鸿梅向琳李红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云南普洱665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4期
关键词:清洗机管腔合格率

张鸿梅 向琳 李红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云南 普洱 665000)

不同清洗方法对可重复使用器械的清洗效果观察

张鸿梅 向琳 李红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云南 普洱 665000)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可重复使用的、不同用途的医疗器械为研究材料,比较传统单纯清洗法(n=300)与综合清洗法(n=300)的清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选取管腔类器械ATP试验合格率为99.3%、目测+5倍放大镜合格率为87.3%,明显高于对照组1管腔类器械ATP试验合格率98.7%、目测+5倍放大镜合格率86.7%,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2选取管腔类器械ATP试验合格率为99.3%、目测+5倍放大镜合格率为86.0%,明显高于对照组2管腔类器械ATP试验合格率98.0%、目测+5倍放大镜合格率85.3%,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可重复使用器械的清洗上,综合清洗法可显著提高清洗效果,为临床科室提供清洁、无菌器械,降低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可重复使用器械 清洗方法 清洗效果 综合清洗法

在临床治疗中,医疗器械会被反复使用,由于被人体血液、体液污染,所以需要经过清洗、灭菌处理后方可再次使用。而清洗灭菌必须达标,将器械上的污染物彻底清除,确保器械的灭菌质量,这也是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和措施。合理选取清洗方法,进行科学清洗,是提高可重复使用器械洁净度的关键[1]。本研究选取本院重复使用的、不同用途的医疗器械为研究材料,对比探讨传统单纯清洗方法与综合清洗方法的效果,为可重复使用器械清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共计600件为研究材料,有手术室器械、人流包器械、医用器皿及止血钳等。按照特性不同,分为管腔类器械300件与常规类器械300件。其中,管腔类器械主要包括妇产科子宫腔吸引管、胸穿针及临床腰穿针、脑科手术吸引管;常规类器械主要有手术室器械、耳鼻喉科器械、骨科器械、脑科手术器械、眼科器械等常用临床器械。根据器械清洗方法不同,将管腔类器械分为观察组1(n=150)与对照组1(n=150);将常规类器械分为观察组2(n=150)与对照组2(n=150)。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1管腔类器械用常规超声联合酶清洗法,而观察组1管腔类器械采用综合清洗法,具体操作如下:把器械放入全效型多酶清洗液中浸泡(浓度1:270),并静置5min,并保证管腔器械与多酶液尽可能多的接触,并在多酶液内用专业毛刷,抽刷管腔内壁,并于清洗后观察是否存在血迹、污迹;用压力蒸汽枪、水枪冲洗,冲洗后再用超声波后续冲洗,将管腔内水分用压力气枪吹干最后给予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在90˚C自动清洗机内干燥20min处理[2]。

给予对照组2常规类器械采用多酶浸泡手工清洗,清洗后用棉布擦干存放。观察组2常规类器械采用综合清洗法,将器械放在供应室去污区做分类检查,并将器械关节全部打开,并在多酶液内浸泡,如果器械上的污迹、血迹较多,则需要在多酶液中用专业毛刷刷洗,待肉眼观察不到污迹、血迹后方可,然后将器械放于台式超声波清洗机内清洗。待台式超声波清洗结束后,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并分装,每个器械筐装50个左右的器械。分装完毕,给予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在90˚C自动清洗机内干燥20min处理[2]。

1.3 检测方法

1.3.1 光源放大镜检测及目测。器械清洗干燥后,器械齿牙、关节、表面光洁度等均用光源放大镜检查,并仔细观察表面是否存在锈斑。如果清洁度不够,则重复清洗,再行观察器械是否有锈斑;用除锈剂清除锈斑。

1.3.2 ATP荧光检测仪监测法。待清洗程序运行结束后,取出器械,使用3M™Clean-Trace™表面采用棒涂擦器械的全表面,然后将采用棒放入3M™clean-Trace™荧光监测仪器NGi中进行实验,按照ATP监测原理来判断,监测结果为:ATP值≤150RLU时,可判断为“清洗合格”,ATP值>150RLU时,可判断为“清洗不合格”。其中ATP监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及灵敏等优点,可用于官腔类器械监测,仔细观察是否存在血迹。

1.4 观察指标统计、比较两组材料ATP试验合格率,目测+5倍放大镜检测清洗合格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护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形式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组别可重复使用器械清洗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表1. 不同组别可重复使用器械清洗效果比较(n,%)组别 ATP试验 目测+5倍放大镜 χ2P观察组1 148(99.3) 149(87.3) 12.315 <0.05对照组1 130(98.7) 131(86.7) 9.843 <0.05观察组2 149(99.3) 147(86.0) 12.218 <0.05对照组2 128(98.0) 129(85.3) 9.785 <0.05

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在医院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医疗防范对于降低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加强医疗器械清洗消毒,降低因医疗器械而导致的院内感染,是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3]。 2009年,原卫生部颁布了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明确规定,除了朊毒体、气性坏疽及不明原因的突发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具、器械,需要执行先消毒后清洗的规定之外,对于供应室的其他医疗器械,均需要根据常规灭菌程序进行灭菌。这也是保证供应室器械成功灭菌的关键所在[4]。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对于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日常清洗工作,乃是日常工作内容。而为了提高供应室器械的清洗质量,提高灭菌成功率则需要制定正确的清洗方法。

本次研究对于观察组采用了综合清洗方法,清洗的效果显示:观察组1选取管腔类器械ATP试验合格率为99.3%、目测+5倍放大镜合格率为87.3%,明显高于对照组1管腔类器械ATP试验合格率98.7%、目测+5倍放大镜合格率86.7%,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2选取常规类器械ATP试验合格率为99.3%、目测+5倍放大镜合格率为86.0%,明显高于对照组2管腔类器械ATP试验合格率98.0%、目测+5倍放大镜合格率85.3%,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证实综合清洗的效果更为理想。经分析,清洗消毒效果较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重复使用器械必须经过预处理,然后再置于多酶清洗液中浸泡,这个过程超过了5min,清洗的效果较佳;二是在多酶清洗液中浸泡后再行清洗,可起到软化污染物的效果,促进有机物等的有效分解,也有助于清洗消毒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可重复使用器械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是否发生院内感染,所以需要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来降低医疗纠纷率。本研究认为,给予可重复使用器械综合清洗,可提高清洗效果,为临床科室提供清洁、无菌、满意的器具。

[1] 程娟娟.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清洗效果对比观察[J].饮食保健,2016,3(9):224-225.

[2] 王静.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清洗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12(8):199-201.

[3] 陈良华.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的清洗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2):5505-5506.

[4] 周卫霞.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的清洗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23(3):168-169.

1006-6586(2017)14-0036-02

R187

A

2017-05-22

猜你喜欢
清洗机管腔合格率
汽车冲压生产线中板材清洗机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管腔器械清洗灭菌方法的新进展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对流室炉管外壁清洗机设计与试验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便携式道岔转换设备清洗机的研制与应用
提高铝电解电容器合格率的多元化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