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微专题复习的设计原则及策略

2018-12-10 02:57江苏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8年6期
关键词:考点解题知识点

江苏

在高三阶段复习与总结中,针对学生过去出现的薄弱点、易错点、疑难点等,有计划、有选择地设计相关微专题复习穿插在其中,往往能起到夯实基础、查漏补缺、提升能力的效果。

1. 微专题复习的设计原则

生物微专题复习是针对《考试说明》中某一具体知识点或考点的一种“小切口、深挖掘”的复习方法。它具有切口较小、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灵活机动等特征。在高中一轮和二轮复习中均可采用,能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重难点。

1.1 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托

《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列出的知识点都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次要概念,尤其是一些能力要求高的知识点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惑点。例如,细胞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某些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等应该是教师设置微专题复习的重要关注点。另外教材中还有一些拓展延伸的知识属于隐性考点,对此,教师在准备微专题设计时还要做到统筹兼顾。例如,《考试说明》中对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达C级”,教师在复习时仅关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是不够的,还应该带领学生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才能明白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存在,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生命观念这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1.2 关注高频考点、学生易错点、疑难点及社会热点

教师集体备课时要把学习、研究、解读《考试说明》作为重点,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准确地把握高频考点。要进行试题的归类与统计分析,同时学习相关生物学杂志上刊登的试题分析类文章,这样就很容易发现每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如“光合作用及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知识点在江苏省近五年生物高考试卷中均有涉及。学生的易错点、疑难点即为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是学生的知识漏洞,同时也是考试的重难点,在查漏补缺的微专题设计中要重点关注、设法突破,而这往往也是学生成绩重要的增长点。生物技术与信息日新月异,教师要善于筛选社会热点信息,把它与高中生物学中的知识点相结合,通过微专题设计建立热点问题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用学过的生物学原理与知识鉴别、分析、解释社会热点问题。这也体现了高考生物命题指导思想中的“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1.3 基于学情

高三复习的设计是否基于学情直接决定了复习的效果。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单元复习之前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可以将《考试说明》中罗列的92个知识点及20个实验设计成复习需求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考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民主调查,教师收上来统计后针对学生的需求设计系列微专题,只有这样的复习才能真正做到基于学情。教师统计后会发现学生的需求与自己的主观认识有一定的不同,有的知识点教师认为是难点,但学生已完全掌握就可以略过;有的知识点虽然简单,但却是学生的易错点,就需要安排一个微专题加以查漏补缺。另外,微专题设计时也要注重对相关知识的联系与整合。

2. 微专题的类型

针对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常见的微专题可以分为知识型、技能型、方法型和热点型等。在高三生物复习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微专题可单独进行,也可混合进行。

知识型专题,主要根据《考试说明》中的主干知识或高频考点进行设计,如细胞膜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变异与育种,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及其应用,PCR技术等。

技能型专题,主要通过典型例题示范、跟踪变式训练来强化相关技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题技能的目的。如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各种图表的判读与应用,人体免疫调节过程图的判读与应用,物质跨膜运输图的判读与应用。

方法型专题,主要是对特定类型题目解题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如遗传病中遗传方式的判定及概率的相关计算、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涉及的O2、CO2计算,细胞分裂图的比较与识别等。

热点型专题,主要根据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灵活设计。如细胞癌变与饮食问题,当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主题,胚胎工程与不孕不育的问题等。

3. 微专题复习策略

微专题的复习策略是建立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作为理论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体现的是学生自主复习、合作交流、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3.1 以任务单为载体实施导学,提高微专题复习的实效性

微专题复习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区与疑点,做到突出重点,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注意与正常复习进度中的内容相吻合,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任务单是教师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与学情,为指导学生主动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而编制的导学方案,是学生自主查漏补缺和突破重难点的重要媒介。任务单导学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知识背景、重点知识学习、讨论交流、汇总问题、教师点拨提升、习题精练等环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研讨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共性问题提炼后全班重点讲解、个性问题在课堂上或课后及时个别辅导解决。利用任务单导学开展微专题复习,能让学生聚焦重难点和高频考点,做到复习有针对性,使学生能迅速突破疑难点与易错点,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微专题复习安排的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教师每周安排一次专门针对本周的学习内容的微专题,达到总结、提高的效果。例如,在细胞的结构复习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多角度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特殊结构与功能的比较,以及如何正确认识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等内容,利用任务单和问题导学,让学生能在原有机械记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构建这部分主干内容的知识框架。

3.2 以活动为中心引领学习,提高微专题复习的“生”动性

微专题复习中任务单的设计应主要通过问题设置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以活动为中心进行合作交流,采取生生间、师生间多向交流的复习方式,把过去以回忆知识为主的单一复习课变成知识、技能交流、应用的复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知识的主人,有效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主动构建与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在编制微专题复习任务单时,要对照《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与学生的能力水平多角度思考,将相关知识点设置成引导学生思考的若干问题,并明确一节课中哪些内容需要通过学习活动来完成。例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用高考真题作为材料来开展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何辨别两者的过程图及相关知识。

【例题】(2016年,江苏卷,第31题)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

(4)在图2 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__。

(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用图中字母表述)。

(6)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各时期的特点,以及染色体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能独立完成并正确解答此题的学生占少数,教师在为全班同学讲解之前要深入到各学习小组,仔细聆听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及时发现学生的疑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误区。这样,教师在精讲释疑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问题的解决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从而达到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强化能力的目的。

3.3 以练评为手段提升能力,提高微专题复习的针对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微专题复习的质量和效果,还必须认真设计好针对专题的练习题与讲评课。知识学习以后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与纠错才能真正将学生的知识夯实,技能强化。生物学科是选修课程,课时有限,有效复习的关键是精练精讲,所以在习题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大胆取舍,要善于将以前做过的错题进行整合、改编。关键是要注意两个“度”:一是要反复研究《考试说明》,看所编题目与考点的吻合度;二是要认真研究历年尤其是近五年高考生物试卷的特点,看所选题目与高考试题特点的相似度。

高三备课组教师要发挥集体智慧,定期集中研讨习题评讲课的流程、方式与重点。在习题讲评时,要着重讲形成错解的原因、正确的思路、解题方法及试题课程的变式,指导学生利用好错题集,学会将相关试题归类订正,举一反三,使做过的试题效益最大化,避免以后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从而提高微专题复习的实效性。例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内容较抽象,且概念多,学生难以理解和建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模型。教师要善于分解教学难点,从分析某一个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呼吸量等数值之间的关系入手,阐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及其成因,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能量是如何以食物链为途径在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进行流动的。

3.4 以规范为抓手强化习惯养成,提高微专题复习的系统性

微专题复习着力点不仅在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与解题技巧的优化提高上,还要注重对学生解题规范化的训练养成。尤其是在习题评讲环节,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审题、答题习惯的培养,强化解题思路,训练答题规范性,一定要强化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答题,切勿想当然、口语化。以简答题为例,解题思路和方法可简单概括为“一看二想三答”。“看”指的是审题过程,审题时一定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细读题目抓关键词,如原因、条件、措施、影响等;二是要注意题干要求,如简述、说明、分析、归纳、评价等解题方向;三是要善于从题干和设问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解题。“想”指的是解题过程,解题时要善于迁移联想,在脑海中构建问题与自己学过的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取大脑中的有效信息。“答”指的是动笔答题过程,答题要严格遵循“一全二准三严”的规范,即全面、准确、严格使用书面语言,逻辑关系严谨。同时字迹工整、符号规范等都会使卷面答案一目了然,让阅卷教师赏心悦目。

微专题复习以任务单为载体,以活动为中心,从内容选择到教学实施都改变了传统复习中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生态,突出体现了基于学情组织教学,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复习的积极性。同时以练评为手段,以规范为抓手,保障了微专题复习的实效性,有利于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全面提高生物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考点解题知识点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用“同样多”解题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