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题趣解——“李白喝酒”问题》设计与赏析

2018-03-14 23:34洪建林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洪建林

摘 要:不少教师执教过“李白喝酒”问题,本课教师在汲取已有课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思考、再创造。以开放的视角、游戏的意识、多元的策略、方法的融合等构建新的课堂,力求定位高、趣味浓、策略活、思考深、视野阔,努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李白喝酒问题;设计与赏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李白喝酒问题”的一般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能够主动发现其中的规律,以开放的视角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路径。

2. 引领学生经历用倒推、用方程解、列举和整体思考等策略探索思路的过程,提升高阶思维水平,培养发现规律、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代名题”的探索兴趣,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培养“游戏”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运用倒推、用方程解、列举等策略探索思路,理解并掌握“李白喝酒问题”的一般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2. 难点:主动探索解题方法,发现数学规律;能够灵活列举“店、花”不同的排列顺序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首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关于李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请看这首诗:

李白无事街上走,提着酒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

教师:这就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数学问题——“李白喝酒”问题。

板书课题:名题趣解——“李白喝酒”问题。

【赏析:李白的名诗《静夜思》是学生小时候就会背诵的,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课伊始,教师引领学生背诵这首最为熟悉的诗,一下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游戏伙伴;接着引入著名的《“李白喝酒”問题》,创设了诗歌与数学有机融合的数学游戏情境,以问题为引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二)引领探索,感知策略

1. 认真读诗,发现信息。

教师提问:

(1)“遇店加一倍”是什么意思?(加一倍,就是增加一倍,遇店后的斗数总是遇店前的2倍。)

(2)“见花喝一斗”呢?(遇见花就喝一斗酒。)

(3)“三遇店和花”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交流并汇报:遇店有3次;遇花也有3次。

教师指名学生到前面摆一摆:店和花的顺序。

店 花 店 花 店 花

(预设: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的顺序)

教师引领:我们先按照每次总是“先遇店,再遇花”这样的顺序进行研究。

【赏析:教师启迪学生认真读诗,从诗句中发现大量的数学信息,对“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等信息进行数学解读,重点指导学生根据“三遇店和花”进行排序,当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排列顺序时,教师进行问题的选择,逐步引领学生解决问题。】

2. 教师启发:要研究“三遇店和花”,可以从怎样的情况想起?(从简单的情况想起,一遇店和花。)

板书:一遇 原有斗数 现在斗数

提问:先出现店还是先出现花?由于最后要喝光壶中酒,所以是先出现店,再出现花。

借助图示思考:

原有 现在

x ×2 -1 0

→ →

店 花

← ←

÷2 +1

(1)顺着题意,原有的先乘2,再减1,得到现在的斗数。多媒体展示方程。

解:设原有x斗酒。

x×2-1=0

(2)还可以怎样思考?如果从问题出发,倒过来推,遇花前的斗数是多少?(0+1=1)增加一倍也就是扩大2倍后是1斗,遇店前呢?

多媒体展示倒推法。

1÷2=■(斗)

(3)提问:一共喝了多少酒?遇花1次,见花喝一斗,所以共喝1斗。

【赏析:基于每次总是“先遇店,再遇花”的顺序,学生如果一下子就研究“三遇店和花”,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复杂的,教师启迪学生从“一遇店和花”这种简单的情况想起,初步运用倒推、用方程解等策略、方法解决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为后面较复杂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3. 指名学生到前面讲解:二遇店和花。

(1)同桌交流。

(2)指名学生到前面讲述思路。

原有 现在

x ×2 -1 ×2 -1 0

→ → → →

店 花 店 花

← ← ← ←

÷2 +1 ÷2 +1

方法1:顺着题意列方程。解:设原有x斗酒。

(x×2-1)×2-1=0

方法2:倒推:(1÷2+1)÷2=■(斗)。

(3)谈话小结:要求原有多少斗酒,可以顺着题意列方程,也可以倒过来推。

【赏析:有了“一遇店和花”的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便能够尝试解决“二遇店和花”,思路图十分明晰,策略意识得到增强,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自主深探,发现规律

教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比较简单的问题。现在研究“三遇店和花”,想一想:店、花的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到前面摆一摆。

教师:按照店、花、店、花、店、花这样的顺序加酒、喝酒,怎样求原有的斗数?

1. 完成活动一:

2.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方程法或用倒推法解答。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方法1:顺着题意列方程,[(x×2-1)×2-1]×2-1=0。

方法2:倒过来推,即[(1÷2+1)÷2+1]÷2=■(斗)。

方法3:根据规律,发现结果可能是■斗。

……

3. 指名小组汇报。

(1)教师点评:我们可以顺着题意列方程:第一次遇店,原有酒量(x)乘2,第一次遇花,喝去1斗,减去1;以此类推,最后遇花,现在酒的斗数为零。

(2)还可以倒过来推:(多媒体展示过程)

列综合式:[(1÷2+1)÷2+1]÷2=■(斗)。

教师提问:观察一遇店和花、二遇店和花以及三遇店和花的计算结果■、■、■,你是不是有什么猜想?

教师再提问:如果四遇店和花,该怎样计算?你能快速得出结果吗?

{[(1÷2+1)÷2+1]÷2+1}÷2=■(斗)。

教师接着问:五遇店和花呢?你有怎样的发现?

针对学生提出的猜想、验证,教师引领得出结论:“几”遇店和花,原有斗数的分母就是几个2相乘,分子就是几个2的乘积减去1;或者就用1减去一个分数,减去的分数的分母就是几个2相乘的积,分子就是1……

(3)你还有什么问题?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n次遇到店和花,你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算式表示原有的斗数吗?共喝多少斗呢?

师生谈话小结,共同建构解决问题的模型:原有斗数的分母就是n个2相乘的积,分子就是n个2的乘积减去1。

师生继续谈话:可以从整体思考,因为n次遇到花,所以喝了n斗酒,这比将每次喝的酒量相加要简单得多。

【赏析:研究“三遇店和花”是本课的核心问题之一,教师精心设计活动,引领学生先自主“试一试”,用不同的策略探索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对话等方式,让学生得以展示思维过程;教师不仅启迪学生思考,还抛出了挑战性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问题,甚至有个别学生发现了“一遇”“二遇”已经有了某种规律的呈现,凭借数学直觉一下子想出“三遇”的结果。接着,教师引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继续研究“四遇店和花”“五遇店和花”,并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索,对“n次遇店、n次遇花”进行数学建模,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最后,进行数学的整体思考,实现策略的再深探,让学生在顿悟中把握实质,感受数学策略的奇妙。可以看到,这一活动游戏色彩十分浓烈,尤其是“n次遇店、n次遇花”这种虚拟情境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想象,增强了数学建模意识,培养了发现规律的能力。】

(四)拓展问题,深度思考

1. 教师导入:三遇店和花,还可以有怎样的理解?

2. 学生到前面做“站一站”的游戏。

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店和花,在其他同学的提示下排一排,重点提问:排在最后的是什么?(花,因为最后将酒喝光)并且生成新的问题:怎样才能有序列举、不遗漏、不重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顺序?

【设计意图:儿童最喜欢在游戏中学习,教师安排六名学生分别扮演店和花,尝试排一排顺序,出现了店店店花花花、店店花店花花等不同排序,同时学生生成了新的问题:怎样才能有序列举、不遗漏、不重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顺序?从而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

3. 完成活动二:

(1)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对列举无序、有重复等情况进行指导。

(2)指名小组中心发言人到前面汇报。

(3)教师点评。突出:有序列举。

一共有十种方法:店店店花花花、店店花店花花、店店花花店花、 店花花店店花、店花店花店花、店花店店花花、花店花店店花、花店店花店花、花店店店花花、花花店店店花。

重点提问、引领:(1)最后一个位置总是“遇花”,为什么?(2)如果第一个位置是店,最后遇花,还有两店两花,可以怎样排序?关键:第二个位置也是店,剩下一个店可以排在哪几个位置。(3个:第三、第四、第五)如果第二个位置遇到花,剩下的一花可以排在哪几个位置呢?这样共有6种。(3)如果第一个位置是花,最后遇花,还有一花三店,可以怎样排序?这样共有4种。(4)一共有10种排序的方法。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列式略),进行重点点拨:

(1)店店店花花花;(2)店店花店花花;(3)店店花花店花;(4)店花花店店花;(5)店花店花店花;(6)店花店店花花;(7)花店花店店花;(8)花店店花店花;(9)花店店店花花;(10)花花店店店花。

點评时,教师对学生生成的排序和列式方法适时肯定激励或提出相关建议,对于第(1)种排序的列式进行评点。

【设计意图:活动二的教学是本堂课研究的又一个主要问题。当我们对“三遇店和花”进行另一种解读时,问题的趣味性、开放性显著增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一一列举的策略便呼之欲出。教师首先通过游戏,组织学生体验排序的过程,这一过程虽然是原生态的,但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店、花不同的排序。由于出现不同的排序,学生对问题进一步思考,讨论出一共有多少种排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选择了一类有序的排法:分两大类,得出了10种不同的情况,在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同时对学生的合理排序进行肯定激励。当然,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更重视不同的排序,对于不同策略列式、求结果没有进行必要的要求,因为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策略,最后充分借助多媒体进行了列式、结果的展示,加大了课堂信息量,强化了“排序”这一思维发散的过程。】

(五)课堂小结,交流收获

(六)课后延伸,拓宽认识

【教学赏析】“李白喝酒”问题不少教师都执教过,有的是从一种视角(先遇店,再遇花)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有的定位在按不同的顺序解决问题。笔者在汲取已有课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思考、再创造。以开放的视角、游戏的意识、多元的策略、方法的融合等构建新的课堂,力求定位高、趣味浓、策略活、思考深、视野阔,努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 定位高——拟定研究目标,重在素养发展

抽象、推理、建模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内容。本节课的目标主要定位于引领学生运用倒推、用方程解、列举等策略探索思路,理解并掌握“李白喝酒问题”的一般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不断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分析、比较、抽象等活动,从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题方法、发现数学规律,能够灵活列举“店、花”不同的排列顺序并解决问题。

2. 趣味浓——富有游戏意味,激发探索兴趣

古诗中竟然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乐趣,体验到活动的认知情趣,“三遇店和花”中“店、花”不同顺序的排列,更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智趣。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单纯地让学生用倒推或解方程的策略,按“先遇店再遇花”解决问题,没有从简单的情况研究起,学生的学习不够灵活,既没有发现规律,又没有对变化顺序进行思考,未能进入趣味盎然的境界,课堂显得十分单一。在本节课的研究活动中,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巧妙安排了“小游戏”让学生排一排,看看有哪些不同的顺序,学生在生动的游戏中生成问题意识。

3. 策略活——运用多元策略,综合解决问题

本节课重在策略的组合运用,倒推与用方程解是整课问题解决的方式,而列举的策略又使问题研究得以深化,从简单的问题想起、整体思考等策略不可或缺。多元化的策略、立体化的路径让问题解决的过程更加丰富、灵动。学生徜徉于策略的世界,综合运用的能力得到培养。

4. 思考深——積累活动经验,促进深度学习

基于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教师引领学生从“简单的问题”思考起,由一遇、二遇再到三遇,不断累积活动经验,进而启迪学生进行猜想,由四遇再到五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联想,发现规律,建立模型,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共喝多少斗酒,教师引领学生整体思维,寻求简洁思路,再次积累思维经验。活动二的解决,让学生经历深度学习的过程,求解的关键在于如何有序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师重点点拨。

5. 视野阔——渗透数学文化,催生学习自信

全课围绕古代名题展开,将数学与诗歌有机结合,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以开放的视角看待问题,以多元的策略解决问题,以变化的眼光发现规律,学生学习的视野无比开阔,游戏意味不断增强,数学思维更加灵活。教者不再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面,而是立于数学文化的层面,在不断促进学生进行抽象、推理、发现的基础上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新颖性、智趣性和文化性,巧妙地借助古代名题,融合游戏元素,激发学生活用策略、善于发现、深度建构,是一节富有数学味儿、文化味儿的优质课堂。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