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成更智慧

2018-03-14 00:18梅惠燕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梅惠燕

摘 要:高效的数学教学的前提是教者的精准预设,科学的课堂适时掌控。教学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智慧、思维碰撞的过程。灵动地把握教学的趋势,精准地利用课堂生成,势必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激情,充满智慧,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魅力,洋溢着生命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精准掌控;智慧生成

小学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场富有个性的探索之旅。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囿于教案的束缚,应学会审时度势,学会善抓变故,灵活地运用生成资源,让学习变得顺畅,变得更有情趣,更富智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对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予以最精准的把握和利用,从而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如能达成这样的愿景,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化腐朽为神奇的盛景,我们的教学也会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自然、融洽,闪烁着智慧的氤氲。

一、精准解读文本

“教材研究透彻了,课实际上也就备得差不多了。”是的,读准教材,厘清知识的脉络,就一定能够达成心中有数的理想境界。精读教材,知晓知识的前后联系,明白知识的运用范围,弄清楚学生学习的足迹等,就一定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伴有智慧;同时,也能使我们精准地把握教学走向,敏锐地发现各种端倪,从而瞬间决策,让资源得到整合,让教学更加自然顺畅,也使得教学更具活力。

如,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学中,教者应深度解读文本,从教材的编写痕迹中把握准编者的意图,理解透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思考,进行有效的学习引领,使教学更显智慧。

首先,组织学生数面积。指导学生运用以前数面积的经验,用每一个小格是1平方厘米的方格纸去测量■个圆的面积,让学生在观察和测量不同圆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圆的面积是与对应的正方形的面积有联系的,且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对应圆的半径,从而使半径的平方与圆的面积产生必然的联系。

其次,引导学生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让学生自主创造出合适的图形,并分析出对应的关系,使得圆的面积公式在研究中获得突破,在思考中获得理解。有的学生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周长的一半,高是半径,而面积相等,所以得出:2πr÷2×r=πr×r=πr2。有的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发现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也得出圆的面积:S=πr2。有的则拼出一个近似的等腰三角形,通过计算推理,也能得出圆的面积:S=πr2。还有的拼成近似的等腰梯形,也能够推出圆的面积:S=πr2。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分析,一方面让学生述说自己的活动过程以及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感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总结活动经验,把不熟悉的图形变成学过的图形,将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的图形等,使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发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提升。

总之,作为一个智慧型的数学教师,既要尊重课前预设,又要关注课堂生成,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理性,更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和知识提升的规律。片段中,前两类学生的解答符合备课的轨迹,符合教材的思路,是值得推崇和学习的,但是学生拼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更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更应留有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研究、去探索。这样的处理,不只是尊重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拓展学习视野,诱发学习创新,发展学生的數学思维。

二、精准把握学情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学生的认知储备、经验积累、思维水平等都是教学谋划的根本要素,所以要打造生动、智慧的数学教学,就得准确地把握学情,为科学地进行预设和教学引领提供必要保障。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只盯住特级教师们或名师们的特优课,把他们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上来,会不会有水土不服的症状或是画虎类猫的怪状呢?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思考中,我们就得充分预留时间,给学生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合作研究的时间,实现集体智慧的大碰撞。我们不仅要吃透文本,把握好地域性的教学资源素材,更要吃准学生的学情,科学谋划,让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让数学教学更富浓郁的灵气。

如,“计算图1的体积”教学思考——

这是一道变式练习题,主要意图比较明显,一是巩固圆柱体体积计算方法,二是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能够领悟到该图形的基本构造。一般情形下,学生会先计算出整个圆柱体的体积,再除以2即可。但在实际教学中,教者却遇到过这样的解答:我把这个半圆柱沿高一分为二,再拼成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10厘米的圆柱体,它的体积是不变的。

面对学生的解答,教者首先应予以肯定,对学生求异的思维予以表扬;其次,教者还得利用这一契机刺激学生去创新,提示学生:学习不只是走老路,更要学会创新求异,灵活地运用知识、经验去谋突破。只有善于思考,学生的学习才会越来越有灵气,学生才会变得更加聪明。同时,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显得更有诱惑力,演绎着智慧的色彩。

三、精准教学构思

要实现有效教学、高效学习的目标,精准预设则是最基本的前提,也是生成教学智慧的“起点”。只有当起点有高度、有深度时,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贴近教材的编排意图,才会更加符合本地的教学实际,才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才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激情四溢、智趣横生。

如,“四边形的认识”教学中,首先设计创作活动,“一个长方形,让你用剪刀剪一刀,你会得到什么呢?”学生会在好奇中快乐地实践着,比较着。其次,组织学习成果展示,有的学生剪掉一个角(顶点部分的),得到了一个五边形;有的剪成两个三角形(沿一条对角线剪开);有的剪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有的剪成两个小长方形……第三,组织学习研究,把长方形剪一刀,可以得到三角形,也可以得到五边形,还能得到像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的四边形。第四,引导学生自己画出一组四边形,并通过一边画一边交流的策略,让学生获得四边形最基本的感触,获得较为直观的感知。同时,组织学习展示和探究讨论,让学生在分析中明晰四边形的基本结构,在比较中感悟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在交流互动中领悟四边形的属性,在总结梳理中使思维更加深刻、周密、严谨,从而使数学学习变得更有情趣。

从上述教学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教师精心谋划好每一个环节,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合作、实践和探索,我们就能收获无限的精彩。案例中,教者通过设计剪一刀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切的操作中认识到不同图形的特征,获得丰富的学习感知。也正是这样的构思,我们才能够欣赏到学生的创新智慧,才能够打造出一节生动的数学课,才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激情与欲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精心解析文本,把握准数学这门严谨的科学,精准地理清知识脉络,灵活施教;同时,要精准把握学情,科学地设置教学情境和研学氛围,让学生饱含激情、充满智慧地去实践、合作和思考,使得学生能够超乎常规地去发现、去创新;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用精致的细节打造生动的课堂,创造智慧的数学学习。当然,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教学智慧是教学经验、教学思维力与教学执行力高度发展、高度融合的外在显现,所以一个智慧型的数学教师就得磨砺这三种基本功,使之形成合力,融合成一体,使得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具灵性,充满智慧。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与发现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活与实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