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中性化区角材料,关注多元平衡的幼儿性别教育

2019-01-28 07:44广州市番禺区西片教育指导中心蔡小青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区角男孩子女孩子

文 广州市番禺区西片教育指导中心 蔡小青

在幼儿教育阶段,性别教育非常重要,但目前我们营造的性别教育环境是否科学,有哪些做法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并有可能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我们该如何避免和减少呢?

一、问题的发现

有一次在教研过程中,幼儿园综合活动室一角的小餐厅,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男孩说:我也要做服务员,女孩子说:不行,服务员必须是女孩子当。男孩不乐意了,说:那我只能永远当客人吗,我不玩了!我认真一看,幼儿园提供给服务员服装是一顶有小碎花花边的帽子和同样小碎花的围裙。男孩子不当服务员,男孩子只能当客人。

再留意观察,发现幼儿园中很多区角材料的投放都有性别限定,服务员、收银员的服饰是女孩子的,表演区的服饰最为明显,大多以小公主类的居多,男孩子的服饰比例不足五分之一,娃娃家的娃娃也多是女孩子,娃娃家作为小班的生活区,很多模拟家居用品选取了粉红色的主调。男孩子除了可以扮演医生,大多是警察、消防员的扮相。经过调研和分析,我发现,目前一般的幼儿园对性别教育的关注是不足的,老师对性别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对性别教育的关注与重视很多仅停留在生物学上男孩和女孩子的区别上,却没有关注更深层次的孩子终身发展上,幼儿园营造的教育环境,投放的材料是不平衡,不科学的。

二、目前区角材料投放的误区及影响

在幼儿阶段科学进行性别教育,涉及的内容是多方位的,指南指出:其中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是最符合幼儿发展学习需要的,而自主游戏活动教师的角色是充当幼儿学习的支持者,支持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科学投放幼儿游戏的材料。因此我重点从目前幼儿园区角投放的误区入手,分析如何关注支持幼儿建立平衡多元的性别概念。

1.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创设过于重视的装饰性,而忽略了生活实用性。幼儿园很多装饰色调喜欢用粉色系,装饰品各类花花草草,卡通形象随外可见,这个情况在生活区的区角情况更为突出。很多娃娃家的小帐篷、小蚊帐都是粉红色的,还有的连生活用品,如小厨房的用具,都选择了女孩子喜欢的粉红色。这样的环境,从色彩上局限了孩子的选择。男孩子会觉得那是女孩子的玩具,即使进入相关的区域中,女孩子也不自觉地成为主角,女孩子在相关区角中占有了主导地位,男孩子成为配角,成为服从安排的角色。这样会影响男孩子在生活领域的学习积极性。

2.区角材料投放的性别失衡和狭隘性。出现性别形象的固化与单一性,正如文章开头举的例子,由于教师提供的材料,把幼儿活动区域角色性别固化了。活动区域的性别固化,不利于幼儿体验、尝试不同领域的生活化课程,也会打击幼儿在相关领域观察和模仿的热情,这些都是不利于幼儿全面学习与发展的。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行为的误区。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自觉地对男孩、女孩区别对待,比如使用的语言:你是一个男孩子,不要如何如何,你是一个女孩子,怎么像个男孩子一样等等。幼儿阶段,教师权威的影响力是顶峰时期,幼儿对教师的评价最敏感,教师教育过程的反馈直接影响并形成幼儿园的性别概念。这种对人格培养,性格养成的区分是不平等的,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

三、存在误区的原因分析

出现这些情况的成因分析有几方面。首先是幼儿园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女性为主导的教育工作者性别视角的限制。女老师在幼儿园教育组织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从自身的生活成长经历出发,对幼儿需要的分析与理解容易受到局限。二是没有科学系统、根基扎实的性别教育理论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组织过程中,对性别教育的关注严重不足,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三是家庭教育中男性成员教育作用的缺失。很多家庭都是以妈妈、奶奶、姥姥等女性角色为照顾和陪伴幼儿学习生活的主力,在家园共建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观察从男性思考的角度去提出质疑,或者提出不同的需要。四是传统性别思想的束缚。由于我们生活中在很多女性主导的职业已程式化,如护士就是女性,警察是男性等,让人觉得习以为常,不足为奇。

四、多元平衡性别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在三岁的时候开始初步具备性别意识了,在3-5岁,也正是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会逐步莸得性别图式,也就是他们会对生活中的行为、事物、角色进行性别标签化。建立了性别图示后,孩子会对自己的性别,对相应的性别图示投入额外的关注,从而获得不同的知识,这个过程,孩子们完成了与性别有关的第一次的社会化,因此,3-5岁是性别角色建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幼儿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性别意识还比较模糊,这一阶段的孩子认为人的性别是可以轻易改变的。而性别改变的原因即是取决于外貌特征,比如小朋友的服饰,穿上裙子,扎上小辫男孩就变成女孩。正是由于3-5岁的性别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更要关注与慎重,教师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五、调整教学策略,创设多元平衡环境

1.投放中性化的游戏材料。

中性化材料,指的是没有性别指向,给孩子可变的创造、操作空间的材料。中性化的材料,能给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创意的发挥。具体到各区角的材料投放应注意:

建构区里是以积木为主,性别区分度不大,重点是关注一些辅助性的材料投放,如搭建公路时使用的汽车,如搭建建筑物时所需的树木,搭建房子时所需的装饰品,都要注意多样化。

表演区内,要增设男孩子的表演服装,如超人、钢铁侠等,最佳的策略是投放低结构的材料,直接投放男孩、女孩子的服装,还不如投放多块不同颜色的布块,孩子可以直接用于角色需要的设计,绘制、剪裁,让更多男孩参与表演。

在生活区,如娃娃家内,可以增加男孩子喜欢的玩偶,在角色区对于一些职业扮演要提供男女对等的道具,生活道具锅碗盆等投放接近生活物品金属质地材料,创设孩子积极尝试的条件。同时,也可以投放低结构材料,如取自自然的石块、木块等,让孩子发挥想象空间。

美术工区内,颜料和画笔不分性别,但同样是辅助性材料的投放,不要简单投放毛线、针织、花球之类的辅助材料,要尽量增加自然材料,如树枝、树叶、贝壳等,提供更多的施展设计创作的条件。

2.园所色彩的自然和谐。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要避免使用明显的性别倾向的色彩,更多使用自然色,如原木色,可以增加金属元素和自然元素。

3.设置多样化的游戏任务。在孩子的角色扮演过程中,鼓励孩子不同的体验,如服务员、护士、消防员、警察都打破传统,还要积极鼓励女孩子尝试一些传统的男孩子的工作,并通过这些体验形成新的知识领域概念。

4.教师形成科学支持评价用语。教师除了在材料投放上科学,还要注意组织反馈中的注意评价用语,对于一些明显局限性别的评价语要谨慎使用,比如男孩子要勇敢、大胆,女孩子要斯文、温柔,也要在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及时观察发现不利于幼儿健康性别意识的行为,做出适时的教育策略的调整。创设平等的幼儿展示机会,发现鼓励幼儿做出多区角的尝试与探索。

5.加强家园沟通,充分发挥性别示范作用。幼儿的性别意识除了来自于生理因素,还来自他们对同性父母长辈的模仿。因此,要充分调动家庭不同角色在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爸爸的缺失对于幼儿成长,特别是男孩成长的作用是巨大的,有些幼儿园开展的“爸爸去哪儿”“我有一个好爸爸”“爸爸超人”等活动就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区角男孩子女孩子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学舞蹈的男孩子
女孩子的钱都是怎么花光的
那个文科班的女孩子
你好,男孩子
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努力?
区角活动真有趣
请珍爱我们的男孩子
贵在坚持
区角活动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