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构筑策略

2018-03-14 00:18黄娇艳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1期

黄娇艳

摘 要:全息学习是一种“为了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的所有”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该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求幸福完整的学习生活。全息学习是对传统课堂的冲击与革新,改变了原有教学面貌,优化了教与学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学力的提升。

关键词:全息学习;资源综合化;学程融通化;教学全息化;智能多元化

在影像学中有一种技术叫“全息”,即利用三维立体图像清晰完整地再现物体的全部信息。“全息”概念被引用到教育教学中,衍生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全息学习”。全息学习是一种“为了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的所有”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该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求幸福完整的学习生活。全息学习的特点:全科、全程、全能,即内容的综合化,时空的开放化,学程的融通化,智能的多元化。全息学习是对传统课堂的冲击与革新,改变了原有教学面貌,优化了教与学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学力的提升。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全息学习视域下构筑全新数学课堂,实现信息的全息化传播,促进学生全息化学习,丰润学生全息数学素养。

一、挖掘广阔素材,凸显课程资源综合化

全息学习旨在塑造全人,全人需要均衡全面的营养,全息学习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一种全科教学,给学生创造辽阔的学习领域,让学生在包罗万象的资源中得到润泽。作为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数学课程,应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知识价值、思维价值、文化价值与德育价值,夯实学生的数学素养,完善完美的人格。全息学习需要全息的课程资源,数学教师应具有跨界、融合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社会等融合起来,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构架桥梁,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撑,数学教学将是空中楼阁。”全息学习背景下的数学教师要拥有大课程观和新教材观,要以开放的心态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用多维的视角去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综合化。笔者致力于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力求课程资源的丰富多样性。笔者有时将触角从书本伸向自然、生活、社会,挖掘生活中的广阔素材,有时把其余学科内容渗透进数学学科教学之中,实现跨学科教学。例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中,笔者以生活为背景,从学生熟知的实物面积入手,引导学生对照片、课桌、教室、篮球场等小面积的物体的大小进行探究,接着挖掘生活中较大的土地面积素材,如校园面积、稻田面积、鱼塘面积等,带领学生到自然界中观察、估测、感知土地面积“公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教学“升和毫升”时,笔者借助科学仪器如滴管、量杯、量筒材料灯,将测量液体的方法引入数学教学,让学生利用科学仪器测量、感知1毫升、1升,科学学科与数学学科的融合,帮助学生有效建立了容量观念。

数学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各种资源,力求课程资源的综合化,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助推学生对数学的有效理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拓展教学时空,高显数学学程融通化

古语有云:“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数学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时空是一个开阔而无限的天地。全息学习是全时空的学习,学习无处不在、无时无刻。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时空应当是多维开放的,教学过程是连贯而融通的。数学学习的场地不一定在室内,可以在室外;学习的时间不一定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前或课后。

全息学习理念要求教师除了以课堂为教学主阵地,还要不断拓展教学时空,开辟第二学习课堂。全息数学课堂要依托课堂内外的时空,实现学习过程的全覆盖。笔者为了高显数学学程的融通化,积极利用课前时间“有效预学”,开展“自主学习、先学后教”,或者开辟“课后”学习战场,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制作、数学实验等实践性研究活动。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一课中,笔者布置学生课前在家中调查一些容器的容量,如观察眼药水瓶、雪碧、牛奶等饮料瓶上的标签,在阅读和观察中预先感受各类容器的容积,为课堂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课堂学习结束后,笔者还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件1升的容器,标上数值单位,并利用亲手制作的容器估计和验证生活中各种容器的容量。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推波助澜,促进了学生对容积单位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实践与应用能力。

课前预学与课后辅学乃承前启后的学习活动,此举让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时空的拓展构筑了一套全时空的学习体系,使得学程具有无限的融通性与延展性,把学生从封闭狭小的学习空间内解放出来,让他们获得更加自由自主探究的时空,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无限可能。

三、优化教学手段,彰显教与学的全息化

教学包含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因子,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以学习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教学宗旨,必须推进教与学的全息化。数学教学全息化要从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优化。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优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环境、媒体、方法等影响教学因素的全息化。

全息教育理论认为:“环境优劣与思维质量成正相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首先要营造宜人的教学环境,激活学生思维细胞,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质量。“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数学教学环境的优化要从人际环境着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首要的,人际间的民主平等是最佳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主动转变传统角色,放弃课堂主宰地位,与学生民主平等对话,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落差,教师要还学生以自由和民主,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习主体的身份自主探究。优化教学手段要关注教学媒体的应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的选择等,笔者基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数学教学,调动学生全身感官,提高信息容量,提升教学质效。通过构建多媒体教学环境,综合运用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信息,借助网络、电子书包等多种新兴媒体,促进教学信息的全息化。在教学中创设生活、趣味、问题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互助互学,合作共升。譬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笔者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自行车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切入,利用多媒体演示各种形状轮子的自行车行驶的路线,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展开对圆心、半径、直径等知识的探究,在探究中,笔者让学生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学生在合作互助式的自主探究中掌握了圆的特征,学会了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全息学习呼唤全息手段,数学教师要发挥教学智慧,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动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让教和学都酣畅淋漓,使教学质效最大化。

四、激活全息思维,徽显学生智能多元化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一元智力理论,以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数学课程价值也发生了变革,全息的教学目标随之诞生,传统的知识目标发展成三维目标,数学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全息学习着眼于智能的多元化,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有聚合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全息學习理念倡导全息思维的培养,以脑科学为指引,注重学生左、右脑的全面开发,强化学习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全息数学教学以思维学习为重点,全息思维学习凸出学法的多元化,让学生在多种学法中孕育多元思维。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激活学生全息思维,徽显学生智能多元化。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一课中,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抽象思维还不够完善,光凭说教是无法实现学习目标的,因此,笔者为学生安排了操作活动,以学生的动作思维为支撑,借助学生直观动作思维,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思维。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多个正方体纸盒与剪刀,让学生在正方体纸盒的裁剪与拼折活动中感知、体验,边操作边引领学生对各种展开图进行比较、分类,探寻出正方体相对面的排列方式以及各种展开图的规律,归纳总结出11种展开图的类型。在教学中,笔者充分让学引思,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观察、想象、动手实践、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学生在多层次的活动中体验多种学习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限制思维也就限制了发展”,思维的发展决定了智能的程度,数学教师要以前瞻性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解放学生,点燃思维,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叶圣陶说过:“培育能力的事必须持续不断地去做。”让我们在全息学习理念的烛照下,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开展全息教学,提升核心素养,缔造学生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