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新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

2018-02-26 21:24吕国富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核心素养

吕国富 龙 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自2016年10月,我国发布中国学生核心素 养的内涵指标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已然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的发布,体现了我国在人才培养上的战略规划,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顶层理念就是要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然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未来小学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履行教师角色、提升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提出新的转变和要求。在此背景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主要力量,其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发生改变。

一、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

早在2001年 ,Stein、McHenry、Lunde、Rysst、Harstad等人在挪威召开的国际工程教育会议中,就提出:C=(K+S)A,素养等于(知识 +能力)态度。即素养Competencies由知识Knowledge、能力Skill与态度Additude三个因素共同组成。简言之,素养是为了促进个体的健全发展,是个体适应未来复杂生活情境的需求和应对社会情境的变化,所不可欠缺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素养并不是先天遗传,素养是学习的结果,更是教育的结果,素养具有“可教”、“可学”的特征。个体很难透过短期训练就学习获得“素养”,往往必须接受长期教育且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才能获得素养,这体现了素养的教育价值。个体可透过“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透过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经由学校教育后习得核心素养。小学教育是个体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具有基础性、全民性等特点,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准备,对促进个体生命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同时,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发展性,在此阶段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小学教育阶段应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黄金时期,小学教师应成为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力量,未来小学教师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培育质量。

二、当前核心素养导向下,重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总和。目前,新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普遍的局限性。例如: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存在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类型缺乏时代感与前瞻性、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之间缺乏相互支撑等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课程设置界限模糊,种类单一、开设实践类课课程比重低、形式单一、学科方向课与教师教育类课程相割裂等现状;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以系统讲授知识为主,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脱离当前小学教学现场等现象;在评估制度上,仍是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的学生评价制度。这些不足,将严重影响我们未来小学教师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当前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诉求下,建构小学教师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重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未来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小学生具有直接的实践价值。

三、新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

(一)新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争:“综合培养”还是“分科培养”?

在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大致分为三种模式:综合培养模式、分科培养模式和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中间培养模式。综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能胜任全科教学的未来小学教师,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广博文化知识和全面小学教育理论素养的小学教师。在课程设置上着重“广”,即不分学科、不细分专业方向、开设多科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与之相对应的是分科培养模式。分科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小学教育的学科特点,为培养将来能胜任小学某一学科教学的小学教师。其课程设置着重“深”,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为分设学科、进行以学科专业知识为核心的分科教学。中间培养模式则居于这二者之间。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大一、大二侧重于综合培养,大三、大四侧重于分科培养。

一方面,2014年8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了“培养全科型的小学教师是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方向”。另一方面,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和系统,其所涉及的内涵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元维度的。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广泛性等特征,同时,核心素养也是跨越学科和各个领域的,其内涵与小学教育综合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培养理念是相吻合的。综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其“统整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能更好与核心素养的特征相对应,能有效地实现核心素养之间的在各领域之间转化,最终能促进核心素养在各学科之间的迁移和形成。因此,新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应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坚持综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仅在政策层面与我国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方向一致,也更好地契合了核心素养的实际特征。

(二)新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应被注入“素养内涵”

人才培养目标回答了“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一般来说,主要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方面去构建未来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但其内涵却没有与时俱进,及时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特征。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未来小学教师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养成和体验。新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迫切需要被注入“素养的内涵”,以适应核心素养导向下未来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1.在知识方面,为了帮助未来教师应对社会快速发展而导致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学情境日益复杂化、学生背景多元化等特征,通过四年的本科培养,小学教育专业不仅要帮助未来小学教师储备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社会文化知识、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更是要帮助未来的小学教师能掌握多种学习的方式和渠道,使未来的小学教师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了培养贯穿未来小学生一生、优质生活所需的素养,未来小学教师应透过终身学习获得源源不断、可持续供应整个教师职业生涯的知识储备与扩充。

2.在能力方面,除具备能胜任小学教育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之外,还应着重培养未来小学教师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未来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教育改革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从此角度来讲,未来小学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一位教育者,更应当是一位反思者和改革者。

3.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是以“人”为核心的、是以全人教育为理念的。在小学教育阶段,应彰显教育在协助“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情感方面,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首要要求是要培养“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热爱小学教育”的小学教师。其次,在态度方面,应该看重教师师德的培养、强调小学教师自我精进能力的提升,这是未来小学教师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基础,并使之获得源源不断发展的动力;在价值观方面,我们应当培养心理健全的、积极正面的、自我效能感强的未来小学教师。这三方面共同构建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美好愿景。

(三)教学内容要更好的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应由“专业”向“综合”的转化

核心素养并非只针对某个特定的学习领域、科目而言,尤其强调不以某一学科知识作为核心素养转换的唯一范畴。它强调将知识、能力、态度统整起来运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因此,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要帮助未来小学教师理解和内化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以促进核心素养在各课程之间的迁移。要避免传统的课程设置上“过窄过深”等趋势、开设的课程时应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综合。在课程设置上要改变过去种类单一、开设实践类课课程比重低、学科方向课与教师教育类课程相割裂等现状,尤其应强调“知行合一”与“学以致用”,加大实践类课程的开设比重、加强和小学教学现场的联系。在课程类型上,应向综合型、合作型和实践性转化;在教学内容上应掌握合乎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理论,做小学生终身学习的推动者。

(四)教学方法应从未来小学教师的成长思考,以自我探究为主

核心素养强调强调个人在复杂的环境中,如何借由自我特质、思考、选择及行动,积极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在素养导向的未来小学教育中,未来小学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协助者。因此,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方法上,应从未来小学教师的成长着手,强调培养未来小学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以传统的知识讲授为主,应以多种自我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提高未来小学教师学习的主观体验,提升其能动、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目前小学教育专业传统 获取知识的被动、单一方式,通过小组学习、思考、讨论、自主解决等教学方法,帮助未来小学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掌握多元学习方式,开拓更多渠道学习新知。

(五)评估制度上

在评估上,由于核心素养具有可教、可学的外显部分,同时也存在无声、无形但可感、可知的内隐部分。前者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定量的测评;而后者则偏向于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渗透过程。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评估应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指标,对未来小学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要兼顾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既要看重学生素养的外在表现,又要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过程。对未来小学教师的评价应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纸笔考试为主体的考核方式,应采用课堂观察、课堂小结、报告、表现等多元的、连续的、线性的评价方式。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刘辉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