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服务链的绩效评估研究*
——基于DRF-DEA组合模型的实证分析

2018-01-03 06:28柳劲松杨胜才
广西民族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移民供应链机构

柳劲松 杨胜才

武陵山片区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服务链的绩效评估研究*
——基于DRF-DEA组合模型的实证分析

柳劲松 杨胜才

本文基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构建了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从武陵山片区四个省市中随机抽取了20个技能培训机构进行实地调查,然后运用DRF-DEA组合模型对样本地区的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当前培训存在目标定位不准确、培训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服务供应链的响应速度较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此建议:加强信息监测,及时掌握需求变化;坚持市场导向,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培训责任,构建刚性保障体系;推进多维协同,创新合力增效机制。

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估

引 言

横跨湘、鄂、渝、黔四省市的武陵山片区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也是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首个扶贫攻坚试点片区。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省市各级部门协同配合,片区扶贫攻坚成就显著。统计资料显示,仅“十二五”期间,中央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000亿元,2011-2014年,该片区共减少贫困人口31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6.3%下降至16.9%。当前,该片区扶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对照规划目标,尚有475万人没有脱贫,贫困发生率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峡139.76万人移民完成后,重庆库区移民达113.8万人;全国喀斯特面积比例最高的贵州省,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生态移民压力,因此,该片区生态移民未来几年的扶贫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提高生态移民劳动技能对于实现生态移民扶贫工作目标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基于此,2013-2015年课题组先后三次赴武陵山片区的部分县市,对生态移民技能培训的实施绩效展开了实地调研。

一、文献回顾

服务供应链研究近几年才兴起,或将其定义为产品供应链的延伸与应用,[1]或将其视为涵盖信息、流程等多个环节的服务业、服务部门的供应链。[2]Sampson Scott(2000) 则将服务供应链界定为:从接受顾客需求开始,直到进行生产转化并将服务输出给顾客的一种供应链。[3]国外有关服务供应链绩效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物流、旅游等服务供应链绩效的探讨。[4]Kaplan和Norton(1992)从“财务、业务流程、客户满意度”等多个维度构建的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绩效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5]国内部分学者对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服务绩效展开了实证研究。[6][7][8]

国外培训绩效评估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基于过程或结果的评估理论,如柯氏四级评估理论和基于“情景、投入、过程、成果”四维度的CIPP 评估理论。[9]294-312[10]41-73相关研究表明,技能培训对移民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11]并会带来大量的社会收益[12]。国内有关农民或生态移民技能培训的绩效研究发现,部分地区培训效果较差,资源浪费严重,武陵山片区技能培训被边缘化,资源匮乏,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13][14][15][16]培训绩效不佳往往被归因于:供需不匹配、政策不系统、设计不完善、资助不科学、就业效果不佳、缺乏跟踪管理等方面,而相应对策亦集中于

此。 [17][18]

现有研究成果虽然为本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深化之处:一是针对生态移民技能培训绩效的实证研究非常缺乏,对培训的多维协同增效机制缺乏系统深入研究,研究结论概括性有余而适切性不足;二是评估视角较为单一,往往局限于培训系统内部,而缺乏从整体服务供应链的角度,对培训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进行审视和分析。

二、武陵山片区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服务链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1.指标体系构建

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服务链的绩效评价涉及多个环节。为了能全面地考核服务链的绩效水平,本文借鉴CIPP评估理论、平衡计分卡理论以及国外有关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方法,从培训服务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涵盖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的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服务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从“投入”的维度来看,主要包括“供需匹配”和“服务链的敏捷性与协同度”这两个方面。其中,“供需匹配”是指培训服务的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连片特困地区生态移民的就业技能需求。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生态移民需求的满足程度、对服务内容信息的掌握情况以及所提供的服务供给计划这几个方面来反映供需匹配程度。而“服务链的敏捷性与协同度”则是指在培训供给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参与主体之间的配合情况。例如,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包括政府、企业、培训内容提供者、培训设施提供者等,这些参与主体之间协同工作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服务链的运转效果。主要包括“服务链运转状况”“服务链响应速度”“服务链各节点的协同度”“组织领导”以及“培训教员的技能”等方面。

从“产出”的维度来看,涉及“服务满意度”和“供给者声誉”两个方面。其中,“服务满意度”指标是用来反映最终客户对培训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满意情况。作为培训实施的落脚点,学员对培训“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以及“服务效率的满意度”是反映服务链绩效的关键环节,它直接体现了服务提供方的工作是否到位。只有培训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满足了客户对培训内容、培训服务态度、培训组织等方面的需求,才能表明培训是有效的。除此之外,“供给者声誉”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服务提供者的认可程度,良好的声誉是供给者为自己打造的形象,也是其本身所拥有的独特资源,有助于供给者获得相应的机会和支持。“供给者声誉”所包含的“供给者信誉和信用”以及“服务链服务供给的质量水平”两项指标直接关系到培训机构在为生态移民提供技能培训服务的过程中,所有的活动最终产生的效果优良与否。

表1 连片特困地区生态移民服务链绩效评估指标

2.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表1的12个二级指标设计成问卷,于2013年和2014年先后两次赴武陵山片区的部分县市进行预调查,结合预调查反馈的情况,课题组测量了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对问卷进行了修订,并于2015年暑期进行了正式的实地调查。课题组随机选取20个培训机构(在进行数据分析时以H1-H20表示)进行抽样调查。每个机构随机抽取100名正在参加培训或者参加过培训的生态移民,共计2000人为调查对象,主要采取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并辅之以电话调查的方式。问卷回收率为100%。

目前,绩效评估的常用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法(简称DEA),然而在实际分析问题时,由于指标数量过多、初始指标综合性过强、相互指标之间有较强的共线性关系等问题,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往往会大打折扣。因此,本研究采取DRF—DEA组合评估模型,先用因子分析法(DRF)从投入产出指标中提炼出公共因子,然后将因子得分作为DEA分析的数据来源,做进一步分析。这种组合评估模型,综合了DRF和DEA的优势,既能保留并综合反映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又能减少计算工作量,使得计算的结果更为科学、全面,也更有利于客观地对各个评价单元的实际情况进行多目标的综合性评价。

(二)实证结果及其解释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构造因子变量,通过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进而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4个变量作为新的因子变量(4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1.39%);然后运用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进行旋转,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对变量命名。

表2 各个公共因子的含义

运用极差变换等方法将计算出的因子得分,消除负数影响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的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处理后的因子得分

我们将表3中的C1作为产出项,将T1、T2和T3作为投入项,利用DEAP 2.1软件对表3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20个培训机构的培训绩效的DEA分析表,如下表4。

表4 20个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机构绩效评估的DEA分析结果

输入变量 输出变量决策单元 DEA系数θ是否DEA有效S1 S2 S3 S4 H9 0.802 0.000 0.000 0.000 0.000 DEA 有效H10 1.000 0.000 0.000 0.000 0.000 DEA 有效H11 0.771 2.107 0.000 1.212 0.000 非 DEA 有效H12 0.835 0.780 0.248 0.987 0.000 非 DEA 有效H13 0.776 1.130 0.000 0.000 0.000 非 DEA 有效H14 0.842 0.112 1.231 1.239 0.000 非 DEA 有效H15 0.962 0.122 0.000 0.000 0.000 非 DEA 有效H16 0.755 0.000 1.344 0.527 0.000 非 DEA 有效H17 1.000 0.000 0.000 0.000 0.000 DEA 有效H18 1.000 0.000 0.000 0.000 0.000 DEA 有效H19 0.999 0.000 0.000 0.000 0.000 DEA 有效H20 0.976 0.000 0.000 0.000 0.000 DEA 有效

首先,从表4中所调查的20个培训机构绩效评估的综合效率来看,DEA有效的培训机构只有10个,占总数的50%,说明这10个培训机构投入产出规模相对最优,而其余10个培训机构则为非DEA有效。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武陵山片区这20个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机构的技能培训状况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仍有提升空间。其次,从技能培训的投入状况来看,上述20个培训机构中的S1值不为0的机构占总体的40%,说明技能培训投入因素中服务链的供给状况仍存在一定问题。有30%的样本的S2值不为零,说明技能培训服务供给者在信息监测、自身信誉及服务链运转状况方面还有待加强管理。另外,这20个培训机构中有35%的机构的S3值不为0,这意味着在技能培训服务的供需匹配程度有待加强。从技能培训服务产出状况来看,这20个培训机构的S4值都为0,说明培训服务的投入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有积极的影响。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培训机构目标定位不准确

提供培训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但是,大部分的技能培训服务机构往往着眼于自身的利益,期望通过收取培训费用和延长培训时间来盈利。对于学员而言,他们的诉求是希望培训费用越低越好,甚至最好是能得到免费的培训服务。在培训时间方面,学员希望培训时间能够比较灵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地掌握一到两门市场上所需要的、能为自己谋生的技术,尽早出去打工赚钱。由此看来,培训机构在目标定位上与学员的实际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国家要求对培训后的转移就业率达到80%以上,而且移民必须和用人单位签订 3个月以上的劳动合同。由于定位的不清晰,很多培训机构难以达到这一要求。

2.培训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服务机构提供培训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移民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但是,当前生态移民的技能培训机构重培训、轻就业的现象较为突出。培训内容往往掺杂了过多的移民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实用性的技能操作培训仍然缺乏,一些培训机构的学员受训后的就业率仍然达不到要求。由于缺乏技术性强的高级技工教师队伍,大多数培训机构在培训方式上往往以“面授”为主,很少采取着眼于实践的操作教学,学员动手操作能力提升有限,培训机构提供的服务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服务链的响应速度较差

目前,培训机构往往没有及时、准确地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动态,最终导致培训的内容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培训服务链的响应速度较差。此外,在现行的培训制度之下,培训机构都是根据政府部门的政策和分配的任务和自身的能力来进行具体培训内容的安排,学员和用人单位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显得十分的被动,培训服务并没有及时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进行调整,使得培训服务针对性较差。从劳动力市场需求来看,我们所调查的武陵山片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水平较低,二、三产业以及城镇所能接纳的劳动力能力也较为薄弱,城镇就业已处于饱和状态,通过技能培训输出的学员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

4.培训管理不规范

生态移民技能培训的管理不规范体现在移民培训活动的开展、资金的利用以及各培训部门间的配合度这几个方面。一些地区在技能培训计划的执行上有较大的随意性,例如随意地变动经费标准、培训机构和培训对象等,影响了培训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少数地区培训服务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对移民培训资料收集不齐全,培训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此外,一些贫困县对培训并不重视,虚报培训规模、挪用培训经费、骗取补贴等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对生态移民的技能培训,采用的是“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移民受益”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培训服务体系,启动了多个支持性项目,例如“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库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这些培训项目的主管部门不同,涉及农业、扶贫、劳动、教育和移民等部门,他们的规划和标准都不一样,使得培训各主体中无法协同运行,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四、政策建议

1.加强信息监测,及时掌握需求变化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服务的供应者,也迫切地需要融入供应链管理,以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的现实需求。技能培训服务机构要积极地参与到市场人力资源的基础资源建设中去,及时了解、掌握就业市场对技能培训的需求信息。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就业中介组织,使接受培训的学员能与就业岗位相结合,逐渐建立起以就业信息搜寻、就业咨询与介绍、后期服务保障等为主的培训、就业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业共同建立、完善学员的培训记录、培训课程资料等,集成建设相应的数据库系统,深入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加强与学员之间的沟通,以便设计出更有效、更切合实际的培训计划。再次,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服务,根据市场所提供的供求信息,逐步提高移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发掘潜在的培训需求,减少技能培训和学员就业的盲目性。

2.坚持市场导向,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首先,适应市场的需求,顺利的转移就业是技能培训的最终目的所在。因此,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明确服务目标定位,政府主要给予政策支持和间接引导,通过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对各个市场主体形成有效激励,推进技能培训服务流程的再造,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各培训机构要充分考虑到劳动力市场对移民的需求,按照市场需求定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例如,既可以由职校等机构根据企业“订单”的具体需求尝试为用人单位做专业化“订单”式培训,最后由政府来“买单”,也可以直接外包给有用工需求的企业进行培训,再由政府通过税费减免等方式予以补偿。

其次,不断改善培训机构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从经费来源到资金在服务供应链各个节点的分配,再到对经费使用效率的评估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着力加强培训服务供应链中资金流的全程管控,为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改善技能培训机构的教学设施、实习基地、学员住宿设施等硬件条件;注意引进社会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兼任教师,使教师队伍更丰富化、技能化,建立专业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优化培训服务供应链的软件条件。

3.强化培训责任,构建刚性保障体系

一是明确责任划分,加强移民迁出地和迁入地相关部门的联动配合。在强调武陵山片区各级政府对本地生态移民培训责任的同时,明确迁出地和迁入地各级政府在移民培训过程中的投入范围、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等,建立迁出地和迁入地一体化、培训和就业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二是建议统筹部署生态移民城乡培训就业一体化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加大服务供应链各个节点在信息传递、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岗位介绍、劳动维权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力度。三是建立培训评价考核制度,要对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质量、培训绩效的考核与评价,进一步规范技能培训管理。

4.推进多维协同,创新合力增效机制

由于生态移民培训主体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培训的内容又具有广泛性和多层次性,因此,生态移民技能培训的工作不能只依靠政府部门来承担,而是要有多个部门进行协同合作。当前,亟须建立一套维持服务链运转的多维协同增效机制。具体言之,就是在总体规划与管理上要服从政府的统一领导,各个培训机构、社会组织、企业之间相互配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进行分工和协作,以提高资源整合效率。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使各机构间建立以市场为纽带的生产合作关系。这种机制的良好运行结果,从某方面还能体现出我们国家的制度优越性。[19]

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生态移民地区的第二、三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当地企业接纳移民就业,尽量为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在技能培训工作过程中,企业要充分发挥其科技培训方面的作用,结合企业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专业的实践安排当中,使技能培训更具针对性。

[1] Jack S.Cook,Kathy DeBree,Amie Feroleto.From Raw Materials to Customer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Service Industry[J].SAM Advanced Management Journal,Autumn 2001,66(4).

[2] Lisa M.Ellram,Wendy L.T.,Corey B.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Service Supply Chain [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4(6).

[3]Scott E.Sampson.Customer-supplier duality and bi-directional supply chains in service organiz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Bradford:2000,11( 4).

[4] Sampson Scott,Spring Martin.Special Topic Forum on Service Supply Chains [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11,2(47).

[5]Robert S.Kaplan ,David P.Norton.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70(1).

[6]张钢,徐贤春,刘蕾.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政府能力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4(08).

[7]陈振明,刘祺,蔡辉明,邓剑伟,陈昱霖.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与应用分析——基于厦门市的实证研究[J].理论探讨,2009(05).

[8]吴乐珍.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各省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2(11).

[9]D.L.Kirkpartrick.Evaluation,AST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M].R.L.Craig.New York:McGraw Hill,1996.

[10]Stufflebeam D L.Evaluation as Enlightenment for Decision Making [A].Walcott H B.Improving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an Inventory of Measures of Affective Behavior[M].Washington,DC: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1969.

[11]Tony Fang,Jelena Zikic,Milorad M.Novicevic.Career Success of Immigrant Professionals:Stock and Flow of Their Career capit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09,30(5).

[12]Sarit Cohen-Goldner,M.Daniele Paserman.The Dynamic Impact of Immigration on Natives'Labor Market Outcomes:Evidence from Israel[J].DanielePaserman,2011,55(8).

[13]赵树凯.农民工培训的绩效挑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14]李润平,张莉莉.四川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现状调查[J].调研世界,2012(2).

[15]王丽华,欧荷花.武陵山区劳动适龄人口的职业教育培训机会探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16]李娟娟,张红.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以西安市调研为例[J].成人教育,2013(1).

[17]邓高权,郎永健.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培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9(2).

[18]彭亮,万明春,朱捷,等.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培训绩效评价研究[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11).

[19]金瑶梅,孟祥周.生态、资本与社会主义——福斯特的生态社会主义评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A ATUDY TO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KILL TRAINING SERVICE FOR ECOLOGICAL MIGRANT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WULING

Liu Jinsong,Yang Shengcai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dex system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ecological resettlement in skills training service based on the "input" and "output" dimensions.The author chooses 20 training institutions of Wuling mountain area as samples randomly and uses a model combining DRF and DEA to evaluate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in sample area.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re are inaccurate target of training,loose combination of training and practice,poor response speed of the service,nonstandard management and so on.Therefore,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master the change of demand,improve service quality constantly by adhering to the guidance of market,build sound guarantee system to strengthen training and innovate synergistic mechanism to promote multidimensional coordination.

ecological migrants;skills training;chain of service supply;performance evaluation

陈家柳﹞

【作 者】柳劲松,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杨胜才,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430074。

F127【文献识别码】A

1004-454X(2017)06-0158-008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国家社科一般项目)“连片特困地区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服务链的绩效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BFA130038)。

猜你喜欢
移民供应链机构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移民火星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12项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
内陆移民(外二首)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