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植”微课,构建高效课堂

2018-01-24 23:23黄志锋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木兰船长微课

黄志锋

“微课”即微型课程,它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新鲜的教学方式。那么该如何利用好微课资源呢?怎样在语文课堂中植入微课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沿着文本生发

微课程的创始人戴维·彭罗斯说:“微课程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我们将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我们将对这一过程进行监督。”因此,我们在执教语文课前,要先潜心研究文本,哪些地方该植入微课。在教学中,我发现在这样几个环节植入微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巧妙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阶段的文章大部分通俗易懂,但也有一部分课文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如何使学生快速理解有难度的文章呢?如果只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所得一定极其有限,而恰到好处的微课植入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这个难题。

一位教师在执教《木兰从军》一课时,当讲到“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时,学生对木兰从军后的戎马生涯以及木兰的飒爽英姿很不熟悉,教者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木兰的打扮、黄河水的流淌声、战马的嘶鸣声,无不深深吸引着学生。教者适时引导学生思考:眼前是_____,木兰心中会_____。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说木兰的内心想法。看完视频,教师出示“花木兰是一位_____的女英雄”,让学生填写恰当的词语。学生的答案可丰富了:爱国爱家、思念家乡、英勇善战。微课的植入,巧妙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又如我在执教《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对詹天佑开凿的“人”字形线路一脸茫然,我就播放了一段视频。看完之后学生恍然大悟,不由自主地夸赞道:“詹天佑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工程师!”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细细揣摩,我认为只有潜心研读文本,适时植入微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一定省时省力,学生一定会易于接受。

2.巧妙突破易错点

在识字课中,学生通过词串的形式或通过儿歌的形式,在朗朗上口的朗读中记住了不同的汉字,但我将几个生字通过转转盘这样一个游戏,给汉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汉字时,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就有了一定的认知困难。

在一次关于偏旁的识字课教学中,我利用视频详细讲解了本节课要用的几个常用的偏旁。动画的渲染,每个偏旁的儿歌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当学生再次学习时,就简单轻松多了。学生书写的正确率自然也提高了,不会再张冠李戴了。因此,对于突破易错点,微课的植入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之一。

书信是五年级学生应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我在执教《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时又重点对该文体进行了教学。

我制作了“书信的格式巩固篇”的微课。先让学生对书信的组成部分——“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进行了回顾;然后出示一封具体的信件,让学生判断格式的正误,并说出理由;最后播放《书信格式歌》,让学生记忆:“称呼开头顶格写,正文祝福空两格,署名下面留日期,书信格式永记牢。”通过打油诗的方式,学生快速地掌握了书信的格式。

微课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很少再出现格式错误的现象了,即使过了一两个月,再次让他们写信,他们依然能够写出正确的格式,这就达到了微课植入的效果了。

微课植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视频播放,它必须符合知识点的要求:必须是学生的的确确难以理解的,容易出现错误的,而且也确实能够带动学生更加深入学习的。

每一节语文课都有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弄明白,这需要我们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上课前,我们可以先把知识难点和易错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学习,这样既解放了教师,又给予了学生充分自学的时间,一举两得。

二、着力创设情境

微视频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学课件,它能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易错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微视频的播放有利于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也能够巧妙引导学生留白。“留白”是文学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处处有留白的存在。

在执教《船长》一课时,面对即将沉没的“玛丽”号,我播放了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船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写话:“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话想对船长说,拿出你的笔在活动单上写下你此时此刻最想说的话。”

出示活动内容:

心灵对白,感悟船长。

转眼间20分钟过去了,“诺曼底”号上的乘客与船员得救了,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此时此刻“玛丽”号巨轮上得救的人们可能会焦急地呼唤些什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船长哈尔威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他的内心有可能在想些什么?想一想,照着下面的例子说一说:

“船长,您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_____________。”

“朋友,不是我不想回家______。”

读着读着,部分学生的眼角湿润了,再读,教室里面已经有了抽泣声。正因为有了微课的渲染,学生对船长有了深刻的理解、认识,仿佛置身于当年的场景中,怎么能不动情呢?

又如我在执教《鞋匠的儿子》一课时,学生对于美国政府议员的选举、总统的诞生充满了陌生感,于是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观视频,品读人物

1.观看视频林肯在参议院的一次演说。

2.结合文中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视频观看结束后,我顺着学生的话题,让他们补足文本的留白:(1)林肯时刻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对那位参议员说:_____,还说_______。(2)正因为他对所有人都平等,他才对别人所瞧不起的作鞋匠的父亲是那样的敬重,他诚恳地说:______。(3)也正因为他追求平等,所以他才自豪地向所有人说:____。几个及时的拓展,让学生对追求人人平等的林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

补充留白不是为了配合文本“演戏”的需要,更不是为了“赚取”学生的眼泪,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潜入文本,细细品味、咀嚼文本所涵盖的更深层次的意义,而恰到好处的微课植入就能解决文本苍白无力的局限。

三、奔向高效课堂

教师课堂上讲,学生认真听,及时做好记录,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微课植入能改变这一现状。学生可以在课堂观看微课,也可以在家中观看,这就是现在流行的“翻转课堂”。学生观看完视频,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中教师讲解的内容就少了,那教师干什么呢?答疑解惑、知识的迁移运用,走向更深入的学习,向更深处挖掘。教育的内容更加广泛,势必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姥姥的剪纸》一文,我从题目入手制作了微课视频。在视频中,我通过文章第1~6自然段重点讲了姥姥剪纸技艺的“神”设计了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学习:

品技艺 学习写法

自由朗读第1~6自然段,要求:

(1)画出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简单作批注,想想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练习朗读感悟。

视频结束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姥姥的剪纸还“神”在哪里?学生做了精心的准备,纷纷给出了答案。

通过先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中我再抛出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参与度、思维能力的训练都能达到很高的水准,这也就达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了。

微课是教学界的一股清风,是一种教学手段,它能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自由、深入地学习。因此,教师应该细细研究,抓住微课的特点,让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开出美丽的花!

猜你喜欢
木兰船长微课
木兰剧片段展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出发吧,船长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若是木兰能网购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
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