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尝试与问题探索

2018-11-20 11:56李悦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初中历史尝试

李悦

摘 要:伴随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利用也逐渐普遍科学,利用史料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史料知识是历史教学的根基,如若没有史料,历史也就失去了灵魂。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尝试;问题探索

史料指的是组成人类历史的素材,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存下来的痕迹,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传史料三大类。史料对于历史学科教学有着关键意义,既能提高历史教学课的实际效果,又能优化历史课教学中的相对缺陷,当然史料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尚需严谨、细致,以避免史料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的现况

1.有些课本史料难度大

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水平,让学生掌握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往往在课本中都会收录文献史料,而这些文献史料大多摘录自官修史书,有些文献史料晦涩难懂,这给学生阅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薄弱学校的学生。这样超过学生认知能力的史料应用,不单单无法落实目标,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2.部分史料引入错误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堂效果,喜好收集课外史料来充实课程。史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初中历史教学十分关键,但是,伴随当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人们在便携的网络搜寻中找寻史料的时候也具有很大的弊端。网络上的史料即使丰富,可是大多数的资料真实性还有待验证,迷茫地选用网络上的素材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历史知识和概念,导致对学生的误导。

3.对史料应用不充分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需要严谨遵循史料应用的程序,可是现在大部分教学在讲解史料的时候研读不到位,辨别不够彻底,学生还没有完全懂得就开始讲解下一个知识点,这样走过场的教学形式,完全落实不了史料应用的目的[1]。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史料的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激发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把史料知识科学地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不单单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并且对学生还具有无法抵抗的诱惑力,史料知识就像故事一样,具有坎坷的情节、丰富的人物特征。如,在讲解《鸦片战争》时,教师能够让学生事先收集和鸦片战争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清政府当时的腐败和无能,继而意识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和鸦片战争的意义。教师可以从当时的人物背景还有清政府所面临的困境开展讲解,把情境加入课堂当中,让学生主动地去研究和领悟,生动感人的史料不仅可以启发和熏陶学生,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甚至引发出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继而领会出属于自己的感受,让自身的思想境界获得提升,进一步加强历史责任感。又如,在讲授中国古代史史前时代和夏商西周时期历史时,因缺少文献史料的记载,所以实物史料和口传史料就成为学习这段历史的主要凭据。让学生以审慎的态度、钻研的精神去探究实物史料与口传史料背后讲述的历史,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历史课堂也由枯燥无味变为生动有趣。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引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原有的被动学习转变成自主学习,继而更好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质量[2]。

三、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应用对策

1.用史料“画龙点睛”

正如“抛磚引玉”在小品界称作抖包袱。在教师授课中,导入环节常常为吸引学生眼球引入一段史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能够引用林肯接见斯托夫人的时候说的一句话“一个小女人,引发了一场大战”,同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那么这个女人是谁?”“林肯为什么这么说?”在学生疑惑的时候,讲述《汤姆叔叔的小屋》,慢慢把学生带进美国战争爆发的原因。在本堂课程讲解结束以后,引入美国人对林肯的一句评价“有着伟大的精神和高尚品行的人”来凸显本堂课的关键。这样做既首尾呼应,又彰显本堂课程的关键,来个“画龙点睛”。

2.对史料开展合适补充

课本中现有的史料是史料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还需要适量对史料进行补充。比如,在教学《两汉科技和文化》一课时,关于司马迁著《史记》这个知识点,补充班固《汉书·司马迁传》中的记载,通过史料的分析既能让学生了解《史记》的写作特点,又能认识到《史记》的史料价值,对学生评价这部著作大有裨益。在教学《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课时,适量补充《国朝典汇》《明史》中关于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料,不但可以让学生对戚家军取得抗倭战争胜利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可以充分运用这一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戚继光和戚家军抵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海疆安宁的决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以史为鉴的理念。补充史料,重点在合适,合适的史料重点在挑选。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大量的阅读,平常注重积累,精心挑选,将最核心、最有价值、最具信服力的素材提取出来。

3.利用史料的时候需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正处于一个发育的时期,其思维形式正在从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慢慢转变,对问题开展解析和理解的时候还是会惯性地注重表面的直接关联,或者无法打破感官经历的约束对情况的本身开展了解。初中生所处的年纪使他们更加容易接受一些比较直观易懂的内容。况且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乃至不同班级学生都具有差异性,教师要结合学情,对课本史料进行取舍、注释、释义。因此,在挑选史料的时候,在满足教学内容的情况下,还需要顾及学生的年纪问题,继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3]。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丰富、活跃、生动、深入的史料教学不单单有利于学生史料阅读、学习水平的提高,并且有助于初中生自主进行资料和信息搜索,养成优良的初中历史学习互动和史料学习的习性,有利于全方位提高初中学生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飞.善用史料,还历史一个本真[J].江苏教育研究,2015(29):27-28.

[2]刘琳.巧用史料,构建高效初中历史教学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8):129.

[3]胡德坤.刍议初中历史课堂之史料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1):14-15.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初中历史尝试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