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反思
——“生命观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2017-12-27 07:44罗齐芳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生命观念传染病观念

罗齐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 215000)

初中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反思
——“生命观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罗齐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 215000)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大板块.本文总结了初中生物教学中体现“生命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内容,并联系教学实践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渗透“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理念.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初中生物

“核心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教育部文件﹝2014﹞4号,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当前,核心素养是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因为: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无限增长的知识的矛盾;只有找到对学生终身发展优异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有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要吃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内容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主要方面,它们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体,见下表.

学生通过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形成生命观念,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一定的责任感又会驱动科学探究、理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强化生命观点,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其中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重要核心素养之一,其内涵丰富,一方面是指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等;另一方面还包括个人对人类其他个体,对生物圈中其他生命的认识和尊重等.笔者在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发现“生命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在的整个生物教学中占有一定比例,值得深入探讨.

一、生命观念之知识构架

1.生命的起源

苏科版生物八下第23章“生物的进化”的学习,认识到“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现在却是生机勃勃,生存着大约870万种生物.”那么这870万种生物是怎样发展形成的呢?科学家推测,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非常简单.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有机物,这些简单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积累形成复杂有机物,这些复杂有机物进一步聚集形成更复杂的多分子体系,经过逐渐进化,演化成具有生命特征的生物体.尽管这一过程还只是科学家的推测,但在历史的篇章中也是有一定证据的,例如化石、形态解剖学、胚胎学等.毫无疑问的是——生命是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演变而来的,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2.你的生命来之不易

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亿”里挑一的偶然事件,都是宇宙的奇迹.在学习“人的生殖和发育”后,你会觉得这一点都不夸张.在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相遇前,上亿个精子竞争与卵子结合的机会,最强大、最优秀、最有活力的精子突破重重障碍,和母亲的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才是你生命的起点,接下来,受精卵要正常分裂、分化,形成胚泡移动到子宫,并在子宫内膜上着床.这时,父母知道了你的存在,为了你的安全和健康尽可能地排除一切影响你发育的因素,同时,也需要你自己足够的坚强,才避免了在发育过程中的可能因各种因素导致的畸形、死亡等.不足十斤的你呱呱坠地后,也许所生存的环境中会出现更多的威胁和挑战,你能长大成人,一方面是父母的呵护,另一方面是你具有足够强大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此看来,每个生命都是胜利的奇迹,都值得去尊重和珍爱.

3.它们的生命也不乏精彩

学习了“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后,我们了解到种子植物的种子中有一重要结构——胚,即一个新的生命.它的形成需要植株生长到一定的阶段,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在传粉过程中,或是借助外力,如风、水等,或是植株自身使出浑身解数,如艳丽的花冠、难以抗拒的味道、甘甜的花蜜,这些结构无一不是为了吸引昆虫等生物来为其传粉.受精以后,子房汲取了大量的植物自身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变成一个个硕大的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新的生命诞生了.在这之后,大多种子还要度过漫长的休眠期,这个时期可能会成为天敌的美食,也可能会长眠于某处不得萌发,这样看来,即便是形成了新生命,但是否能发育成长还未得而知.因此,我们还能随意践踏那些克服重重障碍成长起来的绿色生命吗?

在“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中,鸟类孵卵条件的苛刻、育雏的辛劳,两栖类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对水的依赖、变态发育的复杂过程,昆虫的蜕皮发育……不同生物的诞生和发育都有着各自的艰辛和外力的影响,因此,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着自己的精彩!

二、生命观念之健康生活指导

1.饮食健康

民以食为天,在“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一章,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如何选择食品,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需要什么营养物质才能健康成长,并更好更快地适应学习.另外,通过两个探究实验——“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好地让学生自己理解了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除了注重自身合理膳食外,还要注意因食品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也会危害到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生活健康

(1)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首先,“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探究实验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到人体皮肤对自身的保护作用,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一旦皮肤受损及时进行消毒等处理,这些对我们的生活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次,从“牛痘给我们的启示”认识到正常的免疫功能对人体而言意义重大,重点学习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联系学生自出生后的预防接种情况,了解我国计划免疫的实施状况及意义.

最后,通过对“传染病的预防”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学生掌握了预防传染病的关键.由于传染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实用性强,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效果较好.从“控制传染源”中学生认识到传染源所感染的病原体就是引发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种类多,个体小,无处不在,重点介绍了病毒这类较为特殊的病原体,与很多传染病都相关.病原体可恨,甚至可怕,但不是所有的病原体都能够引发疾病,大多在空气中就消亡,有的侵入人体或动物体后被免疫细胞抵制住,这得看个体免疫防线的能力了.当然,人类也在努力开发利用病原体的有利一面,例如制成疫苗、生物防治等.在“切断传播途径”教学中,一个简单的握手游戏——“模拟传染病的传播”活动,学生认识到了勤洗手等注重个人卫生行为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传染病传播方式因病而异,重点介绍了艾滋病,对于社会上的 “谈艾色变”现象就是过度恐慌造成的,一般的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对于“保护易感人群”,则着重于加强体育锻炼和配合计划免疫两个方面的教育.

(2)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

首先,从良好的生活方式来看,引导学生从“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坚持锻炼,讲究卫生;科学用脑,合理作息”做起,为健康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拥有愉快的心情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引导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可以听音乐散步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可以选择适当方式宣泄烦恼,可以向老师朋友亲人倾诉,可以换位思考……再次,从安全教育的内容来看,学习急救知识、了解简单的用药安全知识、学习识别毒品、拒绝毒品和烟酒的诱惑.

生命观念这一生物核心素养的核心概念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落地的内容和途径还有很多,只有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发掘、去反思,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且做且思.

[1]吴成军.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6(10):25-31.

[2]孙宝秘.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融入公共安全教育.生物学教学,2017(1):15-16.

2017-07-01

罗齐芳(1977.4-),女,江苏苏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和研究工作.

G632

A

1008-0333(2017)32-0097-02

季春阳]

猜你喜欢
生命观念传染病观念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维生素的新观念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健康观念治疗
基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对比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初探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