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照亮孩子的心灵

2017-09-08 12:57李彦虎王静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苏霍姆读物

李彦虎+王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身示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读到自己喜爱的书时,阅读兴趣自然就有了。

二、选择合适的图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好读物。一般来讲,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则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根据这些特点,可以为低年级孩子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不一样的卡梅拉》等,为中高年级孩子选取对周围世界探索的读物,如《精灵鼠小弟》《鲁滨孙飘流记》《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别林斯基认为,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的确,时下出版物众多,鱼龙混杂,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拟推荐给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既不能内容艰深,语句枯燥,又不能简单肤浅,令学生读之无益。总体而言,荐书时应把握以下四点:思想健康,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有趣味性,注意阅读的广度。

三、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

每個学生的经历、兴趣爱好、经验水平都不尽相同,教师必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开放的读书环境,不要有太多刻板的限定。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当然教师必要的指导也不可或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在阅读时身心放松、自主独立,阅读的兴趣与热情自然水涨船高。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

正所谓“独学无友”,假如阅读仅仅是学生的个人化行为,阅读就会少很多乐趣。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比如课前几分钟“美文赏读”、朗读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好书我来荐”交流会等,让学生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分享阅读心得,享受读书的快乐感、成就感。因而,提供交流读书体会的平台,是激发与延续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举措。

有人说:“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长期坚持,就会开阔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加深对事物的辩证认知,完善性格,健全人格,从而受益终身。

(责 编 晓 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苏霍姆读物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给尊敬的中国教师们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数学阅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