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传说”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阅读探究

2018-01-24 23:23丁月霞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牛郎织女娘娘许仙

丁月霞

在我国五千年文明的长河中,中华儿女创造和传承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华夏子孙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应筛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民间传说,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他们理解和接受。

什么是民间传说呢?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事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民间传说想象大胆又具有现实意义,语言通俗又极富美感,令学生百读不厌。如何带学生走近民间传说,去了解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去探寻民间艺术强大生命力的来源呢?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以一点带一面、以一篇带一本,和学生一起开展对民间传说的阅读探究。

一、对比阅读文本,了解传说特点

课始,出示:

民间传说,是从远古时代起,通过人们口头流传的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文学,是人民大众运用口头语言创作和流传的活的语言艺术。

我让学生快速找出民间传说最基本的特点,即口口相传。接下来就让学生对比阅读两篇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引导学生感受民间传说的特点。之后,我让学生欣赏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连环画,带学生吟诵唯美的古诗词。如此辅助学习,让此环节充满感性的美。

师:我们刚学习了课文《牛郎织女》,老师这儿有一组连环画,你能配上简短的文字吗?

生:从前,有个放牛娃叫牛郎,自幼父母双亡,跟哥嫂生活,嫂子待他很不好,他只好跟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指引下,牛郎在小树林里遇到了美丽的织女,二人相识相知,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

生:王母知道织女私自下凡,大发雷霆,亲自带兵将织女捉回天庭。牛郎披着牛皮追赶,却被王母划出的天河挡住。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七月初七这天,喜鹊为他们搭桥,让他们在桥上相会。

师:袁珂是著名的民间文学家,他整理写作了《牛郎织女》。请快速浏览袁珂写的《牛郎织女》,用你的火眼金睛去发现,哪些内容是课文里没有的,在旁边做个记号。

生:我发现“搬银河”“用瓢舀银河水”“传书递信”这些环节是课文里没有的。

师:你更喜欢哪个版本呢?为什么?

生:我更喜欢袁珂版的,因为情节更加曲折,更加吸引我。

师:传说传说,越传越说,越说越传。它的传奇色彩深深吸引着人们。(板书:充满传奇)

师:我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了疑惑,同一个故事,为什么内容会不一样?其实这正是民间传说的一个特点。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故事进行改编、完善,所以,它的内容总是变化着的。(板书:富于变化)

师:万变不离其宗,有一点永远都不会变,那就是人们的情感。请大家读读两个版本的鹊桥相会,你读出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生:我读出了人们都希望有情人能成眷属。

生:我读出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板书:向往美好)

师:正是因为对美好的向往,遥远的牵牛织女星才有了故事,有了情感。让我们在浪漫的诗词中重温这个动人的传说吧。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品析人物特点,练习流畅讲述

读民间传说,如果重点仅落在探究特点上,未免过于理性。语文课就该有语文味。语文味是什么?我觉得就是对文字的品析,对情感的感悟。对民间传说稍作研究就会发现,几乎篇篇优秀的故事中都有着个性鲜明的形象,其特点各异,或美丽善良,或机智勇敢,或疾恶如仇,或性情刚烈,都散发着正能量。学会赏析人物形象,会对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引导。

很多名家教学此类文本时,都会设计“复述”环节。的确,民间传说是口口相传的民间艺术,语言通俗易懂,便于讲述。如果学生能将故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不也是一种积累吗?但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仅仅复述,要求偏低。如何让学生的讲述更具吸引力呢?我在设计中确立了两个环节:(1)给学生提供情节发展图,有了凭借,会降低难度。(2)我示范讲述。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必须具备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我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完全有把握进行精彩示范,在这一环节可以给学生带来听觉冲击。

师: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一个著名的景观——断桥残雪。这断桥,因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而闻名,这个传说便是《白蛇传》。白娘娘与许仙在断桥相识相恋并以身相许,演绎出一段段惊心动魄又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请快速默读这个小故事,进行圈画、批注。你读出了怎样的白娘娘?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生:我读出了有情有义的白娘娘、刚强的白娘娘、嫉恶如仇的白娘娘、敢爱敢恨的白娘娘……

师:同学们,看看民间传说中的这些女子——织女、嫦娥、孟姜女、祝英台、田螺姑娘……无论是人,是神,还是妖,她们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那就是,她们都是真善美的化身。(板书:真善美)

师:精彩的故事是要讲出来的,咱们来小组合作,故事接龙,好吗?请反复阅读《水漫金山》第8~1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说出来。能做到声情并茂更棒哦!老师画了一个情节发展图,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出示图。小组合作展示)

师:听你们说得眉飞色舞,老师也想过把瘾。

(师配乐讲述)

师:水漫金山后,故事会怎样发展呢?如果是你,会怎样把故事讲下去?

生:水漫金山后,法海害怕了,连忙把许仙放了,让他们夫妻团聚。

生:水漫金山后,法海要挟白娘娘,要他放走许仙也行,白娘娘必须主动进雷峰塔。为了许仙,白娘娘忍痛答应。从此,夫妻俩不能相见。

师:人们喜爱《白蛇传》,用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表现着它。看,它走进了剪纸艺术,它走进了国画艺术,它走进了影视剧,被一次次拍成了电影、电视剧。最后一幅图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十岁的小戏骨翻拍的《白蛇传》,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就是他们演唱的。它还被搬上了舞台,被编成京剧、越剧、舞剧。就这样,这个普通的民间传说,在人们口口相传中,化作成了不朽的传奇。

本环节应该说是高潮迭起,精彩不断。学生的故事接龙略显仓促,但讲述很完整。示范讲述时,有了画面、音乐的渲染,加上我抑扬顿挫的声音处理,全场被震撼。最后的欣赏环节是心灵激荡后的平静。学生在悠扬的歌声中,在丰富的艺术形式面前,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地陶醉了。

三、了解家乡传说,传承民间艺术

课堂接近尾声,学生已经收获满满。但这节课仅仅是一个引子,是一个前奏,只是为学生走进民间传说,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门。我们给学生的不能只是一棵树,而应是整片森林。

师:民间传说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请结合今天的学习收获说一说。

生:因为民间传说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在民间流传开来的,因此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生:民间传说表达的是劳动人民的情感,即使没有圆满的结局,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生:民间传说赞扬的是真善美,揭露的是假丑恶,所以人们都很喜欢。

师:因为传说,冰冷的夜空便有了温度;因为传说,平凡的事物便有了故事;因为传说,一方水土,便蒙上了浪漫色彩。我们的家乡也有传说,有故事。课后搜集家乡的民间传说,读一读,讲一讲,为开展“民间故事会”活动作准备哦!

以一点带一面,以一篇带一本,以一本带多本,以一种艺术带动多种艺术……我带着学生在文字中探寻,在故事中遨游,尽情感受民间传说的独特魅力,在学生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真善美的印记。

我们应立足课堂,以点带面,巧妙设计,文化濡染,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溢满中华文化的芬芳。

猜你喜欢
牛郎织女娘娘许仙
一线光阴入洞中
发胖也有好处
七夕节
——坐看牛郎织女星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渡鹊桥
娘娘与唐宋的“恩爱”日常
夸张『娘娘』
娘娘寨的春秋事
许仙人
处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