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数学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018-03-14 00:12郭桂琴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学习方式小学数学

郭桂琴

摘 要: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确定,决定了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的直接影响。本文从课程标准的视角对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进行了解读,并结合实例阐述了改善学习方式的具体思考。学习方式“善”的标准应当是学生的学习适切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有效学习

当前关于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这是以生为本的演绎,也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认。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仍然是一个宏观的判断,因为当确认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的时候,当需要从学习的结果来判断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与否的时候,会发现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关注,学习方式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践与研究中,笔者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只有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结果也才能得到保证。

学习方式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内容,说其简单,是因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在有意无意地关心学生的学习方式,说其复杂,是因为学习方式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概念。只有精研了学习方式,才能使改善学习方式具有理论与实践基础,也才谈得上促进有效学习。本文试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观点与看法。

一、课标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解读

课程标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最权威的指导性资料,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学习方式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等方面均有所体现。

在课程理念中,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显然,这里给出的学习方式,除了传统的“接受学习”之外,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为主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今天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这些方式其实已经成为新常态,人们要做的是将这些方式更好地内化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要注意的是,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体现方面也有明确的阐述,如“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等。

在课程目标中,课标是通过对学习目标的阐述来体现学习方式的作用的。由于课程目标是从结果与过程两个角度来界定的,因此两个目标所使用的界定术语也有所不同。研究这些术语,可以发现其中的意味: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学生怎样才能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呢?实际上是通过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来实现的,而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主体都是学生,因此可以看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一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学建议中,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提到的“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显然是要由学习方式来保证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我们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所必须努力的方向,学生学习是否主动,是否富有个性,是学习方式是否得到有效改善的重要判断标准。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可以从课标中寻找到直接或间接的指導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多结合这些理论性指导,可以让学习方式改善的方向更加明确,更加准确。

二、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比较鉴别与例析

其实,我们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以求得更好的有效学习结果的时候,是选择了一个基本的研究方法的,那就是“比较”。因为只有选择了比较的方法,才能明白学习方式何以得到改善。

比如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在课标中都是明确提出了的,选用哪种学习方式,通常与学习内容有关,同时要注意的是,接受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也是需要激活的,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也是必需的——这就是学习方式改善研究的根本要义!

如“认识分数”知识的学习,这是一个关于分子、分母、分数线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些基本概念的形成非要让学生去探究是没有必要的,因此通常采用的方式就是接受学习。但接受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全部讲授,因为那样就颠倒了教与学的主从关系,因此该内容的教学是有改善的空间的。笔者通常的做法就是,先创设一个“分”(如圣诞老人分礼品)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对物品进行自然的“分”,在分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个礼物分给多人的情形,其结果如何描述呢?分数的出现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记得有一次上课,笔者还加设了一个阶梯性的问题:如果圣诞老人的一块蛋糕想分给2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分多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都说是“一半”,笔者就把“一半”两个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上。于是在后面的“如果分给3个或4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分多少”的问题的驱动之下,学生认识到自己生活经验中的“一半”实际上就是最常见的一个分数,这样就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帮学生建立了对分数的认识,从而为其他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起到了联结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所需要建立的分数概念的作用,这就是一个改善讲授式学习方式的过程,其效果较传统的单向讲授要好得多。

又如一些数学方法的学习,则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悟、概括,这就是探究学习的重要意旨。譬如归纳推理的方法,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对该方法的教学,显然不能用讲授的方法直接给学生讲述什么是归纳推理,而应当通过具体的过程体验让学生感受该方法的使用。这就是改善探究式学习方式的重要思路!

例如,在“运算定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归纳推理所必须经历的寻找联系、寻找共同点、分析归纳等过程,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创设情境:某班组织义务劳动,班上学生分成了9个小组,每个小组有3人负责打扫,2人负责擦窗,那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学生通常会根据所学知识,列出(3+2)×9或3×9+2×9的式子。其次,让学生对这两个式子的列式过程以及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重点是比较列式的思路,结果的计算是用来判断两式等价的。再次,探究两个不同的式子为什么可以用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进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基本结构。最后,通过类似问题的变式呈现,让学生在理解乘法分配律之后进行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无疑是探究性的。在笔者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时,还有这样的发现:起初,学习情境是可以激发学生自然思考的,待不同学生列出不同的式子之后,他们起初会互相质疑,认为对方的式子有误(这里实际上还有合作学习的方式存在),而当他们在合作中发现对方的合理之处后,他们的思维实际上就超越了原先的思考,也就开始了对乘法分配律的初步触摸,进而发展为对乘法分配律结构的感知与理解。

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就经历了思考、质疑、批判、怀疑、超越、发展、研究等过程,学生在自身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在问题的驱动之下投入了高度的智力活动,这就保证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学习的结果也就得到了保证。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改善学习方式的时候,最应注意的实际上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心理活动,真正从学习方式的内在品质上把握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如果不从具体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活动来考虑,那改善学习方式便无从谈起。

三、学习方式的改善关键在于学生适切度

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逐步形成一个认识,那就是学习方式是死的,人是活的;学习方式不需要追求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适切学生就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适切度,才是学习方式是否真正得到改善的几乎唯一的判断标准。

比如说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选择,除了根据内容来判断之外,另一个判断依据就是看学生的学习适切度。当学生探究吃力的时候,就需要讲授的干预,当学生接受过易时,就需要探究介入,因此有人说学习方式的有效把握实际上就是在接受与发现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那该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适切度呢?由于学习是一个内在的过程,教师直接把握是不可能的,但有一点,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情是愉悦的,无论是接受还是探究都是高效的,跟他人的合作是富有成效的,自主学习的时候是专注的,那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有效的,其结果肯定也很不错。既然本课题研究的是“改善”學习方式,那所谓的“善”,就应当是学生的学习感受。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学习方式小学数学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试论如何有效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