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融通:“方圆”基础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08 18:08尤佳
名师在线 2017年4期
关键词:方圆文体校本

方洲小学2015年开始构建“方圆”课程体系,形成课程框架、课程图谱、课程实施方案,并在全校开始实施。在框架中,我们将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校本化的国家课程)、拓展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充分意识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学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

一、理解·深化:形成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共识

通过对相关文件、文献的整理和对北京、上海一些具有经验的学校调研,我们认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就是学校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的过程。

第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质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要保证国家课程的内容、课时、目标等各方面的落实,然后才能根据学校和地方的特点,对国家课程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体现学校发展的特色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我们是在明确方洲小学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兼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科体系特点,找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契合点制定相关课程框架。

第三,我们认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学校对课程的整体规划及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这两个因素对于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正是鉴于以上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理解,我们确定了以横向整合与纵向拓展搭建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二维体系。

二、整合·融通:建立学科课程的外部联系

1.建立学科课程的校本整体规划

在国家规定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根据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重新整合构建形成了四大学习领域,即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学习领域的整合不仅能够解决学科间知识交叉重复、学习低效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整合中学科里过于分化、窄化的观点被打通,相类、相同的内容被放在一起研究,同时也对照着课程标准一一落实。

2.构建跨学科的校本化统整课程

四大学习领域对学科的整合是基于学科特点,更是基于学生协调、完整发展的需要。整合体现在学习内容的整合、学习方法的整合、教研的整合和资源的整合上。

例如在数学与科技领域,我们整合数学、科学、信息、综合实践,重点体现这一类学科在实践、创新方面优势。例如数学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和科学中的《做框架》这两节课都是六年级上册所学,教学计划进度时间也比较贴近,就可以进行整合教学。科学教学中制作长(正)方体框架需要学生对长(正)方体的特征有着十分透彻的了解,用的杆件要求对长度进行测量。为了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将科学、数学两课时内容进行整合,其中一课时进行知识准备、操作理论指导的学习,一课时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动手实践,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数学素养的目的。

同样在教学三年级上《比较水的多少》认识量筒时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融合教学;教学五下《时间在流逝》与数学《认识分,秒,小时》融合,有机融合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在科学学科中的应用。

在艺术与审美领域,学校整合了美术、音乐、书法,强调这一类学科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审美品位。例如在教学音乐和美术时,将音乐与绘画巧妙结合,以恰当的音乐激发学生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时也通过绘画的表现,丰富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因为语文老师大部分都兼教品德学科,在教学时,老师主动地将语文和品德学科整合,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诚实和信任》一课时,我们结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我们和诚信在一起》这个单元的内容,让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同时品德与社会中大量的名人故事、名言警句也丰富了语文课的内容,增添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原本四课时的教学任务在两课时内能完成,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现在很多老师在领取到教材的时候已经习惯性地翻一翻目录,寻找不同学科的整合点。

三、调整·补充:变革学科课程的内部结构

教材是贯彻与执行国家课程的主要依靠手段,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也就必然呼唤学校对教材内容的重组与创新。

在美术学科,教师在备课组组长的带领下对学科教材进行整合,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分为四个主题;音乐学科从“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教材;体育与健康从教学内容上分为六个单元内容进行教学。在活动的过程和空间上,呈现出与课堂教学不同的特性,从而使学校的课程文化真正丰富起来,做到学校课程校本化、特色化、个性化,实现校本课程的华丽转身。学校的校本课程《多彩童画》《快乐足球》《最美声音——评弹》与国家课程的单元教学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相应评价,引入学分制管理,每完成一个单元(主题)的教学内容得到相应的学分。

在语文学科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和按文体重组教材的尝试。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按文本的内容主题划分的,在教学时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我们尝试采用了单元整合教学。我们初步将每个单元分为三个模块课,每个模块课又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模块课为感知课,分为了解、识字、通读;第二模块课为探究课,分为发现、品读、收获;第三模块课为提升课,分为知道、拓展、提升三个环节。例如六年级第一单元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的四篇课文体裁、内容各不相同,但“爱国”的主线却巧妙地串联起四篇课文。我们以“爱国”为话题切入教学,进行教材重组。整个单元原本应该10个课时,但重组后我们只用了6个课时,这样节省下来的课时可以用来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语文教学,要关注文体,已经成为我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文体意识,为每位老师配置了薛法根老师的《文体分类教学》专著,各个备课组都在深入研读学习的基础上,尝试着将“文体分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首先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依据学情,初步确定本年级组研读的一类文体。例如:一、二年级我们尝试着以“儿童诗”教学为主要研讨内容,三年级则主要研讨“童话”文体教学,四年级研究叙事“散文”文体教学,五、六年级则分别以“说理文”和“小说”两类文体进行研讨。将教材进行重新组合,通过多篇同类文体的阅读,从学阅读方法到用表现手法,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不同文体的不同方法。

我校英语学科积极探索“英文绘本教学”。我们从教材中整理出不同的话题,根据这些话题,老师通过网络、书店等途径,搜集、整理相关的英文绘本故事,将这些绘本故事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它不具备像语文、数学等这些学科课程一样的知识逻辑体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对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明确了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定位,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予以实施。例如我们目前在全校开展的“苏式生活”主题研究,从美食、风俗、名人、园林、艺术、数字等方面对苏州进行全面的实践体验。按照不同年级编写苏州“美食”读本,了解美食价格、营养成分;讲苏州“名人”故事,走进“名人”博物馆,画名人历史等;了解园林历史、建筑风格、制定合理的游览园林的旅游方案、写导游词;从数学方面了解木质建筑的结构框架及压力承重原理,利用班队课及家长道德讲堂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苏州的高雅艺术……

四、多样·综合:变革学科课程的时空安排

1.学习时间的变化

课程整合后,我们将改变原有40分钟固定课时。设置“30+10”的基础课时,主要安排数学、英语、语文、体育等学科,前3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后10分钟为课堂精练;构建“80分钟或半天”的大课时,儿童画是方洲小学特色,整合后我们将两节美术连排,形成80分钟的大课,更有利于学生完成作品;我们将周四下午全校的课程设置为综研、品德、班会等,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德育课程,学生也能够更好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设置短时灵动的“小课时”,如每天10分钟的方圆小学堂、鼓励学生自助式学习的“自主课堂”,还有每天清晨10分钟的自主晨诵和每天中午20分钟的自主阅读,从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

2.学习空间的变化

学生在教室进行基础性课程的学习。拓展型课程打破班级建制,周一、周二和周五进行分层“走班”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自主选择不同的社团。另外,利用周四下午的时间,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博物馆、植物园、实践教育基地,走进名胜古迹,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五、引领·体验:创新学科课程的学习方式

统整型课程整合有利于孩子以相类思维进行学习,因此更可以采用“以问题为引领的自主体验”的教学策略。我们构建了基于问题引领、自主体验的主体性教学策略。基于“问题”,构建高质量的“主问题”或“问题群”,以更好地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切实培养孩子的整体探究意识。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强调课前充分预学,带着问题进课堂;课中自主体验,解决问题学习方法;课后展开延学,带着问题出教室。大力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核心素养。

随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关注点已经不仅局限在一堂课如何教,而是一门学科如何教,多门学科如何综合地培养一个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当然,我们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推进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困难与困惑。例如学科课程的统整使教师的教学领域不再限于一个学科,这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本化的国家课程评价还没有完全跟上……我们知道,国家课程校本化是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我们会一直在路上。

方洲小学剪影

猜你喜欢
方圆文体校本
十月打了霜
大禹治水
撞不周山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方圆十四行(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