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起来拍摄
——从影像记录到水下摄影的技法探析

2017-09-11 13:10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关键词:色温摄影

杨 骥(南京艺术学院 传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飞起来拍摄
——从影像记录到水下摄影的技法探析

杨 骥(南京艺术学院 传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下,摄影以成为日常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不一样的拍摄方式,潜水运动的兴起,为大众和专业摄影师带来了新的拍摄形式,在水下失重状态下,潜水摄影师开启了“飞行”模式,并且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拍摄出更多优秀的画面。本文从梳理人类影像记录入手,重点论述了潜水摄影的技巧。

摄影;光传播;概念摄影;水下摄影;水肺;中性浮力;色平衡

摄影是通过图像传感器和化学感光材料(如摄影胶片)“记录光或其他电磁辐射”[1]创造科学、艺术、应用和实践耐用图像的活动。许多摄影专门技巧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例如照相平版印刷在制造业和商业等领域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辅助技术。摄影对艺术具有更直接的用途,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及在电影和视频制作领域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在大众传播中的娱乐目的更是使爱好者趋之若鹜。

一、影像记录的探索历程

当今全世界通用的“摄影”一词源自古希腊,最初是意思是“用光绘画”①“摄影”(“photography”)一词源自古希腊词根φωτός(phōtos),φῶς(phōs),意思是“用光绘画”(“drawing with light”)。亨利·乔治·利德尔,罗伯特·斯科特,《希伯来-英文词典》,珀尔修斯条目中的“φάος”和“γραφή”。。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摄影发明的第一步是“暗箱”。在拉丁语中,相机暗箱按照字面的意思是“黑室”。这是一个有孔的盒子,“光”穿过这个“孔”照射到一张纸上创建了一个图像。早在公元400多年前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就在他的著作中记录了“小孔成像”的现象,这是摄影最基础的理论依据,墨子由此被公认为是第一个发现了光科学原理、暗箱和针孔相机的人[2]。后来,希腊数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欧几里得也在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各自分别独立对针孔成像进行了描述[3]。自此,无数先贤们在不停地努力如何将现实世界用这种方式记录下来。公元6世纪,拜占庭数学家安提米乌斯②德拉莱斯的安提米乌斯(Anthemius of Tralles,希腊语:Ἀνθέμιοςὁ Τραλλιανός,公元474 - 533 x 558)是希腊人,在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担任几何学家和建筑师。见:卡尔·本杰明·博耶(1991年),《数学史》(第二版),第193页。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在实验中率先使用了一种类型的暗箱(图1)。阿拉伯物理学家伊本•奈欧-海赛姆在《光学书》[4]中描述了使用中世纪材料能够生产原始照片的技术③以上记述参见:尼古拉斯·P.L.阿伦(1993年11月),“都灵围巾是第一张记录的照片?”(PDF)。《南非艺术史杂志》:第23-32页;尼古拉斯·P. L.阿伦(1994年),《重新评估十三世纪晚期对“黎里 - 尚贝里 - 都灵围巾”的反应:圣体圣事百科全书,维拉·埃肯或至尊遗物?》。《南非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研究》。第4卷(第1期):第62-94页;尼古拉斯·P. L.阿伦,“验证黎里 - 尚贝里 - 都灵围巾上的照片阴影图像的性质和原因”。。《梦溪笔谈》是一部早期科学作品,沈括在其中解释了相机暗箱的科学和光学物理学原理。

图1 相机暗箱的绘图

虽然相机暗箱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阿拉伯和拜占庭时期,但事实上真正的相机暗箱则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在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中产生的。达•芬奇曾提到,自然暗箱是“由阳光照射的山谷边缘的黑暗洞穴”①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提到,自然暗箱(camera obscura)是“由阳光照射的山谷边缘的黑暗洞穴”(by dark caves on the edge of a sunlit valley)。。照相机就是按照这一洞穴原理形成的,通过一个针孔将光线汇聚投射在一张纸上,从而颠倒(倒立)的图像。在西方艺术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创建了光学透视图,在此后摄影诞生的进程中,人们主要关注捕捉并保持通过相机暗箱生成的图像。在此期间,马格努斯发现了硝酸银②阿尔贝图斯·马格努斯(Albertus Magnus,1193-1280)发现了硝酸银(silver nitrate)。见:[迈克尔·W. 戴维森,美国国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高磁场实验室(2003年8月1日)。《分子表达式:科学,光学和你 - 时间表 - 阿尔贝图斯·马格努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检索: 2009年11月28日。;法布里奇乌斯发现了氯化银③格奥尔格·法布里奇乌斯(Georg Fabricius,1516-1571)发现了氯化银(silver chloride)。见:乔治·帕托尼(1973年),《摄影发现史》。阿诺出版社。第50页。;巴尔巴罗④达尼埃莱·马特奥·阿尔维斯·巴尔巴罗(Daniele Matteo Alvise Barbaro,拉丁语:Barbarus;1513年2月8日至1570年4月13日)是维特鲁威的意大利翻译和评论家。巴尔巴罗对控光装置(diaphragm)的描述见:赫尔穆特·盖恩斯海姆(1986年),《摄影简史》。库里耶·多佛出版物。第3-4页。在1566年描述了一个摄影的控光装置;威廉•洪贝格⑤威廉·洪贝格(Wilhelm Homberg,1652年1月8日 - 1715年9月24日)是荷兰的自然哲学家。他在1694年描述了“光化学效应”(photochemical effect),即“一些化学物质的光线如何变暗”(how light darkened some chemicals)。见:赫尔穆特·盖恩斯海姆和艾莉森·盖恩斯海姆(1955年),《从最早在十一世纪使用相机的暗箱到1914年摄影的历史》,牛津大学出版社。第20页。在1694年描述了一些如何使光线变暗的化学物质(光化学效应)。在此基础上,法国作家蒂涅•罗什1760年出版的小说《基凡泰》中描述了什么可以被解释为摄影的现象。⑥查尔斯 - 弗朗索瓦·蒂涅·罗什(Charles-FrançoisTiphaigne de la Roche,1722年2月19日 - 1774年8月11日)是法国作家。1760年,他在小说《基凡泰》(Giphantie)中这样描述道:“他们调配出一种最精巧和黏性极强、容易硬化和干燥的东西,可能藉此将易逝的影像固定起来”。见:赫尔穆特·盖恩斯海姆(1986年),《摄影简史》。库里耶·多佛出版物。第3-4页。

1800年左右,英国发明家托马斯•韦奇伍德⑦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1771年5月14日 - 1805年10月10日)被广泛地称为摄影领域的早期实验者。首次尝试通过光敏物质捕获相机暗箱中的图像。他用硝酸银处理的纸或白色皮革虽然成功地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拍摄了放置在表面上的物体的阴影,甚至在玻璃上制作了影像副本⑧R.利奇菲尔德,1903年,《汤姆·韦奇伍德(Tom Wedgwood),第一位摄影师:他的人生记忆》,见第十三章,伦敦,达克沃斯和公司。其中包括赫弗里·戴维1802年文章的完整文字,这是唯一已知的韦奇伍德实验纪录(通过档案网检索2013年5月7日)。。但据1802年的报道,阴影图像最终变黑了。

图2 版画描绘了一个人牵着一匹马的形象,是由尼古拉·尼普斯在1825年制作的,他发明了一种被称为日光凹版(heliogravure)的技术

图3 从窗口看《脂肪》(Le Gras),1826年或1827年,幸存的最早照相机照片。见:维尔弗里德·巴茨(1997年),《摄影:一本图文并茂的历史回顾》。纽约:巴伦周刊。第16页

法国发明家尼西弗•涅普斯⑨尼西弗·涅普斯(Nicéphore Niépce,1765年3月7日 - 1833年7月5日)是法国发明家,现在通常被认为是摄影的发明者,也是该领域的先驱。详见:罗伯特·莱格特(1999年)。“约瑟夫·尼西弗·涅普斯”, 在2011年9月27日来自原始存档。于1822年首次尝试用光雕刻永久性的图像,制作了一幅版画,但这幅照片在后来的试验中被损坏了。然而涅普斯在1825年再次获得成功,他开发了一种照相制版技术,被称为“日光凹版”。这是在普通金属板上雕刻,并通过照相方式进行复印,曾经拍出世界上幸存下来最古老的摄影作品(图2)⑩见:“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出售给图书馆”。 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2002年3月21日,检索:2011年11月17日。。这是向使用相机通过摄影手段拍摄永久照片的第一步。在1826年或1827年,他使用一个原始相机拍摄出现存世界上幸存的最古老照片,产生出由相机镜头展示的现实世界中的形象。[5]

因为涅普斯的相机照片需要非常长的曝光时间(至少8小时甚至几天),所以他试图改善设备,用更实用的方法来替代。与达盖尔?路易斯·雅克·曼德·达盖尔(法语: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1787年11月18日至1851年7月10日)是法国艺术。合作中,他们摸索出曝光后产生视觉上优异效果的处理方法,但在相机中仍然需要曝光几小时。涅普斯在1833年去世后,达盖尔将实验转向了对光更敏感的材料。达盖尔的努力最终成功,产生了后来被命名为“银板照相处理”的方法。达盖尔在1839年1月7日公开宣布了他的成果,但没有细节。在同一年,美国摄影师罗伯特•科尼柳斯①罗伯特·科尼柳斯(Robert Cornelius,1809年3月1日 - 1893年8月10日)是美国摄影和灯具制造商的先驱。他拍出了最早的摄影自画像。拍摄出最早的摄影自画像(图4)。在巴西,弗洛伦斯②安托万·埃居尔·罗穆亚尔德·弗洛伦斯(Antoine Hercule Romuald Florence,1804年 - 1879年3月27日)是一名巴西裔的法国-巴西画家和发明家,弗洛伦斯将其方法命名为摄影(Photographie)。详见:鲍里斯·科苏伊(2004年),《埃居尔·弗洛伦斯:摄影在巴西被发现》。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于1832年开始尝试一种以银盐为基础的造纸工艺,后来将其命名为今天仍在使用中的“摄影”一词。

图4 罗伯特·科尼柳斯的摄影自画像(photographic selfportrait)

图5 英格兰拉科克修道院凸出壁外的格子窗,由威廉·福克斯·塔尔博特在1835年拍摄

与此同时,一名英国发明家塔尔博特③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1877年2月11日至1877年9月17日)是一名英国科学家,发明家和摄影先驱,他的《自然之笔》(The Pencil of Nature,1844-1846年)是阐述他的光力照像法(calotype)的著作。见:休·穆雷,纳撒尼尔·惠特沃克在19世纪50年代的纽约市的鸟瞰图。早在1834年就成功地制作了纸质原型、但相当轻薄的银色图像④福克斯·塔尔博特,威廉·亨利和安德烈·雅姆(1973年),《威廉·H·福克斯塔尔博特,负阳性过程的发明者》,麦克米伦,第95页。,但他保守了自己的秘密。他出版的《自然之笔》(1844-1846年)一书为摄影作为艺术媒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师,他著名的作品“拉科克修道院凸出壁外的窗口”(图5),是他在1835年夏天制作的一张相机照片,这可能是摄影中现存的最古老的、以正面形式显示的底片之一。[6]

英国化学家约翰•赫歇尔⑤约翰·弗雷德里克爵士,威廉·赫歇尔爵士(Sir 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 1st Baronet KH FRS,1792年3月7日至1871年5月11日)是一位英国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化学家、发明家和实验摄影师。他发明了氰化过程(cyanotype process),即:“晒图”(“blueprint”);他最早使用了术语“摄影”(“photography”),“阴面”(“negative”)和“阳面”(“positive”);并制造出第一张玻璃负片(glass negative)。详见:“赫歇尔爵士,约翰·弗雷德里克·威廉爵士,1792-1871,天文学家”。NAHSTE项目。 爱丁堡大学。发明了“氰化过程”,即后来被广为熟知为“晒图”,为这一新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阿切尔⑥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切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1813 - 1857年5月1日)发明了照相胶原法(photographic collodion process)。详见:菲尔·考马斯(2010年4月27日),“记得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切尔”。英国英国广播公司(BBC)。 检索:2010-12-06。发明了“照相胶原法”(感光胶过程,摄影电磁过程),在1851年3月的《化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湿板电镀工艺,很快成为使用最广泛的照相方法,直到明胶干燥板在19世纪70年代推出后才最终被取而代之。

最初,所有拍摄出来的影像图片都是单色或黑白的。明暗之间的色调和对比度限定了黑白摄影。需要注意的重要一点是,单色图片不一定由纯粹的黑色和白色构成,可以涉及一种特定的中间色调——灰色。一个特定色调的产生涉及色调的阴影,可能取决于具体过程。例如,氰化过程产生蓝色的图像;首先在170多年前使用的蛋白印刷过程产生了棕色。即使在彩色胶片随时可用之后,许多摄影师继续生产一些单色图像是由于成本较低的成熟材料(以卤化银为主的材料已经过良好处理),以及“经典”的逼真外观,这使得黑白摄影继续占据这一领域数十年。[7]家和摄影师,他试验成功了使用氯化银(silver chloride)的“银板照相处理”(daguerreotype process),被认为是“摄影之父”(fathers of photography)之一。

图6 第一张永久性的彩色照片《格子色带》,由萨顿于1861年采用詹姆斯·克莱斯·麦克斯韦提出的方法拍摄

图7 经典的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照片,摄影手段显示出独特的黑白照片审美

摄影艺术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探索彩色摄影。早期的色彩实验需要极长的曝光时间(数小时或数天),并且照片无法“修复”迅速褪色的颜色。第一张永久性的彩色照片是1861年由托马斯•萨顿①托马斯·萨顿(Thomas Sutton,1819年 - 1875年3月19日)是英国摄影家,作家和发明家。采用麦克斯韦尔②詹姆斯·克莱斯·麦克斯韦尔(James Clerk Maxwell FRS FRSE,1831年6月13日 - 1879年11月5日)是数学、物理学领域的苏格科学家。见:“拓扑与苏格兰数学物理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检索:2013年9月9日。1855年,首次公布的三色分离原理拍摄出来的,主题是彩带(图6)。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路易斯•亚瑟•杜科斯•杜隆③路易斯·亚瑟·杜科斯·杜隆(Louis Arthur Ducos du Hauron,1837年12月8日至1920年8月31日)是法国彩色摄影的先驱。详见:“光的欢乐”。《时间》(杂志)。1935年11月18日。率先开创了色彩再现方法,早在1864年就被授予专利(实际上是1868年)。

纵观摄影的发展历史,直到1837年,被誉为“摄影之父”的法国人达盖尔创造了第一幅照片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摄影术。在20世纪,美术摄影和纪录片摄影已经被英语的艺术世界和画廊系统广泛接纳。在美国,少数摄影师一生倡导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其中包括: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爱德华•史蒂芬,约翰•萨尔科夫斯基,霍兰德日以及爱德华•韦斯顿,他们都以生活为题材。(图7)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码技术的普及,拍照已经变得极其方便,从喜马拉雅山到非洲大草原,从外太空到叙利亚前线,只要人类达到的地方就会有摄影。然而,地球上仍然有70%的世界相对而言很少有人触碰,那就是水下的世界。

二、水下摄影技法

1.水下摄影发展历程.

水下摄影属于“概念摄影”领域,是指将一个概念或想法变成一张照片的说明性摄影类型,这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摄影潮流,今天,这个术语用来描述摄影的一种方法论或一种类型。其实,自从媒体被发明以来,就已经有了说明性的照片,出现了“概念摄影”。例如,希波特•贝亚德④希波特·贝亚德(Hippolyte Bayard, 1801年1月20日 - 1887年5月14日)是法国摄影师和摄影史的先驱。他发明了自己称为直接正面铭刻(direct positive printing)的摄影处理。最早的舞台照片《被淹没的人的自画像》(图8)就是说明性的照片。

图8 希波特·贝亚德:自画像《被淹没的人》(Drowned Man,1840年)。见:“希波特·贝亚德(法国,1801年 - 1887年,盖蒂博物馆)”。 J. 保罗·盖蒂,洛杉矶。检索:2016年4月6日

摄影艺术如何表现现实世界是一个持续讨论的问题。起初,艺术摄影师们总是试图模仿绘画风格,这种运动被称为绘画主义,通常使用梦幻般的焦点表现“浪漫”的目光,如果摄影是一种形象的机械再现,那么摄影在艺术背景下将需要重新定义,例如确定照片的哪个构成部分可以使观看者变得美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艺术家认为摄影是真实的艺术。争议始于最早的“用光写”的图像;涅普斯、达盖尔和其他最早的摄影师都受到好评,但有人质疑他们的工作是否符合艺术的定义和目的。对此,不少摄影家倡导“直摄”,认为照片本身就是一个集中了各种元素的事物,而不是靠模仿别的艺术手段才能构成表现的东西,即使照片中描绘的是真实物体,主题也是严格抽象的。克莱夫•贝尔⑤亚瑟·克莱夫·赫沃德·贝尔(Arthur Clive Heward Bell,1881年9月16日 -1964年9月18日)是英国艺术评论家。他在《艺术》(Art)一书中提出“重要形式”(“significant form”)的观念。见:法尔吉斯,纽约公共图书馆参考 - 第3版。麦克米伦一般参考,1998年,第 262页。在他的经典作品《艺术》中指出,只有“重要形式”才能将不同艺术区别开来。在这样的争议中,概念摄影逐渐成为摄影艺术重要的流派,“水下摄影”开始受到关注。

最早记录水下影像的是法国人路易斯•布坦⑥路易斯·玛丽·奥古斯特·布坦(Louis Marie-Auguste Boutan,1859年3月6日 - 1934年4月6日)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和摄影师。他在巴黎大学的自然历史系学习生物学,1886年在巴黎以论文《血蓝蛋白的解剖结构和发展,与裂缝类型的邻居比较研究》(法文:Recherches sur l’anatomie et le développement de la fissurelle Comparaison de la fissurelle avec les types voisins)获得了博士学位。见:维基百科;检索:2015年11月14日。https://it.wikipedia.org/wiki/Louis_Marie-Auguste_Boutan,他在1892年拍摄的一幅自拍像是有纪录摄影作品。布坦曾在巴黎大学的自然历史系学习生物学。1884年,他在巴纽尔斯滨海海湾的海滨度假胜地开始了他的海洋生物学研究。1886年,他开始入水。同年,他在巴黎以论文《血蓝蛋白的解剖结构和发展,与裂缝类型的邻居比较研究》获得了博士学位。1893年,他首次以深度为3.5-11米之间,时间为10至30分钟取得了潜水尝试的成功。那时,在陆地上拍摄都很困难,而在水下拍摄就需要非常大型的设备,他试制出了一架两栖相机,并且创造了水下摄像机模型,拍摄出最早的水下照片之一,并且曝光时间在30分钟以上,这只能说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尝试。这个消息引起了很大震动,吸引了一批追随者,1893年12月2日的《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潜水摄影”的文章⑦1893年12月2日的《科学杂志》(La Science Illustrée)发表了关于两栖相机(Detektiv,又名:探测器)和“潜水摄影”的文章。。而要在水下完成摄影活动,那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图9 布坦在1892年拍摄的自拍像

图10 布坦和他发明的两栖相机(Detektiv,又名:探测器,1892年)

现代意义上的水下摄影是1942年法国人雅克•伊夫•库斯托①雅克 - 伊夫·库斯托(法语:Jacques-Yves Cousteau AC,1997年6月11日至1967年6月25日),英语:雅克·库斯托(Jacques Cousteau),是法国海军军官、探险家、保护主义者、电影制片人、创新者、科学家、摄影师和研究人员。他与其他人共同开发了水肺(Aqua-lung)。见:“库斯托协会”。来自于2009年1月25日原件存档。检索:2013年9月12日。发明了水肺潜水设备后,才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水下摄影,并且在1943年的戛纳电影节上,第一部水下摄影电影《18米之下》也是由雅克本人制作完成并放映的。

水下摄影是一个很宽泛的认知,可以是坐在潜水艇中在水下几百米拍摄,也可以是浮潜连一米都不到的深度拍摄,甚至可以是在泳池里拍摄。所以在本文中所阐述的水下摄影是指在自然环境(如:海洋、河流、湖泊)中、摄影者携带摄影设备,穿戴水肺潜水装备,潜入水中进行拍摄的活动。21世纪初的数码革命让现代摄影变得越来越便捷,同样,当今的水下摄影也早已抛弃了胶片摄影的繁琐,同样采用了数码设备。但是,摄影科技的进步不等同于就能成为优秀的摄影师,在水底,这样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接下来,我们就探讨水下摄影在技术上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2.水下摄影技术分析

首先是对环境的认知。水下摄影,周身都被水包围着,当然就是在水的环境里,而摄影是和光有直接关系的,没有光就没有摄影,但是在水里的光是什么样的呢?除去人工光外,在水里的时候,太阳也是光源。虽然太阳是强烈的直射光源,但是阳光到达地球后有大气层的漫射,强度会损失很大一部分,在接触水面时又被反射一部分,然后剩下的才会进入水里。在水里,一部分光又被水吸收转化成热能,光线行进的路线越长,被吸收的部分就越多,而最后只剩下一些散射光。所以,在水里拍摄,不会有陆地上拍摄时强烈的硬质光,而全是柔和的散射光。基于这样的光线环境,物体和景物没有强烈的阴影,这就形成了水下光特殊的质感。

图11 库斯托在卡利普索

图12 库斯托在摩纳哥海洋博物馆附近的潜艇

对水里光的认识还包括光的色彩。阳光包含着丰富的光谱,但是在光能转换为热能的过程中,会对光谱中不同能量的光有所吸收。在可见光范围里,大致可以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波长依次渐小,而波长越长,频率越小,频率越小能量越小,水对能量的吸收是先吸收能量较低的光波,因此光在水中行进时,色彩损失也是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依次顺序。这也是人们为什么总说海洋是蓝色的,而远海是深蓝色的原因。在水中拍摄时,潜水越深,颜色就越偏蓝、偏冷。而且,根据阳光强度的不同,水中浮游生物和杂质也不同,色彩损失的程度也就不同。但总体来说,在三米深的自然水域中,红色消失;五米时橙色消失;十米时光显示为黄色,二十五米时显示为绿色;最后只剩下蓝色和紫色,这是水下光的色感。

来自维基百科:https://it.wikipedia.org/wiki/Louis_Marie-Auguste_Boutan;检索:2015年11月14日。

作为一种特殊的摄影形式,水下摄影不仅仅如此,最特殊的地方是在失重条件下拍摄,人在水中像是“飞”了起来。如何在拍摄时对身体的“飞行”进行控制,取决于对中性浮力的掌控。什么是中性浮力呢?就是当摄影师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正好等于排开水量的重量。于是,达到中性浮力就可以在水中保持一个深度而不会上浮或下沉。中性浮力的控制是完成水下摄影的基础和关键,如果在水中不停的上上下下浮动,又怎么可能拍摄到理想的构图呢;甚至在拍摄微距时,上下几厘米的浮动都会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因此,并不是了解了水下摄影的技巧,或者在陆地上能拍出好的画面,在水下也一定能拍出好作品这么简单。那么,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中性浮力呢?理论上讲,在水中保持中性浮力是通过呼吸完成的,当潜水者从气瓶里吸一口气,身体中注入了空气就会上浮,当呼出气体时肺部的体积减小,潜水者就会下沉。需要注意的是在潜水时绝对不能憋气,憋气有可能会造成肺部的扩张导致生命危险。所以,为了保持中性浮力就要保持缓慢而深长的呼吸,具体有什么方法可以度量这种呼吸么?答案是没有的,只能因人而异,这需要长时间潜水的经验积累才能真正掌握好中性浮力。所以,为拍摄打好基础,看似简单的呼吸却成为水下摄影的关键;也因为如此,当今潜水的人越来越多,摄影设备也如此的丰富便携,但是真正掌握水下摄影技巧的人却并不多。

3.水下摄影的画面控制

在对环境有了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如何拍摄出好的水下摄影作品,就需要利用好手上的摄影设备。在水下拍摄时,摄影机的使用需要特殊的技术技巧。以当今普及率最高的水肺潜水组织“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PADI)规定的极限潜水深度(40米)来说,任何普通摄影设备都是无法达到这个深度。所以,首先必须为设备配备至少四十米的防水外壳,而为了拍摄设备在水中不出意外,对于防水外壳的密封圈检查必须非常仔细。由于水下的压力非常大,每下降十米就是一个大气压强,防水设备上任何一个小的细缝,甚至一根发丝夹在外壳的连接处,都会在水里导致设备漏水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那就更谈不上摄影了。所以在完成这类特殊摄影时,严谨的态度是前提。

当水下拍摄的设备已经完善,如何根据水中光的质感和色感来完成拍摄呢?首先,在没有辅助光源的情况下,运用自然光拍摄需要考虑到光的色彩问题。随着潜水深度的加深,色彩开始逐渐消失,只有通过调整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来矫正消失掉的色彩,使拍摄的画面能正常还原物体固有的色彩。白平衡是用来矫正色温的,色温并不是表示颜色的温度,色温是光学中用于定义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用凯尔文这个单位来表示。如果相机的色温不同于环境色温,拍摄的画面就不能还原正常的环境颜色,相机色温高于环境色温,画面偏暖色;相机色温低于环境色温,画面偏冷色。得益于数码科技的发展,现在的相机可以随时改变色温来应对不同的环境色温变化,而不像胶片时代拍摄,几乎只有灯光片(3200凯尔文)和日光片(5500凯尔文)这两个色温值,使得在拍摄时的选择余地非常小;而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对于颜色计算处理的工作原理,是将所捕捉到的光分解为RGB(红、绿、蓝)三原色,所有丰富的色彩都是由这三个颜色所合成,颜色的变化是由这三原色所占的百分比决定的,我们所认知的白光也是由各种颜色组成的;同理,构成颜色的基本色都是红、绿、蓝三原色,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白光也是由红、绿、蓝组成的。既然我们知道了这个原理,在使用数码相机时就可以人为地改变这三个颜色的比例来制造出所需要的颜色,而我们所要做的就只是给相机的感光元件一个白色作为参考色,让相机在环境色温中,将白色这个参考色还原到正常的白色,这时,拍摄在这个环境下的物体画面,就都会还原成为正常色彩。让我们回到在水中拍摄的环境,由于在水中深度的增加使环境的颜色缺失,加上水文环境的不停改变使水中色温一直在变化而无法准确固定下来,那么,作为严肃的摄影师就需要不时地去调整相机的色温值,来匹配环境的色温值。正确的做法是随身携带一张纯白色的防水色卡,将照相机对准色卡,让色卡的白色充满相机的取景框,使用自动光圈,并按下白平衡按钮,相机会自动匹配当下的环境色温,而这个矫正白平衡的动作需要不时重复,特别是在准备拍摄前要及时完成。

不时调整白平衡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也许在调整白平衡的时候就错过了精彩的瞬间,所以,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提供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就是在镜头前增加滤镜,比如红色或橙色的滤镜,因为在水中最先消失的色彩就是红色和橙色,所以这两个颜色的滤镜是首选。当使用滤镜时就省去了调整白平衡的繁琐步骤,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正常还原环境色温的。但是,为什么说是一定程度上?因为滤镜的工作原理并不是在画面里增加滤镜的色彩,而是运用色彩的减色法则来平衡画面色彩,也就是说,当你使一种色彩滤镜,它会过滤掉这个色彩的互补色的颜色,阻止这个互补色的光波通过滤镜。既然特定的光不能透过滤镜,那也就不会被相机捕捉到,所以使用红色和橙色滤镜时,它会阻止它们的互补色青色和蓝色进入画面。虽然这样做也能达到色温的平衡,但是滤镜的色彩浓度是无法改变的,比如拍摄时的深度不够,当阻止的蓝色和青色过多,画面就会偏暖色。试想,在水中拍摄的画面海水都偏暖,会是怎么样一个糟糕的感受?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不需要经常调整白平衡也能在任何深度和水下环境中保持色温的稳定和统一,那就是使用水下摄影灯拍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摄影灯不仅能保持色温不变,而且能改变光的方向和光的质感,为拍摄的主体用光带来造型的可能。水下摄影灯能够在灯光达到的范围内一直保持色温的恒定,因为灯光照射到的范围内,环境色温就是灯光的色温。但是水下光线的传播介质是水,它并不遵循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强度衰减的平方反比定律;水文环境的变化,使得光的强度在水中传播的衰减比在空气中快得多。所以,普通的水下摄影灯甚至对一个人物的全景都无法有效提供充足的光照明。因此,水下摄影灯多数情况下是为拍摄近距离的物体所准备的。在拍摄一个近距离物体时,可以用摄影灯从不同角度打光来完成一个完美的画面,甚至可以为被摄的主体提供逆光照明,将物体剥离出背景,使得在平面的画框里产生空间感,这都是摄影灯的优势。但是,在使用摄影灯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反向散射的发生,特别是使用顺光拍摄时更需要注意。所谓“反向散射”,就是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杂质会将光线反射回镜头,让画面产生密密麻麻的小白斑,从而影响画面的美感。当然,灯光使用得当,会让画面产生质的飞越。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摄影灯的劣势就是费用特别高,并且重量大,摄影师在水中额外多出的重量会破坏摄影师保持浮力的平衡,为拍摄带来困难。

由此可见,水下摄影的画面控制是综合性的,其特殊性源自于多种因素,一个环节考虑不到就会功亏一篑,这也就要求我们进行水下摄影的人必须养成精细、周到的习惯。

三、结语

水下摄影是新奇的、刺激的,但同时也是具有危险性的,水下摄影的一个前提是安全,在下水前需要检查潜水装备,通过携带的潜水电脑检测自己是否在拍摄时因上浮过快而导致有罹患减压病的危险。在水下拍摄,没有呼吸管供气,就会窒息,所以,需要时刻保持检查气瓶气量的习惯,剩余空气不足就要及时回到水面。在水中,你的动作也比陆地上缓慢许多,还无法通过语言与同伴交流,必须时刻保持在潜水同伴的视野中;潜水前要了解当地的水文和天气状况,知道哪些水中生物是具有危险性的。由于水中透视关系的影响,肉眼所看到的景物都会产生放大的效果,所以对于距离的判断也会产生误差,容易引发危险。甚至有的时候要学会放弃拍摄,如果为了拍摄而导致生命危险是得不偿失的。

科技的进步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极大的空间,也许将来水下摄影不会再有深度的限制,会有更多的辅助设备来保证拍摄的顺利完成,但是作为一个水下摄影师,无论科技带来多大的便利,最终按下快门的还是摄影师自己,所以拍出好的画面还是需要经验和审美的积累,并且抱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创作,才是水下摄影师的必备的素质。

[1] D.A.斯宾塞.焦点摄影技术词典[G].焦点出版社,1973:454.

[2]罗伯特·E.克雷布斯(年).开创性的科学实验,发明,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发现[M].格林伍德出版集团,2004:20.

[3]扬·坎贝尔.拍照和电影观众:传奇剧式的事件和模仿[M].政体出版社,2005:114.

[4]伊本·奈欧-海赛姆(Ibn al-Haytham,阿拉伯语:أبو علي،الحسن بن الحسن بن الهيثم,公元965-1040年).光学书(Book of Optics)[M];彼得·亚当森.哲学在伊斯兰世界:没有任何空白的哲学史[M].牛津大学出版社。2016:77.

[5]罗伯特·赫希.抓住光:摄影的历史[M].出版社,2005.

[6] 安东尼·费尔德曼,彼得·福特.科学家与发明[M].布卢姆斯伯里图书,1989:128.

[7]黑白摄影[J].美国摄影学会(PSA)杂志, 2011,77(12):38-40.

(责任编辑:梁 田)

418

A

1008-9675(2017)04-0034-7

2017-04-10

杨 骥(1981-),上海人,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摄影艺术。

猜你喜欢
色温摄影
学生台灯色温不宜超过4000K
学生台灯色温 不宜超过4000K
基于DALI协议的色温可调节LED照明控制器
颜色也有温度吗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
选择合适的色温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