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求异:让作文出新的妙招

2017-09-08 10:52刘娟娟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借物第三人称选材

刘娟娟

一个人的创新精神,首先表現在他勇于探索、求异的行为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从不满足于已知,总是乐于探索未知。就作文教学而言,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去审题、选材,尽可能用新颖的语言去表达,尽可能用与众不同的结构去表现,作文定会出新,内容自会出彩。

一、审题角度求异

看到一个熟悉的题目,首先浮现在学生脑海中的可能是一些普通的材料,没有新意。其实,同样一个题目,只要变换思维角度,运用多向思维,就可以出新。试想好与坏、对与错、亲与疏、喜与恶、乐与悲、赞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优点与缺点等,从正面、反面、侧面入手,可以选择的写法真的很多很多。

如:写妈妈时,大多数同学会写妈妈如何关心自己,如何热爱工作、尽职尽责,只想到写妈妈的优点。从求异的角度去考虑,就要引导学生写妈妈的缺点,提出自己的心愿。再比如,写《我的……》,大多数学生会写我的老师、同学或某某物件,如果写《我的烦恼》,是不是更吸引人?如果以“我是一列火车”的口吻写《我的旅行》,是不是很吸引人?以“我是秋天”的口吻写《我的收获》,是不是与众不同?总之,变换一个思维角度,就会拥有更广阔的创作天空。

二、选材角度求异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如果所有的“巧妇”都做出了色香味俱同的饭菜,也会令“食客”胃口大减。要让“食客”开胃,还应是内容独到的“开胃菜”,可遵循他无我有、他粗我细、他浅我深、他赞我批等手法,写出自己独有的内容。如《过年的故事》,可以写过年的热闹场面,可以写一家人放鞭炮、吃饺子等。遵循着角度求异的原则,有的同学写的是过年时冷清的街道,感慨“没有年味儿”;有的同学写的是过年的孤独,大年初一依然被妈妈关在小屋里学习;有的同学写妈妈生病了,只好由自己置办年货等。这些同学都因作文选材独到、令人读后感觉耳目一新而得了高分。

三、表达角度求异

同样的内容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人称上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体裁上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散文、诗歌、说明文、书信;叙述方式上可以顺叙也可以倒叙或插叙;写作手法上可以平铺直叙,可以抒情、议论,也可以夹叙夹议、借物抒情、借物说理;开头结尾也可以变换方式,引用、描述、提问、谈话等都可以。如写一件小制作,可以第三人称写某某同学做不倒翁、捏泥人、做花篮等的过程,写成记叙文;也可以从制作时屡屡受挫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哲理。换一种表达方式,文章更生动,读来更有趣。只要我们坚持求异出新,就会文思泉涌。

达·芬奇在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告诉他即使是同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达·芬奇从练习画鸡蛋开始,努力学习绘画的技巧,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画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变换角度能促进发现和创新。培养学生“角度求异”的思维习惯,能使学生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大胆落笔,写出不落俗套的好作文。

(责 编 晓 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借物第三人称选材
从《落花生》谈“借物喻人”
延续风雅
谈谈英语教学中 第三人称单数及其后面动词的用法
我爱你,妹妹
《落花生》中的借物喻人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用第三人称和自己说话能减压
记叙文写作之记事(三)
选材“碰头”好热闹
开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