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热敏腧穴应用规律的文献计量研究

2018-05-11 12:04应文强谭文华曾景娇张娟谭艳丽黄婉林张波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3093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18年5期
关键词:任脉腧穴盆腔炎

★应文强 谭文华 曾景娇 张娟 谭艳丽 黄婉林 张波(.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330004;.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3093;3.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慢性盆腔炎[1](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妇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以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后发作,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主要包括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腹膜炎等。研究表明[2],相当部分的CPID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迁延不愈所致。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常采用抗菌、消炎治疗为主,但是在盆腔组织黏连及其微循环障碍等因素的影响下,抗生素深入局部灭菌消炎的作用大打折扣,而且抗生素不能改善和缓解盆腔部的黏连及疼痛,因此抗生素的单独疗效较差[3]。近年来,将热敏灸疗法应用于CPID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研究表明[4],热敏灸对于CPID的效果稳定而显著,且复发率低,是临床中探索CPID有效疗法的一个方向。因而,热敏灸治疗CPID的文献报道数量逐年上升,其临床证据[5]亦指出,对比常规西药疗法,该疗法对CPID的治疗优势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现探索热敏灸治疗CPID热敏腧穴应用规律,对热敏灸的临床探穴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和方法

1.1 纳入标准 (1)纳入对象符合慢性盆腔炎(CPID)的诊断标准;(2)临床研究类文献;(3)通读全文,出现“随机”或“随机对照”等字样的文章;(4)热敏灸疗法或热敏灸结合其他疗法为观察组的干预措施,西药或西药配合其他疗法为对照组的干预措施。

1.2 排除标准 (1)文献不属于临床试验,如:综述、动物实验、个案等。(2)文献未采用随机对照研究;(3)不以热敏灸作为观察组的干预方式或不以西药作为对照组的干预方式。如:采用灌肠疗法作为对照组的干预方式。

1.3 文献来源 计算机查阅:全面检索2007—2017年的各大数据库关于热敏灸治疗CPID的文献,包括中国知网资源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库。

手工查阅: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有在馆的中文热敏灸期刊、昌北高校联盟数据库中的所有中文热敏灸治疗CPID的文章、中医药核心期刊及已纳入的参考文献。

1.4 检索策略 将“慢性盆腔炎”作为检索篇名,并且以“热敏灸”为关键词进行检索。2017年10月7日为各大数据库检索的截止日期。

1.5 文献管理 应用NoteExpress2.9软件中的导入功能将检索结果的题录导入进行管理,然后对文献研究时间、灸位选穴频次、灸感描述、腧穴归经、穴位属性等信息用 Microsoft Excel2007归纳总结,进行文献资料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一般信息

2.1.1 文献检索数量 通过文献检索,其中27篇通过中国知网检出,19篇通过万方检出,15篇通过维普检出,15篇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检出,通过NoteExpress2.9中的文献导入功能将所有文献题录导入查重,其中43篇重复文献。6篇通过手工筛除,其中1篇对照组非西药干预,3篇综述,1篇未描述取穴部位,1篇文献未设置对照组,最终纳入27篇文献符合要求。

2.1.2 文献时间分布 27篇文献发表时间为2008年至2017年,其中2014年数量最多(6篇)2013及2015年次之(4篇),具体情况见图1。据热敏灸文献计量学分析统计,热敏灸发文总量在2011出现热潮,本篇文献统计与热敏灸整体大环境相符。

图1 2008年—2017年文章发表逐年分布图

2.2 腧穴谱

2.2.1 腧穴频次 从最终符合要求的27篇文献中,应用热敏灸治疗CPID的腧穴有29个。其中对选穴、探穴方法做了论述的文献有21篇,均采用热敏灸实用读本所阐述的热敏灸探穴法[4],首先在探穴区域做回旋灸、往返灸以激发经气,找到热敏点后施以温和灸。在灸量论述方面,未对灸量进行描述的有5篇文献,2篇文章论述灸量为20min,其余22篇均为灸至热敏感消失为度。前10名运用最多的腧穴依次为关元(24)、子宫(20)、次髎(19)、三阴交(19)、大肠俞(9)、腰阳关(8)、足三里(7)、阴陵泉(7)、归来(6)、水道(5),具体见表1。可以看出关元、子宫、次髎、三阴交选用频率最高,是热敏灸治疗CPID的热敏高发穴位。

表1 腧穴频次频率表

2.2.2 腧穴归经 从应用的腧穴归经来看,热敏灸治疗 CPID大都选择局部取穴为主,属于经外奇穴有子宫、护宫穴,其他腧穴均为十四正经腧穴。本次文献研究共涉及8条经脉,分别为足太阳膀胱经(6,23.08%)、任脉(5,19.23%)、足太阴脾经(4,15.38%)、足阳明胃经(4,15.38%)、督脉(3,11.54%)、足少阳胆经(2,7.69%)、手阳明大肠经(1,3.85%)、足厥阴肝经(1,3.85%);统计结果进一步表明,频次最高为足三阳经(46.15%)、其次为任督二脉(3.85%),第三为足三阴经(19.23%),第四为手三阳经(3.85%),无手三阴经。详细分布见表2。

表2 经脉频次频率表

2.2.3 腧穴属性 根据临床对特定穴的认识,热敏灸治疗CPID文献中,共有27篇文献记载了七类特定穴,分别是原穴、募穴、八会穴、背俞穴、下合穴、合穴、郗穴,以募穴最多,为4穴,合穴次之,为3穴,背俞穴及八会穴各2穴,下合穴、郗穴及原穴各1穴。募穴为脏腑经络之气在胸腹的汇聚之处,能调节胸腹部脏腑经络之气,可疏导盆腔气机,对CPID的疗效确切。

3 讨论

热敏灸对CPID的治疗具有温经散寒、化瘀通络的作用,并且能够促进盆腔局部炎症的吸收,松解盆腔局部黏连,缓解疼痛。现代研究表明,热敏灸对CPID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以及微循环均有一定调节作用[6]。本研究表明,关元,子宫,次髎等穴所在部位是CPID敏化腧穴的高发区域。关元穴,又称下纪、次门,隶属任脉,为小肠募穴,具有强壮作用,为人体治病保健之要穴。有文献研究表明[7],关元穴能够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和适应调节能力,能够改善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且能够通过提高中枢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强啡肽(DynA1-13)和β-内啡肽(β-EP)的含量起到镇痛作用。子宫穴为经外奇穴,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皮下有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髂腹下神经及其伴行的动静脉。CPID患者常在子宫穴处找到压痛,此亦可理解为阿是穴的总结穴,在治疗CPID、子宫脱垂、痛经、崩漏、不孕等妇科病方面,均有显著疗效[8]。现代研究表明[9],关元穴与子宫联系密切,常联合应用特异性影响子宫的功能。 《针灸甲乙经》:“次髎在第二空,夹脊陷中”。次髎穴是八髎穴中的两个穴位,位于第二骶后孔中,其下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及骶神经后支,其用于支配盆腔内器官的神经和血管,因此刺激次髎能改善盆腔内器官的血运,并通过神经刺激,改善盆腔内环境[10],故热敏灸次髎穴对CPID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中,经络使用频率由高到低前三名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以上经脉均经过盆腔部。本研究数据表明,热敏灸治疗CPID应用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均在腰骶部,取其局部治疗作用,而非经脉治疗作用,此为“腧穴所在,主治所及”。任脉,主一身之阴,称“阴脉之海”。王冰说:“谓之任脉者,女子得之以妊养”。故任脉又为人体妊养之本而主胞胎。盆腔中包含了子宫、输卵管、卵巢等女性器官,于任脉进行热敏灸疗法对CPI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带下、瘕聚为CPID的主要症状之一,故任脉可用于CPID的治疗。又任脉起于胞宫,下出会阴,沿前正中线上行,循行路线经过 CPID的病变部位,刺激任脉可收到疏肝理气、利湿化浊、行瘀通络、止痛等效果[11]。足太阴脾经所对应的脏腑为脾。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以化生血液。研究表明[12]脾是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相关脏腑之一,临床常用脾经腧穴治疗妇科疾病。

热敏灸治疗CPID的疗效值得肯定,这种疗法副作用低,患者可接受程度高,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疗效显着,应当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本文纳入文献27篇,旨在统计分析热敏灸在CPID治疗过程中的热敏高发穴位及其归属经脉,为热敏灸临床操作中的探穴提供数据支持。本文选取了热敏灸治疗 CPID的随机对照试验,但由于现今对热敏灸治疗 CPID的研究数量有限,所纳入文献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对随访情况、数字随机序列的产生、基线资料、盲法并没有做系统的阐述,对研究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对高质量的热敏灸治疗CPID随机对照试验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但愿通过本研究可以促使越发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更加严谨的科研思路,为热敏灸临床操作中的探穴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罗琼英,陈淑芳.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 2010, 16(34):145-146.

[2]彭君华,陈鹏典,王玲,等. 热敏灸任督脉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5, 31(1):11-13.

[3]蒋娇娜.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4]陈日新.热敏灸使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

[5]赵梅梅,刘福水,谢洪武,等.热敏灸文献计量学研究[C].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七届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 2017:199-207.

[6]陈莉,钟琳,黄杏芬,等. 热敏点灸合清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J]. 江西中医药, 2008, 39(11):63.

[7]吕明,刘晓艳. 针灸关元穴的实验研究进展[J]. 吉林中医药, 2014,34(2):194-195.

[8]朱德宇.艾条灸子宫穴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1, 27(9):37-38.

[9]徐甜,李忠仁.关元穴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0, 33(5):953-955.

[10]陈铭慧.次髎穴应用的古今文献探讨[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11]邱周凌潇,陈东林,寇智君,等, 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取穴规律分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41(5):425-429.

[12]李俊,赵吉平.论脾经腧穴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重要性[J]. 上海针灸杂志, 2008, 27(12):36-37.

猜你喜欢
任脉腧穴盆腔炎
任脉释名浅析*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