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语》的“某仝(同)”考析

2018-10-18 08:38贾杰雯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形符集韵广韵

贾杰雯

(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银川 750000)

《蜀语》是我们现存的第一部“断域为书”的方言词汇著作,其记录的内容旁征博引,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研究当时的四川方言和四川地区的文化风俗都是很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此书记音记义的方式和训诂术语的使用也都极具特色。如今对其的研究都各有角度,但难免也还有不尽全面之处,本文则是对此书的“某仝”这一训诂术语进行考察分析。

“仝”的读音见《广韵·东韵》:“徒红切,平东,定”,而“同”的读音也见《广韵·东韵》:“徒红切,平东,定”,二者读音相同,再据《广韵·东韵》记:“仝,同古文,出《道书》”,明确注明“仝”是“同”的古字,在文献中,我们也能看到表示“同”义时字形用“仝”的记载,如唐·卢全《与马异结交诗》:“昨日仝不仝,异不异,是谓大仝而小异。”综合来看,二者确实是古今字的关系。古书中我们常见的训诂术语“某同”。一般认为是说明假借字和异体字的,但是在不同的文献中,其具体使用还是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由此,我们可说《蜀语》中的“某仝”这一术语就是“某同”,但是在具体讨论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尽相同之处,在《蜀语》中的这一术语的形式稍微有点不同,其所训释的内容也有一些特殊用例。

《蜀语》全书共收录词条563条,使用“某仝(同)”这一术语的共28条,在对这28条用例进行具体考释以后,本文将这一术语在此书中的具体使用分为五种,常见的两种是异体字和假借字,另外还有三种特殊用例,本文将其归类为同义换读字、音近义近字和疑似讹误字。

一、异体字

在这些词条中,说明异体字的有17条,是占比最大的一部分。异体字即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完全替换的字。这17条词条均为形声字,但在此基础上还可分为几类,分别是形符不同、声符不同、声形符均不同。

(一)形符不同

此类共有7条,例如:

(1)通水槽曰筧,筧音简,梘仝。(见《蜀语》第10页)

据《广韵》:“筧,古典切,上铣见”,其意义见于《玉篇·竹部》:“筧,以竹通水也”,还有《正字通·竹部》:“筧,以竹空其中通水也。”又据《集韵》:“梘,吉典切,上铣见”,见《集韵·铣韵》:“筧,通水器,或从木”,《正字通·木部》:“梘,同筧。或以竹,或合木为之,皆以通水也。”

由上可知,筧、梘均指通水的管子,二者音义俱同,是变换了形符的异体字。

(2)织荆条为囤以贮粮食曰篅,篅音船,圌仝。(见《蜀语》第11页)

篅、圌在《广韵》中记录的音都是“市缘切,平仙禅。又是为切。”二者均是指用竹编织的圆形盛谷器。“篅”见于《说文·竹部》:“篅,以判竹,环以盛谷也。”而“圌”见于《释名·释宫室》:“圌,以草作之,团团然也。”毕沅疏证:“《说文》:‘篅,以判竹,环以盛谷也。’此作圌,亦俗字。”又见《玉篇·囗部》:“圌,或作篅。”两字音义俱同,前字因其性状取“”为形符,后字因其圆形、环绕的特征取“囗”为形符,二者是异体字的关系。

(二)声符不同

此类共有9条,例如:

(3)面浆曰糨,凡表背浆衣裳皆曰糨,糨音绛,糡仝。(见《蜀语》第29页)

“糨”指用面粉等做成的可以粘贴物品的东西,见《篇海类编·食货类·米部》:“糨,音糡,义同。”而“糡”也见于《篇海类编·食货类·米部》:“糡,《碎金》云:‘浆糡’,同糨。”二者音义同,但变换了声符,分别为“强”和“竟”。

(三)声符形符均不同

此类仅有1条,如下:

声符不同的异体字(共9条):

形符不同的异体字(共7条):

声、形符均不同的异体字(共1条):

二、假借字

说明假借字的词条有1条,关于假借,我们分为“本有其字”和“本无其字”的假借,《蜀语》中“某仝”术语下表示假借的这一条用例是属于“本有其字”的用字假借,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使用,如下:

桃李核曰覈,覈音忽,核仝,亦音忽。(见《蜀语》第16页)

“覈”的读音见《广韵》:“下革切,入屑匣”,“核”的读音也见《广韵》:“下革切,入麦匣”,二者读音相近。同时,“核”的意思见《说文》:“核,蛮夷以木皮为箧,状如籢尊。从木,亥声。”段玉裁注:“今字果实中曰核,本义废矣。”可见“核”作此书中“桃李核”之义并非本义,而是假借之义。而“覈”作“桃李核”之义可见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小部》:“覈,凡物包覈其外,坚实其中曰覈,故艸木之果曰覈。”又见《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丘陵,其动物宜羽物,其植物宜覈物。”郑玄注:“核物,李梅之属。”孙诒让正义:“丁晏云:‘经文作覈,注作核。是果实之字当用覈。郑君作核,从今文假借字也。’”由此,可知此“某仝”术语下二字的关系为假借字,应为“核”字假借作“果实核”之义已久,也成为其较常使用的意义之一。

三、音近义近字

此类字共有5条,在《蜀语》中使用“某仝”术语的词条下,这5个词条在使用这一术语时表示的关系是音同音近字,在区别这一类字和异体字时,本文采用的是狭义异体字范畴,而不是广义的部分异体字,所以列出了5条音近义近字,具体如下:

(2)汙穢曰涴,涴音餓,汙仝。(见《蜀语》第19页)

“涴”和“汙”作为音近义近字时,是作“污染,弄脏”的意思,“涴”的读音见《广韵》:“乌卧切,去过影”,“汙”的读音见《集韵》:“汪胡切,平模影”,又《广韵》:“乌路切,鱼部”,二者读音相近。“涴”见于《广韵·过韵》:“涴,泥著物也。亦作污。”也见于诗词中,如(唐)杜甫的《虢国夫人》:“却嫌脂粉涴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而“汙”作此义就更为常见了,但仍从狭义异体字的角度来区分,此二者仍各有其义,所以分为音同音近字。

(3)竹屑以塞舟漏曰筎,筎音如,袽仝,木桶盆亦曰筎。(见《蜀语》第25页)

“筎”见《集韵》:“人余切,平鱼日。”指刮取竹皮而成的竹屑,见《玉篇·竹部》:“筎,竹筎,以塞舟。”而“袽”则见《广韵》:“女余切,平鱼娘,”指破衣败絮,见《易·既济》:“繻有衣袽。”王弼注:“繻亦曰濡,衣袽所以塞舟漏也。”可知,由“娘日二纽归泥说”可推断二者音近,而其义通则都引申出“塞舟漏”之义,属音近义近字。

(4)窰器光曰釉,釉音宥,銅銕矢有光亦曰釉,油读作去声,音义亦仝。(见《蜀语》第27页)

“釉”见《集韵》:“余救切,去宥以”,此书中指窑器、铜铁矢的光泽,这一意义可见《集韵·宥韵》:“釉,物有光也,通作油。”而“油”作此义时见《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司马贞索隐:“油油者,禾黍之苗光悦貌。”后逐渐泛指一切事物的光泽。而作时的读音应为平声,见《广韵》:“以周切,平尤以”,而在此书中读作去声,实际二者应为音近义近字。

四、同义换读字

此类字共有4条,同义换读字也属于特殊用例,指两个字的形体和读音不同,但是字义相同或相近,所以在文献中相互训释或取代。在《蜀语》“某仝”术语下则体现为两字互相训释,改换音读。如下:

(1)物小曰穛,穛音醮,癄仝。(见《蜀语》第11页)

“穛”作“物小”义时,音见《广韵》:“侧角切,入觉庄”,其义见《龙龛手鉴·禾部》:“穛,物缩小也”,从而引申为“物小”义。而“癄”读音见《广韵》:“侧教切,去效庄”,义见《广雅·释诂三》:“癄,缩也。”又见《玉篇·疒部》:“癄,物缩也。”《广韵·效韵》:“癄,缩也;小也。”二者义近,但读音完全不同,此处注明“穛音醮”,即将“穛”改音读为“醮”,与“癄”音近。

(2)蒸食曰饋蒸,饋音分,饙仝,诗曰:可以饙饎。(见《蜀语》第33页)

“饋”音见《广韵》:“求位切,去至群”,义见《说文》:“饋,饷也。从食,贵声。”由此“饋蒸”则有“蒸食”之义。而“饙”音见《广韵》:“府文切,平文非”,是蒸饭的意思,其义见《说文》:“,滫飯也。从食聲。饙,或从賁。”二者义近,改“饋”音读为“分”,音近“饙”。

“醶”作“卤、卤味”义是,音见《集韵》:“虚咸切,平咸晓。”义见《集韵·咸韵》:“醶,卤味”,《五音集韵·咸韵》:“醶,卤也。”而“”见《俗书刊误·俗用杂字》:“,卤水曰鹻。又作、鹹、醎。”所以变“醶”音读为“减”。

(4)两手相摩切曰挼,挼音磋,搓仝。(见《蜀语》第41页)

“挼”和“搓”都有两手揉搓之义,但二者读音明显不同,“挼”音见《集韵》:“奴禾切,平戈泥。”义见《集韵·戈韵》:“捼:《说文》:‘推也,一曰两手相摩切也。’或作挼。”改“挼”音读为“磋”,与“搓”音近。

五、疑似讹误字

在“某仝”术语中,有1条疑似讹误字。如下:(1)槍戟柄底鋭鐡曰,音纉,鐏仝。(见《蜀语》第22页)

从以上分析来看,《蜀语》中的“某仝”术语下的28条词条除了普遍用例以外,还有一些此书特有的特殊用例,由此,我们可以具体看到这一术语在此书中的使用情况,最主要的还是用于表示异体字。总体来看,此书中的“某仝”和“某同”这一术语所描述的主要情况是一致的,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的表示有一些不同,但考虑到“某同”这一术语本身在实际使用中就有一些形式上的区别,例如还可用作“某同某”、“与某同”等,而内容上,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作品中,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特殊用例的差异。再加之我们也并没有找出明确的证据来说明这一术语与“某同”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所以我们还是将“仝”当作“同”的古今字来处理,这也说明了“某仝(同)”这一训诂术语并非只表示假借或异体情况,而是在实际使用时,根据具体时代和作者的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使用特点。

猜你喜欢
形符集韵广韵
从形符与字义的关系角度论《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分类
——以“人”“彳”字部为例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留学生形声字教学实践研究
——以满洲里学院为例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形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困境、功能与应用策略
如何利用《说文》中的形符教授留学生学习汉语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