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校“低头族”调查

2018-07-27 03:18宋李翔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低头族低头深圳

宋李翔



深圳高校“低头族”调查

宋李翔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虽然校园“低头族”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关注,但大多只是从新闻报道层面进行关注,而未从社会、心理、学校乃至家庭方面进行更的深入研究分析,针对这一群体的研究也未将其从职业、年龄阶段、性别等方面进行细分。本文将研究客体对准深圳高校学生,从交往心理、课堂内容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向进行剖析,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低头族;深圳高校;交往心理;课堂内容;校园文化

1 深圳高校“低头族”现象现状

1.1 低头族的界定

低头族,或称为“拇指族”、“猿人族”,英语翻译是Smartphone Addicts或Phubbing,是指一些人随时随地长时间低着头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移动设备(如MP3机),经常机不离手,不管在任何场合(如乘车、排队、步行),或与什么人一起(如与朋友共膳),都拿着电子设备低着头玩游戏、通过社交网站与人交谈、看电影、浏览网站等,而甚少与身边的人面对面沟通,即使偶然与身边人交谈,也只会用一些极简短的说话,如“OK”、“好的”等,而大部分时间都专注在手中的电子设备的屏幕上,甚至有成瘾的现象[1]。

1.2 深圳移动互联发展现状

2015年,尽管全球经济复苏迟缓,中国经济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在带宽建设、终端、内容等因素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产业仍然保持快速发展,中低端智能手机放量普及,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高,移动游戏、移动即时通讯、移动支付等移动应用市场巨大,移动互联网流量惊人增长。深圳市依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在移动互联网终端层占据了显著优势,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层发展十分迅速。深圳互联网普及率位居全国第一,在全球也处于领先水平。截至2015年12月底,深圳总体网民规模达到897万(2014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077.89万人)深圳市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51万人,较2014年增长67万,增长率为8.5%,深圳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4.8%,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近5个百分点,在全球均处于领先水平。从年龄结构来看,20岁以下青少年网民占比13.2%;20-39岁年龄段网民是深圳网民主体,占比62.8%[2]。

表1 深圳市2008-2013年移动电话用户数量

数据来源:深圳统计年鉴2014

2 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选取了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三所深圳本土高校在校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同时还对常年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老师进行了访谈。

本次抽样调查采用随机发放问卷形式,共发放问卷700份,有效回收700份。其中男性在校大学生为301人,女性在校大学生为399人,大专在校生140人,本科在校生560人。

受访者在大一、大二和大三三个年级基本平均分布,大四受访者人数最少。在面对身边的低头族时,有72%的受访者会对身边的低头族加以劝导,10.3%的受访者会视而不见,12%的受访者则会因为受到影响而成为低头族。通过时间维度来对低头族进行界定时,有50%的受访者认为每天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3-5小时可以被认定为低头族,40%的受访者认为每天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超过5小时就可以被认为是低头族。有超过70%的填表者在等待搭乘公交或者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使用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时间最长,有20%的填表者则是在参加聚会时使用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时间最长。聊天交友、听音乐看视频、打游戏和网购分别成为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最常用的功能,分别占比为76.3%、62%、52.1%和48.9%。在面对如何看待低头族问题时,有90%的填表者认为其有好处也有坏处,控制好度就可以,没有人愿意主动成为低头族。对于低头族形成的原因,排解孤独感比重最高,占比62%,有49.7%的填表者对使用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存在依赖感,33.4%的填表者认为形成低头族的原因为舒缓压力,追逐潮流为23%。如果出门忘记带手机,会“感到不适”和“要回家取手机”的占比达到64%。针对在高校中形成低头族的原因“生活节奏加快,私人碎片化时间增多,智能手机等终端可消遣时间”占比最高,达到76%。对于低头族现象对生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中,产生强迫和依赖症、身体不适、人际关系异化占比最高,分别为64.6%、48.9%和34.7%。对于低头族问题的发展趋势,有超过54%的填表者认为低头族现象将成为社会问题,引起人们重视。如何解决高校中的低头族问题,有60.4%的填表者认为应适当增加户外以及社团文体活动以解决校园中的低头族问题,但也有47.3%的填表者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低头族问题将逐渐缓解,45.9%的填表者认为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服务。

从调查结果来看,深圳本土高校在校学生确实已经明显感受到校园低头族这一群体的存在并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耽误学业,本末倒置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设备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的工具,不应占据个人太多时间,但本次调查中,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对移动互联设备存在依赖感。而据河北经贸大学“梦起航”调查小组的调查发现,有超过90%的在校学生会在上课时间玩手机,其中有一半以上会一次性玩手机超过四十分钟。一节课时间为45分钟,一次课时间90分钟,这也就意味着一次课的大半时间有同学都处于低头玩手机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手机娱乐本应只是用于调剂学习生活,但现在却成为了主体,出现了本末倒置。本次调查显示,没有人愿意主动成为低头族,而“梦起航”调查小组的结果也显示,有超过90%的同学愿意放下手机,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在每次长时间使用手机后都会感到空虚、倦怠和后悔[3]。

2.2 不利于正常的人际关系交往

网络上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我面对面坐着,大家却在玩手机。这句话真切的反映出低头族的人际交往困境。本次调查中,使用手机最频繁的功能就是聊天交友,占比达76.3%,而关于低头族形成原因中,排除孤独和寂寞也是占比最大,达到62%。从上述调查中可以清晰看到,低头族的交流空间已经被牢牢地限制在那几英寸的电子屏幕上。无论是在旅行、坐车、聚会、开会……低头族的头都是默默地面向屏幕,发微博、浏览朋友圈比阅读书籍的时间多很多;微信聊天比面对面与朋友、家长、老师、同学沟通的时间多的多;旅行时一路狂拍发朋友圈比细细体会景观的美妙的时间要多的多……这些都造成了人际间的直面交流机会不断降低,与人通过语言沟通的功能不断减弱,甚至让人变得冷漠、肤浅和虚伪。通过在虚拟空间中的欺骗化装饰来达到现实交往中所无法体会到的交流快感,最终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亲情和友情也不断淡漠,形成网络交往成瘾这种不亚于毒瘾的软性上瘾。(软瘾:即强迫性的习惯、行为,包括反复性的(情绪)表现。不同于酒精、药物、毒品的一种令你无法自拔的沉迷,就称之为“软瘾”,常见的有网瘾、手机瘾等等[4]。)

2.3 危害身体健康,形成安全隐患

在近期见诸报端的新闻报道中,已经发生多起因低头族低头看手机造成的意外事故,如2015年9月6日,哈尔滨一名年轻女子边走路边看手机刷微信朋友圈,结果一不留神,被一根竹签子扎进脚面3公分左右[5]。而由于长时间的保持固定姿态看手机,忽视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导致颈椎和颈肌力偏弱,增加了颈后肌的负担,使部分颈和肩坚硬,造成血液循环回流障碍[6]。在2015年2月19日出版的《南方都市报》中,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副主任杨幸华通过多年临床诊断,提醒在校大学生:由于长期不良坐姿、体位以及低头玩手机等习惯而导致的脊髓损伤也在不断增加城市“低头族”成脊髓损伤高发群体。

3 深圳高校校园低头族现象成因分析及其治理对策

在本次调查中,有33%的被调查者认为如果自己忘记携带手机,将会感到不自在,31%的被调查者会特地回家取手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手机对于在校大学生如此重要呢?笔者认为,应从低头族自身和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

3.1 大众交流方式的改变

当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中最大的功能就是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但这种交流沟通已经改变了以往面对面沟通占主导的方式,代之以远距离、大众化、符号化的人际交流。在这种交流中,人们心灵间的沟通已经完全被符号、图片、声音等象征性事物所取代,导致交流过程中的信息失真现象经常发生,如层出不穷的网络红人、网络推手和网络谣言事件。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人们每时每刻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也是海量级别,只要低头看手机,就会有无数的、碎片化信息流进入人的大脑进行处理。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调查发现,77%的人每天手机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每天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边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7]。在这种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慢慢陷入到了交流困境中,似乎人人都在低头看屏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得越来越远,对大众交流空前迷恋;人际直面交流日渐缺乏;自我交流肤浅化、欺骗化、自恋化[8]。作为移动互联技术尝鲜主体的青年尤其是高校学生,无疑成为低头一族的来源。

3.2 低头族自身的心理原因

本次调查中,没有被调查者愿意主动成为低头族。而对于低头族形成的原因,排解孤独感比重最高,占比62%,有49.7%的填表者对使用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存在依赖感,33.4%的填表者认为形成低头族的原因为舒缓压力,45.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服务。上述调查说明心理因素对于低头族的形成会产生重要影响。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种:

1)网络孤独感和从众心理。被调查者中,由于过度沉溺于虚拟空间,导致不少被调查者产生线下面对面与人交流的孤独感。而为了排解这种孤独感,便再次去网络虚拟空间寻求心理慰藉,从而进入只关注网络交流,忽视面对面交流的恶性循环。当发现周围的人都通过使用最新的智能手机获得生活便利和交流满足后,自己也会下意识的去拿出手机,寻求满足。

2)自我认知存在误区。在校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校园后,交往环境、方式和内容和中学阶段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需要从心理上进行及时的调试以适应大学生活。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对自我认知失真,导致在大学生活中遭遇挫折,从而在内心形成面对面交流的抗拒感,通过利用网络空间的虚拟特性,对自己的形象通过网络图片、符号、声音等进行包装,从而弥补因对自身认知失真导致的心理落差,进而形成对手机的依赖,成为低头一族。

3.3 课堂内容枯燥和课外活动建设缺失

当前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大学课堂中讲授的知识甚至学生还未毕业,知识就已经被更新换代。信息大爆炸时代,海量碎片化的信息又导致在校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相比以前不可同日而语,部分课堂照本宣科的教授知识,忽视与学生间的互动和结果反馈,以及教材和知识更新速度缓慢,导致上课枯燥,学习氛围一步步淡化,为手机入侵课堂提供了可乘之机。而课外活动的老套、僵化,使得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逐步下降,对班集体的归属感逐渐缺失,导致班级中每次参与活动的学生被固化(主要就是学生干部),被边缘化的普通学生无法从校园活动中寻求自我实现自然,从而就会转向网络空间。

由于低头族现象已经逐渐成为困扰在校学生的社会问题,笔者针对上述校园低头族形成的背景和原因提出下列解决方案:

(一)当前,互联网商务类应用已经成为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互联网+制造”、“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商贸”、“互联网+物流”、“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文化创意”等十二项任务,致力于将深圳打造成为国际信息港,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体[2]。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割裂人与互联网的联系来解决低头族问题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而伴随着腾讯、阿里巴巴、百度、360、华为、中兴等一批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兴起,在他们的带动下,深圳从事互联网产业的主体已经接近10万家,在深圳的十多个互联网产业园里分布着1000多家互联网企业。被调查者基本都是深圳本土90后青年,他们的成长正好与深圳互联网产业发展时期相契合,政府和行业应充分创造青年学生互联网创业机会,让互联网产业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源头,激发学生参与互联网发展的热情,从被动接受技术创新到主动参与社会发展变革,从低头族转变为创业族、创新族。

(二)由于低头族大多对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存在依赖心理,因此社会和高校心理辅导机构应主动进行心理干预。首先从入学教育入手,尽快让大学新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性转变。其次。应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协助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室友关系以及恋爱、时间管理等问题,让充满人情味的直面交流取代碎片化的网络交流。学生自身也要主动融入班级、宿舍和社团,建立起符合自己情况的自我认知体系,既不是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正确面对挫折,保持自信。

(三)深圳的经济体量和市场环境决定了这是一座充满竞争的城市,因此高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课堂上师生应加强互动,取长补短,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增加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打造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平台,提升今后职场发展的竞争力。深圳作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移民城市,其高校的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应紧跟城市发展的脉络,应不断创新,尤其应根据互联网和文化这两大产业发展的状况,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活动成为大多数人的心灵家园,而非少数人的专利。

[1] 维基百科.低头族[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 /%E4%BD%8E%E9%A0%AD%E6%97%8F/2012-07-11.

[2] 深圳新闻网.2015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OL].http://news.sznews.com/content/2016-01/21/content_12762326.html, 2016-1-21.

[3] 仇志伟,郎晓丛,李志鸿,郭美娜.大学生“低头族”现象分析及解决方案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04).

[4] 邓明.小心!软瘾[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5] 中国新闻网.“低头族”走路玩手机 地上竹签插进脚面3公分[OL].http://www.chinanews.com/sh/2015/09-07/7508774.shtml.

[6] 蒲昭和.伏案白领须防“低头综合症”[N].医药经济报,2004-05-10.

[7] 王稀君.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J].东西南北,2013(24).

[8] 谢婷.传播学视域下“低头族”的交流困境与出路省略-新解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1).

“Bending Heads” in Shenzhen Colleges

SONG Lixiang

()

From news report, a group of “bending heads” on campus have attracted public attention. However, researches are neither made from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school and even family perspectives, nor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group’s occupation, age and gender. This paper conducts a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in Shenzhen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classroom content an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Some usefu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bending heads; Shenzhen college; 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classroom content; campus culture

10.13899/j.cnki.szptxb.2018.04.006

2018-01-06

宋李翔(1983-),男,湖南石门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

G455

A

1672-0318(2018)04-0036-04

10.13899/j.cnki.szptxb.2018.04.006

猜你喜欢
低头族低头深圳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BMW 325LI XDRIVE 向现实低头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地铁站点名批评“低头族”
“低头族”克星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