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2018-01-24 16:51孙海燕
山西青年 2018年13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数学

孙海燕

(乌鲁木齐市第66中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教育的改革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重视。而合作学习是体现徐盛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教师也逐渐对合作学习模式有了新的了解,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能够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主要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方式进行阐述。

一、现阶段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的纪律不严

在现阶段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在学生的讨论阶段,教师一般不会规定严格的纪律。在学生自由讨论的阶段,学生一般都比较自由,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事情都有两面性,在进行自由讨论的同时,学生容易出现闲聊的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对于知识的掌握不牢[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课堂合作教学中学生不能及时对课堂中的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合作过程中过于自由,不能正常地对课堂知识进行学习。

(二)教师让学生探讨的问题过于简单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讨中寻找出解题方法,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目前,部分教师对于问题设置得过于简单,学生探讨问题不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简单的考虑之后就会得出答案。简单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学生对于问题的探讨只基于表面,不会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教师在合作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探索,不能随意在课堂合作中提出问题,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学习。

(三)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不深刻,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学处于形式化的运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许多教师都开始在课堂中融入合作学习的模式。但目前合作学习的方式仍然存在问题,部分教师会让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没有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导致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只会对问题进行表面的研究,对于更深层次的知识,学生无法学习到。

二、合作教学对于学生的意义

(一)加强了学生间的互动

为达到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合作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可以及时地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学习技巧与同学分享,互帮互助,将数学知识的价值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2]。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加强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的同时学习别人的技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的分享过程也是学生增进友谊的过程,对于学生的成长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学生课堂学习中对学生的课堂合作学习进行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问题能够直接提出,教师及时解答,有效提高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增强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能力。

(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初中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为了使学生主体地位不被动摇,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融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学习模式。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主场,而是学生相互合作讨论问题的主要场地,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辅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因材施教,针对教材内容提出问题

为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教师逐渐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学习。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需要针对教材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们对问题展开探讨。对于问题的设置,教师必须要针对课本中的重点与难点而提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加强对于重点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对称轴的选取是本次课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针对对称轴的选取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比如,教师的问题可以是“对称轴的画法”、“对称轴的概念”、“对于同一图像,选取不同的对称轴,轴线两遍的形状是否相同”等。学生针对教师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进而掌握对称轴的概念与画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3]。

(二)结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不同难度的问题

初中正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讲解是面向全班学生。这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并不能跟紧教师的教学进度,对于知识的理解不全面,学习效率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模式对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最大程度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以人教版初中教材中对于《一次函数》的学习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重点学习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定义的部分和简单的运用,基础扎实的学生在课堂中就要将一次函数的变形以及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全面进行掌握,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动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性地对知识进行掌握,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与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4]。

(三)有效制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地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师字课堂教学中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区别设置,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堂教学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子啊课堂教学中逐渐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加强学生的实践培养,使学生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对学生进行合作指导,提升学生合作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课堂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团结协作能力。教师在学生的合作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对课堂中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效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小组内

部,了解学生在合作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降低学生在遇到困难是浪费的时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对知识进行探索,节省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解时间,学生将利用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堂实践练习,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五)设置竞争式的合作学习模式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竞争式的学习模式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胜心,促进学生主动融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尤其是在合作学习之中,组内成员进行良性的竞争有利于学生成绩的快速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习成绩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与竞争中提升自身成绩,进而促进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生课堂学习气氛更加活跃,在课堂中掌握的相关知识更多,有助于对学生综合实力的培养。

[1]王艳光.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探析[J].考试周刊,2018(25):107.

[2]曾辉祥.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J].好家长,2018(08):141.

[3]刘梨凤.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探究[J].科普童话,2018(03):1.

[4]王媛.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J].考试周刊,2018(06):92.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数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