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从“群文阅读”到“类读促写”

2017-10-21 12:14李海秀
新智慧·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样态写作方法群文

李海秀

【摘要】群文阅读从改变阅读内容的组织结构和阅读教学样态开始,撬动整个阅读教学,撬动整个语文教学改革。群文读写结合契合“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阅读教学从“群文阅读”到“类读促写”得以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群文阅读类读促写

一、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这种高阶思维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语文学科的素养,致力于学生阅读教学的增量提质。群文阅读从改变阅读内容的组织结构和阅读教学样态开始,撬动整个阅读教学,撬动整个语文教学改革。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增量提质,是阅读内容的组织和阅读教学样态的变化。

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所希望:实现单篇教读、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一体化,把教读中学到的知识、方法、能力用于群文阅读的过程中,用于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做到能力的迁移。部编版教材主编崔峦提出:我们在写文章之前要进行广泛阅读,这就是群文阅读。所以,群文阅读是最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阅读,是最能管理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的阅读。

二、议题的确定

群文读写的议题是按照构段谋篇的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来确定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并仿写的话题,如反复结构的寓言形式,欲扬先抑的构思方法。

(1)议题的唯一性。群文读写议题的确定不能想当然,随意定。因为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可圈可点的地方肯定不少,不管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不管是结构特色,还是语言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一定很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议题一定要基于课标和课文最突出的特点,选择课文与众不同的地方,独到的、创新之处。抓住重点,不及其余,教师讲透,学生学会。一课一点,一点一练,一练一得,点点相加,练练相连,得得相聚,聚点成线,积线成面。

(2)议题的系统性。确定议题要有整体意识,一要建构小学中段的写作训练系列,根據教材制定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训练重点,确定每一单元或每篇课文的议题。三年级可以侧重记叙文,八年级可以侧重说明文、应用文,九年级可以侧重议论文。二要囊括作文训练的方方面面。如表达方式的议题就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面的训练,仅景物描写就要训练描写景物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那人物描写可训练的议题就更多了。

(3)议题的反复性。每一个议题不是训练一次就万事大吉了,不要指望能够一劳永逸。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渐进的、螺旋式的。因此要根据课文的表达特色重复确定相同的议题,反复照应,强化训练。

(4)议题的可操作性。我们确定的议题确实能够将读写结合落实到常规的语文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指导,视课文为宝藏,以课文为例子,提炼出能够让学生学习写作的议题,根据议题进行仿写或者创作,真正达到用“课文教”的目的。

三、群文的选择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阅读既能开阔学生视野,积累语言,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又能为学生提供表达形式、写作方法的范例。群文阅读就是为了进一步掌握议题所涉及的写作知识,学习其写作方法,借鉴其写作技巧,真正能够熟练运用议题所提出来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群文就是运用这些方法技巧的“组合”,就是学习这些方法技巧的“板块”。因此要想把群文读写结合落到实处,根据议题选择好群文就显得尤为重要。群文读写是课内一篇带课外多篇的形式,

群文的选择要慎重,选文要具有典范性。一般要选取名家的经典文本组成群文,真正能够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浸润在先进文化的氛围中。让学生享受其精神大餐,吸收其文学精华,学习其绝妙艺术,借鉴其高超手段,从而掌握构段谋篇的方法,遣词造句的技巧,语言运用的规律。群文选择要尽可能立足于各个版本的教材,因为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不同学段的教材选文都是名篇,是我们群文阅读的首选文本。

四、议题的形式

群文读写的议题可以是微观层面的,片段仿写。如期末考试结束后,拿着成绩单给家长看,与家长对话。通过对话表达家长的喜悦之情或宽容之心或责备之意,表达自己的或谦虚或高兴或愧疚之情。

群文读写还可以是宏观层面的,文章构思。如学习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就以象征作为议题。操作步骤:①象征的概念。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要求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让读者引起某种联想。不像比喻,是修辞手法,而象征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于写作构思技巧。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②《白杨礼赞》是如何运用象征的。文章先描写白杨树正直、朴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似联想,联想到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它们同样具有白杨树一样的特点。这样,白杨树才象征了北方的抗日军民,尤其象征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③以议题选文,《松树的风格》《井岗翠竹》《梅花》《在心里植棵树》等,可以教师选,也可以让学生选。根据以上所学的分析方法明确其象征意义并找到类比点。④根据议题,用象征手法以《柳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根据类比点,展开联想。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类比要恰当,合乎情理。

群文读写结合契合“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的读写关系,可以形成以读悟写、以读促、读写互动、读写结合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J].

[2]语文教学设计[Z].

猜你喜欢
样态写作方法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构建指向“五要素”的乡村初中教学样态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写作方法指导重在运用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