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读写任务设置的策略与读写素养的提高

2019-01-28 07:44文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象达中学吴小燕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内化实验班分层

文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象达中学 吴小燕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社会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英语从一个工具性的技能成为集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而这也是当下设置英语课程的目的与目标。阅读作为社会文化、语篇结构,书面句法,词汇等知识的载体,被认为是重要的语言输入形式。它是语言输出,特别是书面输出的基础。而书面表达,作为阅读的映射,承担着对语言输入的内化,重构和拓展思维的功能。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模式对提升学生的读写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读写任务的优化设置

要真正提高初中生的英语素养,笔者认为在课外阅读训练中不但需要足够的阅读量,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对各层次的学生配置有效的干预从而达到有意义的输出。依据上述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笔者认为从输入到输出经历“分层阅读输入和语境建立—知识网络建构—内化—输出”等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为验证此读写任务设置策略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否有积极的影响,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次为期10周的实验研究。

1.研究对象

本次实验以初二年级四个平衡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两个班作为实验组,另两个班作为控制组。

2.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次实验主要利用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前测和后测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变化,以测试本读写任务设置策略是否对学生的阅读效果以及语言知识的建构与输出是否有积极的影响。本研究提出分层读写任务设置策略将被用于实验组的课外阅读训练当中,而控制组则仍然使用“看篇章选答案”的训练模式。

本实验采用的阅读材料来自于国外原版阅读材料并根据各个单元话题进行选编。同时根据“分层阅读输入和语境建立——知识网络建构——内化——输出”的原则设置分层读写任务。

读前准备。在阅读进行之前为学生提供1-2个与话题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迅速引起其对相关语篇和语类结构的注意以及调动话题背景的知识。

分层阅读输入。每次课外读写训练均在40分钟内完成三篇阅读以及相关阅读任务。篇章按照由难度低到难度高进行安排。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配套有梯度性的阅读任务。其目的除了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之外还为学生建立起具体的语言环境,为下一步的内化进行准备。因此,任务的题型不局限于简单的单项选择题,而是针对文章和话题的特征设置源于材料却高于材料的开放性问答题。

知识网络的构建。Schmidt(1994,1995,转引自陈素萍,2010)认为,“注意是将输入转化为摄入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没有注意学习就不会发生”。语篇是语言功能的载体,特定的语篇涵盖了特定的体裁框架模式,同时也包含着特定范畴的词块、句式使用等语言组织形式。因此,语类结构知识,词义猜测,阅读填空,还有材料中特殊句式的翻译等题型被比较多的使用在阅读任务设置中。其目的主要是引起学生对语篇中语用知识的注意,形成相关知识网络的构建和巩固。

内化。内化过程就是对听到的、看到的目的语进行有意义加工、消化、吸收、沉淀、转化的过程。语言的习得不是单纯的获得知识。在实际的语言使用过程中,在没有外界的刺激下,学习者往往不会主动意识到自己曾经记忆过的那些词汇可以在某一特定语境下使用。因此,要通过加大阅读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需要在学生获取大量话题信息和完善的知识构建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与应用的整合。因此,在读写任务设置的最后一步,结合材料话题与生活实际,向学生提供具有思辨性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促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与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促进语言的内化和有效的输出。

3.数据的收集和实验结果

本实验持续了10周,笔者对实验班以及对照班的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以考试的方式进行了前测以及后测。数据如下:

前测结果。表1 是对照班与实验班前测的作文与阅读成绩对比。从表2看出,实验班的平均分虽然略高于对照班,但是从统计学上看这两组班级在写作成绩对比上p=0.25,在阅读成绩的对比上P=0.43,由于两个p值均大于0.05,则可视为不存在明显差异,即两组班级的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基本相同。

表1 对照班与实验班前测的作文与阅读成绩对比

后测结果。在经过10周的读写训练实验后,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之间在写作与阅读成绩的对比上也有了变化。两个对照班在写作部分的平均分分别是5.57和5.62,而实验班的成绩分别为6.62和7.58。尽管其P值显示为0.179>0.05,未能形成显著的差异,但是与前测中的P值相比显示其差异有扩大的趋势。在阅读能力方面,实验班比对照班平均分高,并且差异比较大。表3中两组阅读成绩比较的P值为0.037<0.05,表示实验组的阅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 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之间在写作与阅读成绩对比

二、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通过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的成绩,说明了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干预的语言输入和有意义的语言输出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积极的影响。在初中英语的读写训练当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输入与输出目标需一致

在读写训练当中,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材料的输入决定了语言的输出。因此,阅读材料的输入应该服务于语言的输出。其中除了保持话题的一致性以外,还需要注意到文体体裁的相关性以及词块、句式表达范畴的适用性。这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材料选编以及阅读任务设计的时候有意识的考虑到以上几点,避免阅读材料是说明文,写作输出是记叙文的情况。同时,在阅读任务中要求学生注意的词汇和句型表达也应该尽量在语言输出中得到体现。

2.任务设置需分层并有梯度性

与高中或大学教育不同,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参差。根据输入理论,有效的语言输入应该保持在“i+1”的水平上,这样才会导致语言的习得。同一份材料对于同层次的学生来说有可能造成“i+2”或者“i+0”的情况出现。因此,教师在进行读写任务设置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适应性,在篇章编排的时候难度应由浅入深,任务的设置也应该呈现梯度性。而操作时对水平特别差的学生应对任务有所删减,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3.任务设置需结合材料输入与有意义运用

输出理论中指出,语言输入仅仅使语言学习者习得了语言理解能力,而语言输出即产出能力包含大量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些技能单纯靠语言输入是获取不到的。它需要通过积极的、有意义的、创造性的、大量的语言输出实践才能形成。成功的二语学习者需要接受大量的可理解输出,更重要的是让其产出可理解性的输出。这需要教育者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意义的情景,提供能大量的,有创造性地使用目的语的机会。因此,在读写任务的设置当中,应结合生活实际设置源于材料,高于材料的引导性问题,避免把阅读任务简单的定位在表层的理解上。同样,在写作任务的设置上,应区别于中考题型中“根据要点写作”的模式,更多的引导学生对话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在表述的过程中体会文章体裁应如何选择,语用知识应如何应用。这样对学生思辨思维的培养以及整个英语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提高阅读量是提高英语学科素养的重要一环,不少国内外研究表明,缺乏注意和干预的输入是难以自然习得的。根据输入和输出理论,在读的过程当中设置有意义的读写任务进行干预是有必要的。本文提出的读写任务策略在教学实验当中也得到了积极的效果。当然,本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将在今后的研究进一步优化,让学生真正以“写”促“读”,以“读”促“写”,从而使学生的语言学习中实现情感价值观与语言知识的提高与升华。【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青年专项课题“农村初中英语分层读写任务的驱动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201554595)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内化实验班分层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有趣的分层现象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