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2018-03-14 00:13高敏丹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对策研究生活化教学

高敏丹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其中,有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由此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习效率。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并围绕问题的存在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其中,有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由此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长久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一直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以至于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践严重脱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我们的课堂日益僵化和呆板。结合教学中的观察和思考,笔者认为我们当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缺陷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偏离生活

“数学应该源于现实,也应该扎根于现实,而且还应该运用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结合数学的特点提出来的观点。但是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很多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过分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目标的制定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但是却无法让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显然也就弱化了数学教育的价值。

2.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深入研究日常的数学教学,我们发现常态化的随堂课与精心设计的公开课在内容设计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最明显的特点就在于教师在设计公开课时非常关注生活与数学学习的联系,但在随堂课上我们却很少看到这一点。事实上,我们的教学内容如果能贴近学生的生活,那我们的课堂就会显得更加亲切,从而使数学课堂也能获得生活情趣,让学生因此而更加喜欢上数学课。

3.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远离生活

在以往的數学课堂上,我们所实施的教学模式大多为“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该模式下,学生完成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完全从个人的体会和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切身感受,完全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组织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很容易陷入理论灌输的怪圈。反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围绕生活事件来创设情境,就能有效引领学生展开思考,并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来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融会贯通。所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情境创设开始为学生建构生活化的认知环境,这样的教学方法才更加匹配学生的认知规律。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导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缺失的原因相当复杂,从客观角度来讲,主要还是当前的社会、家长和学校过分地关注了学生的学科成绩。虽然我们已经弱化了小升初考试的重要性,但是将来的中考、高考,还是要以分数说话,因此方方面面仍非常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即应试教育的某些思维依然干扰着我们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从主观层面来讲,我们的数学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部分教师没有认真研究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没有分析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依然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他们在教学设计时头脑中根本就没有生活化教育的概念,这样设计出的教学自然也就无法体现出相关理念。

二、基本对策和建议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素材来建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情境,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回归学生生活,也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鲜活而生动。

1.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学生的学习应该属于一个意义的建构过程,而教学情境则是一切建构活动的基本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我们应该参照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设计相关的教学情境。比如商店促销商品的价格计算、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利率计算、车间工人的工作量计算等,这些内容都发生在学生的身边,都可以成为情境创设的素材。在教学中,我们创设富有生活韵味的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带着生活问题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让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也因此发现生活与学习的密切联系。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以下情境。

教师陈述:“今天上午老师在超市买了两种水果,其中香蕉每斤2.7元,买了3斤;苹果每斤4.5元,也买了3斤,我给收银员50元,他找零38.4元,我感觉收银员少收了10元钱,你们帮忙算算是否真的如此?如果真算错了,我还得将钱退给他。”听了教师的描述,学生迅速将相关信息翻译为数学语言,即购买香蕉的钱+购买苹果的钱=总的钱数,可以用算式进行表示:收银员应收账款3×2.7+3×4.5=21.6(元),收银员实际收款50-38.4=11.6(元),两者差值21.6-11.6=10(元),因此的确是少收了10元钱。

去市场或商场买东西是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都会经历的事情,其中也必然会出现很多数据的运算实例,教师将这些内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学有所用的情感体验。

2.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教师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就是所谓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而失当的教学方法则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学生一直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存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能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生活化,让学生能够依托于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探索数学认知,进而激起他们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比如,笔者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数的整除”一节教学中就采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师: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话,你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几位数吗?

生:8位数。

师:老师家里也有一部固定电话,现在我提供一些线索,你们来猜一猜我的电话号码是什么?

教师将八张分别写有数字的卡片反贴在黑板上,并将相关条件通过PPT呈现出来:(1)个位上的数字是小于10的最大质数;(2)十位上的数字只能被1和5整除;(3)百位上的数字是最小质数的3倍;(4)千位上的数字不可以充当分母;(5)万位上的数字比最小的合数少1;(6)十万位的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7)百万位的数字是小于10的最大偶数;(8)千万位的数字只能被2和3整除。

学生围绕教师提供的信息展开了猜想:(1)个位上的数字应该是7;(2)十位上的数字应该是5;(3)百位上的数字应该是6;(4)千位上的数字应该是0;(5)万位上的数字应该是3;(6)十万位上的数字应该是1;(7)百万位上的数字应该是8;(8)千万位上的数字应该是6。因此,答案是68130657。

最后教師将卡片逐个揭开,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在这节课上,教师围绕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电话号码来提出问题,由此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这样的处理方法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3.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必须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从何而来,相关内容在生活中有何体现。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并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师:这是一只大箱子,请将它放到教室那边的角落,你们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踊跃参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操作。)

师:刚才力气大的同学是将箱子搬过去的,力气小的同学是将箱子推过去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类似于移动箱子的现象?

生:推拉窗子、抽屉等。

师:很好。在这些现象中,物体沿着某个直线方向发生移动时,只是所处位置发生了改变,其他什么都没有变,这种现象就是“平移”。

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常见的搬箱子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类似场景,最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概念的总结,这样的教学易于学生认知的建构。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与数学学习相关的素材,并由此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建构,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焕发生机,进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对策研究生活化教学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