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保育队伍建设,真正落实保教并重

2018-12-27 01:05江苏省泰兴市育红幼儿园陈彩霞
早期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保育员保教班级

江苏省泰兴市育红幼儿园 陈彩霞

随着各地公办园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的从业人员,包括教师、保育员、厨房工作人员等越来越多。为了保证教育质量,教师一般都由教育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通过考试、选拔而来——俗称“考编”。由于有了编制,他们的工资有保障,单位也会为他们的培训、晋升搭建平台,比起幼儿园其他职工,他们有较强的归属感,队伍也较稳定。而我们的保育员95%没有编制,与幼儿园隶属关系松散,说白了就是来去自由,队伍很不稳定。据调查,一些县级市的公办园,保育员待遇一般与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持平,而且多数幼儿园为降低工资开支,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制约,与保育员按学期签劳动合同,她们每年只能拿到10个月工资。

待遇低、低保障,势必造成保育员入职门槛低、文化程度不高。她们入职后,经过简单的保育培训就匆匆上岗,所以社会上,包括一些幼儿园和保育员自己对工作的定位就是等同于管理幼儿吃喝拉撒的保姆。名为保姆,工资待遇却远远低于专职保姆。而且由于身份限制,保育人员很少有调资、晋升的机会,干好干坏一个样,幼儿园发展好坏与她们没有多大关系。没有职业前景的尴尬,削弱了保育员的工作积极性。尤为敏感的是,在体现单位温暖的工会福利方面,保育员不能享受和在编人员同等待遇(有时享受在编人员本来就很微薄的福利的若干分之一,或者干脆不享受)。微薄的薪酬和较低的社会地位让不少保育员只是把目前的岗位当作跳板,一有待遇稍好的工作就辞职走人,保育队伍不可控的大流动性,严重影响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在目前的管理体系下,如何加强保育员队伍的管理,让她们拥有职业的尊严,让经过训练的保育员愿意留在岗位上,让幼儿园保育岗位能够吸引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女性务工人员,成了我们幼教人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提高工作地位,增强情感归属

(一)改“阿姨”为“老师”

幼儿园里,对保育员的称呼普遍是“阿姨”,不光孩子、家长,幼儿园里的年轻教师也这样称呼她们。这个称呼是人们对和自己母亲年龄相仿女性的敬称,也是对从事保姆职业女性的特定称呼。在幼儿园这个特定的场所,称呼保育员为“阿姨”而非“老师”,即暗示她们的工作属性为“负责幼儿吃喝拉撒”的保姆。而《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保育员工作的职责是: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在教师指导下,科学照料和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在卫生保健人员和本班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

可以看出,一个合格的保育员,必须懂得幼儿安全、卫生保健知识,能够科学地管理和照料幼儿生活,熟悉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流程,做好“助教”。蒙台梭利曾说:“教导儿童如何自己吃、穿、洗的人是一个教育家,而喂儿童吃、帮儿童穿的人则是在做仆人的工作。”准确地说,我们要期待、帮助保育员成为“教育家”而不是后者。《托幼机构园长及保健、保育、炊事人员工作实用手册》称呼保育员为保育教师,很多学校称呼她们为生活老师,说明社会对保育员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虽早有认识,但并没有在身份方面予以落实,也没有为她们成为合格的“老师”创造条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名温和、智慧的生活老师会让孩子更多地享受关爱,从而对班级更加依恋,更有安全感;一名优秀的生活老师会在和幼儿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养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也会在学习中慢慢掌握“精心照料”和“过度保护”之间微妙的分别……基于对保育员的尊重和对其教育作用的肯定,2017年秋学期起,我们幼儿园要求全园教职员工、幼儿及其家长,一概对保育员由“阿姨”改称“老师”。称呼的改变,是对保育员认识观念的改变,更是对她们的职业期待。一位工作十多年,深受幼儿和家长欢迎的生活老师主动找我谈心,说是一声“老师”让她很感慨,感觉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她已拿到中级育婴师资格证书,以前班级的一位家长正要临产,一再要求她辞职去帮忙带孩子,待遇是现在的好几倍,她有点舍不得熟悉的工作环境和朝夕相处的同事,一直在犹豫。称呼的改变说明保育员地位的提高,让她不再徘徊,毅然决然地让那位家长另找月嫂帮忙。

(二)变“微薄”为“丰厚”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也是最根本的需求。“人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出入场合、生活品位”,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薪阶层的工资收入与生活品质的高关联性,所以要稳定保育员队伍,最迫切的是提高她们的待遇。为了打破幼儿园保育员工资过低的窘状,我们幼儿园与工作时间超过三年、三年年度考核良好以上且家长满意率90%以上的保育员签订长期合同,享受带薪寒暑假,交五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并拟从2018年起,给工作称职的保育员每两年递增加薪每月100元,改变只有在编人员加入工会,享受工会福利的现状,吸收包括保育员在内的全园其他编外职工加入工会组织,参加工会活动,享受工会福利:本人、家属、老人生病住院慰问,有亲人病故吊唁,特困人员节假日发放生活补贴。园方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协助解决职工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增强保育员的归属感。

二、提高准入门槛,提升整体素养

(一)扩大招聘范围,严格控制年龄

在招聘保育员时,我们除动员教职员工推荐优秀人选外,还在市级媒体、本园网站发布招聘信息,让更多符合要求者前来应聘。并明确初次参与招聘者年龄必须在35周岁以下,具有保育员中级以上资质的可放宽至40周岁,确保所招收的保育员年轻化。

(二)提高资历要求,灵活招聘方式

要求应聘人员必须具备保育员初级以上资质或幼师相关专业,没有以上资质的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在招聘方式上,凡是具有高级资质的应聘者,体检合格直接签订聘用合同;中级资质的面试、体检合格后聘用,其余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体检合格的签订聘用合同,试用期半年。

(三)规范组织考试,严格聘用考核

参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进行,笔试主要考核考生的书写能力、基本词汇及连词成句的能力;面试一共准备了20道问答题,由考生抽取两道题现场进行回答,主要考察考生的汉语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考试、体检通过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半年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继续聘用;不能胜任者不再续聘。特别是对那些不敬业,工作不主动,责任心差的坚决不予正式聘用,严把准入关,确保保育质量。

规范严格的招聘,每次都能吸引不少大专以上学历和具有保育员中级资质以上的人员前来应聘,促使我园保育员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一名保育员的话让我很有感触,她说:“我们应聘到这份工作非常不容易,但大家的整体素质都很高,合作共事的氛围更好了,大家能相互学习的地方更多,我们要倍加珍惜,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珍惜这里的人和事。”

三、提高主体参与,激发工作动力

长期以来,我们虽然强调保教结合,保在前,教在后,但我们却忽视了对幼儿进行保育教育的有生力量——保育员的培训提高,忽视了她们的工作理念也需要更新。

(一)优化工作方式

尊重保育人员,重视她们的意见建议,为她们提供参与管理与决策的机会,使她们在被尊重中增强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一是落实教师与保育员“三位一体”的合作关系。保育员和教师一起家访,一起召开班级家长会,一起完成班级计划,一起协商班级月、周保教工作重点,自主管理班级保教工作,对班级幼儿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共同做好关心、照顾特殊幼儿的工作。二是吸纳保育员参与主题教研活动。采用反思研讨、同伴互动、专业引领、集体充电、课题驱动、年级组合作等多元的形式,力求保教队伍共同发展。三是参与党支部、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吸纳保育员代表参加职代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参加幼儿园评先评优,使她们与幼儿园同发展、共进步。组织保育员参加幼儿园工会、团委定期开展的演讲比赛“学做优雅女性,成为幸福的教育者”,参加远足郊游、“三八”节联欢、庆元宵等主题活动。保教人员融为一体,共同为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努力。

(二)强化职业培训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讲过:“师资队伍的培训非常重要,幼师队伍的培训非常重要,保育员的培训也非常重要。”我们结合保育员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特点,设置培训项目。一是加强岗前培训。保育员在上岗前,幼儿园对其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幼教法律法规,生活老师职业道德有关要求,幼儿保育保健工作基本知识、技能要求及技能操练等。二是细化日常管理。组织保育员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保育工作规范》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中健康和社会领域的相关内容,并创新业务培训内容,不只限于消毒液的配比,食具、餐具、玩具的常规消毒方法,也不止于“耐心、细心、责任心”,而是通过培训引导保育员了解当前幼儿园发展的状况和根本任务,加强保育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理解幼儿期保育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对幼儿身体的保护与机能的促进,对幼儿心理方面的保育以及引导幼儿自我服务、自主管理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有效促进保育员素质的提高,打造幼儿园保教结合质态。三是以赛促学。打破以往保育员技能比赛仅为“整理床铺比赛”“餐桌消毒评比”等,考核只看每周卫生工作检查的局限性,将保育员工作列入班级的各项评比、检查,让她们也成为班级环境创设、区域游戏比赛等常规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保育员主人翁意识得到有效提高,她们会更加尽职尽力地工作,在需要时积极出谋划策。一位大班的巧手保育员,手把手地教会了班上所有的女孩结围巾;开展爱家乡主题活动时,一位喜欢跳广场舞的保育员主动演示了我们家乡的花鼓戏,动作生动传神,尽显花鼓神韵……

(三)建立激励机制

我们努力为保育员营造宽松、尊重、信任、支持的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保育员绩效评价机制。为她们建立考核档案,年底和在编教职工一起述职,一起参加年度考核,对她们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给予客观评价,并按比例评出年度优秀人员,以此作为她们续聘、奖惩的依据。二是建立能力提升奖励机制。鼓励保育员提高学历水平,对取得高一级文凭的给予奖励,按中专、大专、本科文凭分别奖励500元、800元、1600元的标准给予适当奖励;积极鼓励保育员参加技能岗位的考评,并对考取资格的高技能保育员优先聘用,并即时兑现待遇。三是建立保育员工资长效增长机制。在幼儿园每工作两年,月增加工龄工资100元。四是建立保育员职务晋升机制。借鉴医院对护理人员管理的办法,除按惯例各年级保育组长从保育老师中遴选外,保育总长也从表现突出的保育老师中产生,让保育老师努力有方向,学习有榜样。

总之,提高保育队伍素质,待遇是基础,尊重是关键,培训和提升是根本。我们通过改革创新,营造平等共事、争先做事、努力成事的良好氛围,让保育员的人格尊严得到维护、工资待遇得到保障,拥有了工作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让“保教并重”有效落实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促进了保教质量的跨越式提升,真正实现让孩子健康、自由、自主、愉快地成长!

猜你喜欢
保育员保教班级
科研引领科学保教
班级“四小怪”
区域性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的审视
——基于武汉光谷地区的调查分析
班级英雄
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现状研究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推动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探索
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重点指向
浅谈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