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薄一厚”教语文
——以《唯一的听众》为例

2018-01-24 23:23陈路英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本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陈路英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探索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已经得到证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但是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效果,还要追求效率。让复杂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才能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更多的知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繁多是公认的事实,是不是繁多的内容就一定需要复杂的教学过程呢?这是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思考研究的问题。

为此,我首先研究了《语文课程标准》。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句话给我们传达的信息就是:抓住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学生素养的提升这两点内容,语文教学就完全可以达到课程目标。这两点内容,通常情况下都需要借助于文本解读来完成。因此,采取合适的策略对教材文本进行简单又有效的解读,是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高投入低效率现状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了“两薄一厚”阅读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两薄一厚”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所谓的“两薄一厚”,是在古人“厚书读薄,薄书读厚”读书方法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阅读教学策略。“读厚”指的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能针对文本中包含的语文知识进行合理引申、拓展。“读薄”是指在解读文本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和艺术特色等核心内容。从心理学角度看,“读薄”的过程,就是一个概括、归纳的过程。

解读教材文本,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读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在文本解读中学到语文知识,还要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还要形成必要的语文素养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个性品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解读,要有一个从“读薄”到“读厚”,再从“读厚”到“读薄”的过程。我们将“读薄”和“读厚”结合到一起,就是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中,既有一个概括分析的过程,又有一个思维发散、拓展和延伸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怎么实施“两薄一厚”的教学策略呢?下面笔者以《唯一的听众》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怎样构建“两薄一厚”的阅读教学过程。

二、“两薄一厚”阅读教学方法的构建

1.“两薄”之一——提炼内容,概括文本

课标规定了五、六年级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唯一的听众》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一位老教授的鼓励下成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家的故事。为了达成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这一目标,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过程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一下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指名回答,三名学生回答的都不够简洁。)

师:同学们想想,还能不能概括得更简洁一些呢?给大家一个提示: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生:“我”练习演奏小提琴,开始演奏得不好,后来学会了。

师:好!那么文中的“我”是怎么学会的呢?

生:有一个老人天天听“我”练习。

师:没错,有了老人天天听“我”练习,“我”就学会了。这说明老人天天听“我”练琴是对我的一种——

生:(齐)鼓励、帮助。

师:很好,现在大家再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学生概括的内容虽然还不是特别精练,但是他们已经学会了从文本众多信息中迅速找出关键内容的方法。在我还没有给出提示的时候,学生就已经说出了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的大致经过,这说明学生在概括能力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我引导学生先把文本“读薄”,在学生原有技能基础上,促进其概括能力得到提升。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这个“读薄”的环节中,我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提炼出文本的核心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为下一步“读厚”奠定了基础。

2.“一厚”——理解感悟,拓展延伸

“读厚”,就是立足文本,深入理解、感悟,再以文本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都特别重视“读厚”环节。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把自己从文中挖掘出来的知识点全都讲给学生听。这种面面俱到的阅读教学,不仅会增加师生课堂任务量,还会让学生在掌握文本重点内容时受到干扰。“读厚”,我们要做的是在“读薄”已经有了成果的基础上,抓住其中的一两个点,以点带面有侧重点地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写法。

在《唯一的听众》教学中,“读厚”环节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师:故事里的两个人物你最喜欢谁呢?

(生众说纷纭)

师:好,现在大家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喜欢老教授,一种是喜欢作者。现在就请喜欢老教授的同学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老教授。

生:因为老教授善良。

师:还有吗?

生:我觉得老教授很慈祥。

师:不错。我们暂时先写上这两个词儿(板书)。那喜欢本文作者的呢?什么原因?

生:我认为作者非常要强,也很努力,做事情很有恒心。

师:不错,我们也把这几个词儿先写上(板书)。看,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个人的主要特点。那么这些特点你是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在文中分别找出了对老教授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对“我”的心理描写的句子。接着我让学生抓住文中人物描写的这个“点”,通过分析理解其精妙之处及其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完成了对文本语言运用的深入解读。最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在妹妹那里知道了老人的身份以后,晚上辗转难眠,你认为作者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已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的锻炼。学生要完成这个问题,首先要对作者的性格特点以及对老人的感情有深入理解。其次,学生还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并且发挥想象。这些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

这就是把文本“读厚”的过程。“读厚”不代表面面俱到,“读厚”不是把语文知识“硬塞给”学生,而是要选择最适合学生的“点”,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目标这个“面”的形成。

3.“两薄”之二——审视回顾,总结提升

对文本进行解读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回过头审视自己在这一节课中学到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从诸多课堂所学内容中抓住重要部分强化理解,在练习中加以巩固,这就是阅读课上的第二次“读薄”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你现在也要写一下你曾经感激的人,你打算怎么写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说出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描写等内容,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审视回顾的过程。通过审视回顾,学生不仅对重要信息加深了印象,也完成了从知识的占有到能力形成的质变。学生的能力培养也通过这个“读薄”环节得以实现。

“两薄一厚”阅读策略,是以学生的基础为出发点,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为主线,以促进学生能力的素养形成为归宿的一种有效策略。在教学中实施这种阅读策略,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身心良好发展两个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如何将这一阅读策略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发挥出来,还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去探索。老师们,我们一起努力吧!

猜你喜欢
文本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