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育人的思考

2019-02-19 15:46单亚楠丛培兵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新疆红色

□单亚楠,丛培兵

(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 844000)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高校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以及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途径。挖掘新疆本土红色资源,对增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1 新疆红色资源相关理论概述

1.1 新疆红色资源的含义

红色资源的界定首先要从“红色”“资源”这两个词入手,“红色”本义为颜色的一种,“资源”一词最早应用于经济领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讲,红色资源是指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力量。[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红色资源丰富多彩。新疆,地处祖国边陲,却拥有大量红色革命英雄事迹和红色遗址,这些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有天然的内在联系。例如,新中国成立后期,广大各族人民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用青春热血开垦荒地,屯垦戍边,形成了吃苦耐劳的兵团精神。

结合当前新疆总目标,有学者将新疆红色资源界定为: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在振兴中华和实现民族复兴过程中,尤其是新时期为推进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过程中,在新疆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发挥重大作用和具有突出贡献的突出代表人物事迹、人物雕塑、烈士陵园、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一系列具有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能够传承民族精神和体现时代精神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力量。

1.2 新疆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意义

近年来,新疆受到“三股势力”的影响,使得平等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受到严峻挑战。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一定程度上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难以取得更好地实效性。[2]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大力挖掘红色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各民族师生互帮互助,共同建设美丽新疆。

新疆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流砥柱,是建设和繁荣新疆发展的骨干力量。新疆高校大学生生源的差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实践教学中嵌入红色资源,让新疆各族大学生重温红色历史,学习先进人物精神。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主动参与中受到熏陶,在思想上真正践行“五个认同”“四个意识”“三个离不开”,扎实推进新疆各项工作稳步进行。尤其是新时期为新疆总目标做出贡献的人物事迹,更要将民族团结之根深深扎在心里,在日常生活中争当民族团结模范,激励自己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疆的稳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2 当前新疆高校思政课专题实践教学现状及原因

“05方案”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实效,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在探索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3]

2.1 当前新疆高校思政课专题实践教学现状

通过梳理近几年来新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总结反思了新疆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理念滞后

高校大学生是这个时代思想最活跃的青年群体,新时代新青年新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富有创新。新疆高校大学生生源大部分来自本地,新疆各个高校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上课采用民汉合班制。生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在组织专题实践活动时是否充分考虑受教育群体的接受程度多样性。少数民族大学生民考民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需要预科一年,主要学习普通话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大二开始分配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学院开始大学生活。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是他们进入校园的第二个学年开设,这个时候学生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理论知识理解能力也参差不齐,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新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践教学理念上、形式上有无充分考虑受教育群体的差异性,都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1.2 实践教学开展面较窄,效果有限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育人的主渠道,实践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一环,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个平台,更是在实践中提升理论素养。新疆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大部分集中于寒暑假,学校要求每一位大学生假期在社区做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一部分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都让参与其中的学生受益匪浅。然而在高校课堂上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趋向。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应当重视实践教学育人,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未能充分开发利用当地本土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尤其是红色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育人作用发挥不显著。很多学生对“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了解不多,感悟不深刻,甚至不清楚井冈山、延安在我国哪个省市,历史上红色精神的由来也是浅尝辄止,当地的红色文化也是认识模糊不清,不熟悉。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开放的国际市场对于我国编辑出版既是难得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挑战,国家的原始创造力不足,就难以针对自身发展的经济结构和贸易战略作出及时、有效调整,难以越过发达国家强势的文化壁垒,不断压缩自身的生存空间,丧失主体文化占据主流的地位。为了保证我国的编辑出版业在国际范围内保持优越地位,避免我国文化被边缘化的风险,现阶段唯一的出路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编辑出版创新能力。为了适应这一时代发展趋势,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站在国家编辑出版行业发展的高度上,对高校的课程体系做出调整。

2.2 当前新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2.2.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养有待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窗口,老师的职责不仅仅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在红色资源的运用中处于主体地位,然而当前新疆高校由于人才匮乏,教学理念滞后。很多高校也不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培养,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的课堂实效性不显著,实践教学更是流于形式。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缺乏具备新媒体技术的教学能力。

总目标视域下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课堂讲授要有政治担当,要有社会责任感。然而,部分高校教师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接受程度、课堂效果等都没有引起重视,或者说知道对学生没有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也不去主动思考改变方式,消极倦怠。开展实践教学,无论是主题选择,还是组织实施,教师认为环节复杂,耗时费力,缺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2.2.2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协同发挥作用不显著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当前,新疆高校在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坚持“得智并进”,挖掘高校其他各类课程育人资源,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高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探索的问题。[4]

各类学科各自为政,不同专业的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考核和评价标准不健全等问题都是有待解决的。新疆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民考民大学生的毕业条件之一是要求MHK过三级甲等,大学英语要求。思政课教师是否可以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就业前景,学生需求制定相关的专题实践活动,其他专业课是否可以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合力的作用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3 新疆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途径

3.1 挖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关的红色资源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还可以组织化的社会服务活动,如爱心募捐、扶贫帮困,真情慰问等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驻村工作队“访汇聚”,践行红色精神,为扶贫攻坚战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思政课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每年在毕业季可以自发组织爱心捐衣物、被褥的活动,收集学生不穿的衣物洗干净整理打包送到贫困地区给需要的人,除此之外,还可以收集一下文具用品给贫困地区的儿童。在这样一个自发组织收集整理到深入扶贫的社会实践中,不仅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也让学生学会勤俭节约、低碳生活,合理消费。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中,通过观看《开国大典》《伟人毛泽东》等红色影视资料,使学生了解毛泽东的人生及我国开过盛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精神。[5]

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中,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将红色革命事迹、历史英雄人物引入课堂。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感染力可以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通过小品、话剧等形式呈现出来。将红色精神广泛传播,转化为内在的精神食粮,还可以邀请一些新疆老红军、老战士到学校做讲座,是学生从感官上深入学习红色精神。

讲解民族宗教政策与民族团结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观看弘扬和歌颂新疆民族团结的经典红色影视作品,例如《真爱》等通过电影的形式将民族团结的观念深深植入心中。

3.2 建立红色资源教育基地,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

建立红色资源教育基地是大学生深入体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实践育人的同时能让大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于当地社会发展的建设中。学校在基地建设中要有前瞻性的规划,从大学生思想深化和锻炼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建设常态化实践基地。[6]并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使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专业提升、教学设置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爱国行动,从而更有效的使大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抵御“三股势力”渗透。

建立实践育人长效机制,要建立合理的实践考核评价机制,并将考核成绩计入学生期末学习成绩。高校要注意在实践过程中选拔模范代表,展现当代学子的良好风貌。[7]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历史上革命先烈的爱国之情,并转化为爱国爱疆奉献青春的行为。

3.3 开发红色资源网络微课程,搭建思政教育网络云空间

在信息化时代,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越来越便利。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开发基于红色资源的微课程。[8]让红色资源最大限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课堂入手,让红色教育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微课程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呈现碎片化、图像化、视频化的学习素材。在课程视频制作中,可以搜集大量新疆本土红色资源,针对学生专业、生源地的差异性,合理应该对应的媒体技术。视频来源可以是全国思政精品课程,也可以是学校思政课教师合作的专题视频。结合信息化获取知识的优越性,可以搭建红色经典教育微型通知知识选修课,教师要结合线上线下的教育方式,增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新疆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疆多怪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