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铜于山 集腋成裘

2018-02-08 20:51孙福轩
中国出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总集辞赋现存

□文│孙福轩

赋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踪凡、郭英德主编的《历代赋学文献辑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出版,以下简称《辑刊》)正是这种热点在新世纪催生的重大成果,《辑刊》全面而系统地对现存的赋学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有着集大成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首次对现存赋学文献的集中整理。赋学文献整理在新世纪有了很大进展。历代赋总集、赋别集、赋论、赋注文献,已经得到影印(或点校)的有92种,约占现存文献总数500种的1/5。《辑刊》从现存专门性赋学文献中首次编辑、影印历代辞赋总集、别集、赋论等214种,且绝大多数未经影印出版,甚至有些连赋学专家也闻所未闻,这无疑是当前最大的、也是最为完备的辞赋创作与理论库存。虽然此前有《全汉赋》《全唐赋》等断代赋集和《历代赋评注》《中国历代赋选》等历代赋集的编选之作,以及《赋话广聚》等大型赋论文献的影印,但和《辑刊》比较起来,其体量仍不可同日而语。实事求是地说,当代辞赋研究的进展,实得益于多种大型文献总集的出版,我们才看到比前人更多的原始资料。从这层意义来看,《辑刊》的出版意义深远,它使得我们得以窥探古代辞赋文献的全貌,对辞赋学研究开拓新境无疑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收罗版本全,择选底本精,有重要的版本学价值。此前的赋学文献整理,部分是采用影印的方式,多为单种文献。除此之外,大多是校点本、排印本。而《辑刊》则是编者从多年对国内外藏书机构搜检所得的316种赋学文献中,精择出214种,全部采用影印方式出版,不仅满足了学者对辞赋阅读的需要,更可以从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评点学等各方面展开对辞赋的深入研究。《辑刊》对版本的收集,务求全备,且考辨精详。对于存世的赋学文献,均在书前提要中详述其版刻及馆藏。凡现存多种版本的赋学文献,则首选刻印时间较早、流传较少,且罕见影印出版的文献;在同一版本系统的文献之中,则首选版本珍贵、错误较少的文献,如稿本、精钞本、精刻本或精校本等。正是在对赋学文献全面考证的基础之上,版刻几许,刊刻者为何人,何者为初刻本,何者为精刻本,才能了然于胸。

考辨源流,有明晰的体类意识,深具学科建设的价值。《辑刊》编者仿《四库全书》之体例,将提要置于书前,颇具考镜源流的学术价值。如果按照时间(编者生年,或者赋集刊刻时间)勾连起来,无疑就是一部简明的辞赋编纂史、发展史和批评小史(尤其是评点批评),学者自可由其中深研辞赋的形成与发展、赋集的确立与流衍、经典赋作的择选与凝化、辞赋编选者的地理分布与风格流派、版本的辨析与勘定、赋学批评的形式与演进、赋风的形成与发展,如此等等,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为治赋者提供门径和方向。

当然由于时间精力所限,《辑刊》对于一些重要文献(包括域外文献),没有收录在内,这无疑会使其全面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辑刊》毕竟是首次大规模的赋学文献整理,为赋学研究者提供了目前最全面、最基础、最可靠的赋学资料,对于推动辞赋学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猜你喜欢
总集辞赋现存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辞赋神鹰银铠图序
论民国辞赋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明中后期总集编纂研究
现存西夏文佛经函号整理研究
什么叫辞赋及其与对联的关系
万寿观现存建筑遗迹研究
目录学视域下的地域总集范畴辨析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
《清人别集总目》 误收总集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