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验为支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01-10 12:00崔海月
中学理科园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物理实验教具

崔海月

摘 要: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常以实验为支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电容器”教学实践为例,通过简单的自制教具、常用的实验室器材进行实验,在学习电容器的构造、功能和工作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具;科学探究;核心素养

引言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了“电容器”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1 ],内容要求有:观察常见的电容器;了解电容器的电容;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能举例说明电容器的应用。在完成内容要求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如何通过生活化的实验教具,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科学探究;(2)如何利用整合化的实验器材,引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3)如何通过分组实验,强化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本文通过课堂实录,展开思考。

1 通过生活化的实验教具,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科学探究

兴趣是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寻求知识的动力、获取能力的源泉,学生对某件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时[ 2 ],才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摆脱“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出击。笔者通过设计巧妙的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内容。

【教学片段一】电容器导入部分

师:出示如图1所示的教具(图1为自制的电容器:选择一个空的矿泉水瓶,瓶内装有高浓度的盐水,在瓶盖中心插入一根长金属棒,瓶外包装纸内包有等大的锡箔纸,用导线与锡箔纸相连,课前先对自制电容器充电)

师:大家看,老师这里的矿泉水瓶装有电,大家相信吗?

生:不信。

演示实验:与锡箔纸连接的导线和插在盐水中的金属棒接触,接触处放出火花。

学生:发出哇…的感叹声。

师:刚才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放电现象。

师:为什么啊?它与我们平时的矿泉水瓶有什么不同吗?我们把它拆开看一看。(请一名同学拆开矿泉水瓶外的包装纸)

师:包裹在水瓶外面的是什么?

生:锡箔纸。

师:水瓶里面装的是盐水,锡箔纸和盐水都是良好的导体,两个导体中间被一层绝缘介质隔开,像这样具有储存电荷功能的装置就叫做电容器。

师:电容器有怎样的构造呢?

生:拆开矿泉水瓶外面的包装纸,并向大家展示其内部构造。(为了给学生留有悬念,把锡箔纸藏在包装纸内,让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到锡箔纸,如图2所示)

学生看到藏在里面的锡箔纸恍然大悟,原来这里暗藏玄机,学生牢牢记住电容器的结构,这样引入新课,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自制实验教具,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有趣的实验现象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 利用整合化的实验器材,引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其过程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笔者把实验室常用器材整合在一起,制作了如图3甲所示的实验教具,以便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片段二】体验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实验设计1

原理:如图3乙,把单刀双掷开关拨向1,灯泡发光然后逐渐变暗,表明电容器充电,并且充电电流逐渐减小;把单刀双掷开关拨向2,灯泡发光并逐渐变暗,表明电容器放电,并且放电电流逐渐减小。

学生动手操作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生:灯泡开始发光,后来又熄灭,是为什么呢?

师:灯泡刚开始发光,说明什么?

生:电路中有电流流过。

师: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这个过程中电容器储存电荷,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极板聚集正电荷,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极板聚集负电荷,两极板间存在电势差并形成逐渐增大的电场。

师:灯泡后来又熄灭,说明了什么?

生:电路中没有电流。

师:那电流为什么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呢?

生:難道是电容器充满电了,电路中就没有电流了。

师:对,此时电容器充电结束,电路中电流为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和电源电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用电压表测量一下。

生:电源电压等于电容器两端电压。

师:充电过程电源的电能转化为电场能储存在电容器中。

学生根据充电过程积累的知识猜想并解释放电过程可能出现的现象,然后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师:看来一个小小的电容器作用可不小,可以用来储存电荷和电能,那电容器储存电荷的多少与什么有关呢?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设计如图4甲所示实验。

【教学片段三】探究影响电容器储存电荷量多少的因素

实验设计2

原理:如图4乙,左右两侧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电路,利用双刀双掷开关同时控制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开关向下闭合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开关向上闭合电容器与灯泡构成闭合回路,电容器放电,灯泡中有电流通过,利用灯泡发光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电容器储存电荷量的多少。

实验中很容易观察到右侧灯泡发光时间较长。

生:相同的电容器,所加电势差越大,储存的电荷量越多。

师:那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实验装置如图5甲所示)

【教学片段四】电容器的电容

实验设计3

原理:如图5乙,CA、CB为两个完全相同并且不带电的电容器,开关S1向下闭合,电源给电容器CA充电;开关S1向上闭合,CA与电源断开与CB构成回路,CA、CB电量平分;开关S1断开,S2闭合,再断开S2,向上闭合S1,CA、CB电荷量再次平分,数字电压表测量CA或CB两端的电压,并记录在表1中,根据表1中数据可做定量分析。

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定量关系。

生:电容器两端电势差和内部储存的电荷量成正比。

师:我们把电荷量与电容器电势差的比值用常数C来表示,它在数值上等于电容器所加单位电压时储存的电荷量,很显然它反应的是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以上实验简单易懂,实验现象明显,可操作性强。实验设计1、2把不易观察的电容器充放电过程通过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体现出来,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启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有理有据的预测,提高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猜所想,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实验设计3的定量分析,避免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这些简单可行的随堂实验,也使得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索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以实验为支点,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 ]。

3 通过分组实验,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教育专家曾指出:“离开了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则失去了依托和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更多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 4 ]。

【教学片段五】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环节1:提出猜想

合理的猜想是探究性实验的前提,学生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结构进行猜想,为了避免漫无目的的瞎猜,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师:平行板电容器由两块平行放置且彼此绝缘的金属板构成,如图6,移动平行板的底座,可以使两板靠近或者远离,也可以使两板错开,在这个过程中平行板电容器的哪些量发生了改变?

生:两板间的距离,面积。

师:能说的具体一些吗,是哪里的面积,是平行板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吗?

生:当然不是,是两平行板的正对面积。

师:大家猜一猜,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两板间的距离,两板的正对面积,两板间的绝缘物质,还可能与两板的材料有关。

师:这么多的影响因素,我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探究?

生:控制变量法。

环节2:实验成功要素—实验前的若干思考

师:电容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反应出来呢?

生:我们知道C=Q/U,当电量一定时,电势差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电容的变化情况。

师:很好,如何反应出电势差的大小,又如何让电容器带电呢?

生:电势差的大小可以通过静电计指针的偏角来表示,通过起电机与电容器两极板接触使之带电,还可以通过摩擦橡胶棒与电容器极板接触使之带电。

一步一步地设问促进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让课堂充满活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家集思广益拓展知识的宽度。

环节3: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学生展开分组实验,完成表2内容,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环节4:讨论实验成功的秘诀

由于南方天气潮湿,空气漏电导致电荷损失,静电计指针偏转不稳定,因此在做實验前提前打开空调对实验室进行除湿,并用电吹风对静电计和平行板电容器吹热风烘烤,为防止漏电导致后面实验现象不明显,每次实验前都要用起电机重新给电容器进行充电等[ 5 ],这些细微之处不仅透露着物理实验的严谨,也恰当好处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把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操作的平台,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本节课利用电容器的特点,设计实验教具,以实验教学为支点,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彭学兵.影响高中生学习物理兴趣因素的探索[J].中学物理,2017(6).

[3]吴敏.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支点-以"电容器的电容"为例[J].物理教师,2018(3).

[4] 李红伟.以实验为基础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物理,2016(11).

[5] 李颖.优化实验教学资源 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以"了解电容器为例"[J].中学物理,2017(11).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物理实验教具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