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盆底肌功能训练在预防和治疗女性产后尿失禁的效果

2019-02-09 17:59张森森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训练组盆底产后

张森森

(山东省煤炭泰山疗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对于自然分娩的女性,产后尿失禁是其临床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女性腹内压力突然升高时,其在逼尿肌收缩或膀胱张力增加的情况下,尿液不自主溢处[1]。其主要发生原因是女性在自然分娩过程中,泌尿生殖器官脱垂和盆底肌受损[2]。由于腹压突然性升高是人在进行运动或咳嗽时必然出现的情况,导致产后出现尿失禁的女性的日常生活严重受到影响[3]。目前针对自然分娩易造成女性患尿失禁这一点,普遍采取盆地肌功能训练来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本次为对其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特选取本院166例自然分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间收纳的166例进行自然分娩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与常规组,每组84例,其中训练组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29.14±2.54岁,常规组患者年龄23~39岁,平均29.98±2.16岁。已排除多胎患者,以往出现泌尿生殖系瘘患者,以往泌尿生殖系手术史患者,神经肌肉病变患者,纳入的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其一般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其主要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体位指导、运动指导等。

训练组在常规健康指导基础上,进行盆底肌训练,训练方法主要为:对产妇进行训练指导时,让其平卧在床,双腿稍曲同时微微分开大腿,待呼吸均匀后,吸气时用力收缩肛门部位7 s,随后呼气时慢慢放松肌肉,并进行多次练习。练习其间由指导护理人员对产妇大腿肌肉,腹部肌肉进行轻按检查,确保产妇仅使用肛门附近肌肉进行练习,直至产妇完全掌握练习方式,一般9~13循环/次,3~5次/d,持续7~11周。

1.3 观察指标

此次观察产妇尿失禁发生情况及盆底肌收缩力情况,其中尿失禁发生情况通过1 h尿垫试验进行评估,患者漏尿>1 g,即为发生尿失禁。盆底肌收缩力使用Oxford Scale进行评分,评分总分5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盆底肌收缩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以꿺表示计量资料,分别使用x2和t进行检验,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力评分对比

训练组患者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为4.03±0.12分,常规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力评分为3.01±0.24分,训练组患者的盆底肌收缩力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t=34.840,P=0.001)。

2.2 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情况对比

训练组患者中,尿失禁患者9例,其尿失禁发生率为10.7%,常规组患者中,尿失禁患者26例,尿失禁发生率31.0%,训练组患者的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x2=10.430,P=0.001)。

3 讨 论

有部分盆底肌训练研究显示,进行盆底肌训练后的女性中,患有内分泌失调的患者其内分泌失调状况也得到相应改善,由于本次研究对象中无相关内分泌失调患者,且实验条件有限,未进行相关研究,有待后来研究进一步验证。

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自然分娩后的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其产后盆底肌收缩力及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充分证明盆底肌训练在产妇产后尿失禁的预防和治疗上具有较好效果。

猜你喜欢
训练组盆底产后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运动可延缓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