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智库概况及对我国智库建设的启示

2017-11-22 08:43周瑛刘越
新世纪图书馆 2017年11期
关键词:智库建设智库日本

周瑛+刘越

摘 要 日本智库经过二战后百余年的发展,在与政府的沟通渠道、资金筹措、运营模式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基于此,论文运用PEST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对日本智库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为我国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四个建议。

关键词 日本 智库 智库建设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11.017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Japans Think Tanks and Its Inspi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hink Tanks

Zhou Ying, Liu Yue

Abstract After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 Japans think tank has been developing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Therefore,it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precious experience in communicating with government, financing and managing.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uses the PEST model to analyze Japans think tank from four aspects of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an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analyzing results, it offers fou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think tanks.

Keywords Japan. Think tank.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0 引言

所谓的智库是指一个由多方面的专家、研究人员组成的多学科的政策研究或者咨询机构,通过对社会、经济、军事等多领域进行研究,达到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的目的,其目标定位是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大众,主要是通过各种研究成果和公共媒体来影响社会舆论和公共政策的制定[1]。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智库已成为影响政府决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国家“软实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在争相建设高端智库。在我国,智库建设源远流长,如夏商周时期的家臣、谋士;春秋战国时期的门客等,这些是早期的智库雏形[2]。而真正意义上的智库则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改革开放的需要,大量知识分子进入国家政策部门甚至中央参与决策咨询。至此,中国智库不断地发展、壮大和成熟。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研究项目(TTCSP) 调查发现,截至2015年,中国共有智库435家,其中有9家智库入列全球175家智库综合排名榜单,排名最高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位列第31名。然而,在为中国智库发展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智库数量上可能成为超级大国,但质量上却让人忧心忡忡,这一点相比日本就能看的出来,日本智库数量为109家,却有5家智库入列全球175家智库综合排名榜单,并且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分别位列第15位和第29位。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在概括介绍日本智库發展历程的基础上,运用PEST模型分别从政治环境因素、 经济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及技术因素四个方面对日本和中国智库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智库的建设与发展进行思考。

1 日本智库发展综述

1.1 日本智库的起源和发展

尽管“智库”这一名称正式产生于上个世纪 60年代,但类似的机构在日本早已有之。二战前由南满铁道公司于 1907 年成立的满铁调查部,堪称日本智库的“祖师爷”[3]。二战结束之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智库产业更是快速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发展较成熟的智库产业体系。总的来说,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5年至1970年初,这一阶段被称为智库发展的萌芽期。当时由于急需进行灾后重建,恢复国民经济,日本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的智库研究机构。这些智库在推动日本社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第二阶段是1970年初至1990年中后期,这一时期被称为智库发展的飞跃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问题的日趋复杂化,日本政府进一步认识到设立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的必要性[4]。在1973年《综合研究开发机构法》 颁布后,日本综合性智库发展更是进入到了一个井喷期,如在1975年成立的“日本智库协议会”以及在1985 年成立的“地方智库协议会”等。第三阶段是1990年后期至今,这一阶段被称为日本智库发展的稳定期。在这一阶段,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加剧,来自政府、民间团体的委托项目不断减少,许多行业智库或是民间智库不得不转组关闭,智库发展热逐渐冷却,其发展逐渐趋于稳定。

1.2 日本智库的类型及服务方向

在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新思想、新观念、新表述、新思路等都源自于智库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政策的制定也凝聚着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智慧。同时,政党、利益集团、专家学者,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特殊群体代言人或组织的政治诉求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智库建言献策的价值取向。由此,“学—官—产”不同类型的智库及其功能定位成为日本智库的一大特点。

(1) 政府支持型智库。所谓的政府支持型智库主要是指该智库的运营资金主要由政府的财政拨款支持,它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机构,公益性较强,主要职能是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支持保证,一般不具有独立性。其活动范围、业务领域和服务网络覆盖日本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相比其他类型的智库而言,研究范围较广泛,如亚洲研究所、经济产业研究所等。endprint

(2) 企业支持型智库。这类智库主要是由日本大型的企业财团依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起来的,这类智库规模大,实力雄厚,运营机制与企业相似,多为智库产业的巨头。其研究范围和领域相对较窄,主要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如野村综合研究所等。

(3)独立民间型智库。独立民间型智库主要是由个人独立开设的咨询公司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以及企业创办的或从中分离出来的咨询公司等,他们的研究经费大多来源于承担政府项目研究经费、大企业赞助、对外咨询业务收入等。其没有特定的研究领域和范围,主要是通过接受委托人的要求研究社会热点问题等,如民间综合性智库综合研究所、木村经营研究所等。

2 中日智库比较分析

PEST Mode是美国学者Johnson·G与Scholes· K在1999年提出的,是用来帮助检验外部宏观环境对所研究问题影响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指根据不同组织、不同问题的自身特点和研究需要,分别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 和社会(Social) 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等因素是影响智库发展的主要因素[5]。因此,结合PEST模型,智库产业中各影响因素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1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是指智库建设所涉及到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局势、政府态度、政治体制、法律法规等。智库建设成败与否,政治的影响最为突出。众所周知,二战结束以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社会动荡不安,因此,日本政府为解决灾后重建问题,先后颁布了有关智库建设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所建设的智库来协助政府恢复日本的国民经济。此后,伴随着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日本政府和一些政党更是积极推进智库建设,比如,原田中内阁的官房长官、后任自民党干事长的二阶堂进,就非常积极地倡导和支持智库。近年来,日本政府不仅有计划地委托智库研究重大问题,而且一些政界的首脑人物还经常参加智库举办的活动及在智库中担任兼职等[6]。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既为智库建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为智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2 经济因素

对智库进行经济因素分析主要分析的是其经费来源。日本智库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政府创办的国营研究机构,它完全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地方捐款,研究政府委托的项目和社会关心的问题;二是大学附属研究机构,这类机构的基本运行费用来自财政拨款和学生的学费,研究项目经费主要依靠政府和基金会的资助;三是民营咨询机构,它的研究经费主要是通过与客户签订咨询合同获得的,再有就是通过金融市场发行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进行融资[7]。

2.3 社会环境因素

智库存在于社会之中,智库的社会环境涉及社会结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特征、国民教育程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智库,如何与外部的社会环境互动,直接决定智库的生存发展。智库是上世纪60年代出现在日本社会中的团体组织,日本公民对智库从概念到理论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但是这一组织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日本当时的社会环境,为日本摆脱二战后的危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本社会上至政府,下至民众都对智库持有积极的态度,都积极配合智库进行的调查研究,从而为智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4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是指智库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外界的技术水平、新产品开发、技术方针政策、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地位等有关的影响因素。现代传播技术的进步,突破了地形、区域的限制,使得智库研究更为方便快捷。早期的智库研究主要以查阅期刊文献为主,而进入二十世纪后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智库研究的某些环节可以由计算机技术代替原来的人工,在节约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在智库信息共享上,如在二十世纪以前,两个智库之间传递一条信息可能需要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而在现在,利用科学技术,两个智库之间共享信息只需要短短的几十秒即可完成。

3 日本智库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作为一个在世界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库大国,其发展经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我国各方面优势,积极、有选择性地吸取日本智库发展经验,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服务。基于此,结合上面的讨论,日本智库发展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政治环境中的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府方针政策及态度对智库的经营活动都具有实际与潜在的影响,智库组织从本质上讲是国家智囊团的一部分,因此政府必须给智库营造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政治环境。一方面完善政府决策相关法律,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体现出政府对智库发展的积极支持。如在美国,智库咨询被硬性要求为政府决策过程中的法定程序;在日本,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以保证智库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健全社会组织法,放宽民间智库的注册条件,为民间智库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条件公益性决策服务机构给予一定的优惠。

(2)经济环境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等的综合体现[8],对智库业影响比较突出的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态势等。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时期,总体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要求各行各业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转变自身运营模式。如智库不应该只依靠财政拨款来维持自身发展,应该改变经费获取方式,通过项目招标或售卖研究成果等来获取自身发展的经费。对于民间智库,可以设立民间智库发展基金,对于具有突出贡献或突出研究成果的智库,给予一定的奖励,促进其成长为我国智库领域的重要力量。

(3)社会环境是社会性质、社会结构、价值观、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消费观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和智库业关联比较大的主要是人口素质和社会结构等因素。公众对智库这一概念了解并不深入,很多人认为智库是高高在上的政府机构,只为政府服务,这一误解的存在导致智库很难在社会中普及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因素,积极宣传智库的功能作用,吸引更多的用户来选择智库服务,另一方面要注意接收服务质量反馈,根据用户建议,适当修改智库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做到智库服务人人,人人反馈提高智库质量。

(4)在智库所面临的诸多环境因素中,技术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现象的集合对智库的发展具有最重要的影响。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引进具有多学科背景的高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化技术,加快建立各种大型数据库和联机检索系统,搭建有利于智库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平台。

4 结语

智库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互联网咨询模式,迎合了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我国智库目前发展迅速,但它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多数智库质量不高,研究成果不显著。为了更好地使智库的发展服务于社会大众,我们在借鉴日本智库发展过程中优势的同时,更应该发扬我国智库的长处,我们有理由相信,智库机构形式是未来咨询业发展的趋势所在,智库未来一定会在更合适的模式下继续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宁.智库的历史演进、基本特征及走向[J].重庆社会科学,2012(3):103-109.

2王佳宁,张晓月.智库的起源、历程及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2(10):102-109.

3侯庆轩,王巍巍.日本的家论理与现代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82.

4程永明.日本智库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启示[J].东北亚学刊,2015(2):22-27.

5王心娟,高厚礼,郭海燕. 《管子·八观》思想与PEST模型比对分析[J].管子学刊,2012(4):10-13.

6许共城.日本智库的发展概况[N].学习时报,2013-07-15(006).

7李轶海,金彩红.国际著名智库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274.

8余丽蓉.手机媒体的宏观媒介环境分析:基于PEST分析模型[J].人文论谭,2010,00:196-2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库建设智库日本
探寻日本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哈尔滨市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党校智库建设:思路与对策
信息情报在我国智库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探究国家开放大学新型智库建设运行模式
日本神社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